跳到主要內容區

企劃專題

ImgDesc
一場有關「從兒童文化切入談設計」的講座,啟發筆者進行了一次親子塗鴉創作與偶戲相結合的工作坊,為兒童提供更多元化的藝術體驗的同時,亦進一步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工作坊後,筆者發現兩者在兒童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ImgDesc
菲利普・普曼認為相比起作家,自己更像是一個說故事的人。他在意的是情節的走向、故事的規劃,而更在意的是讓讀者成為故事中的一員。他相信故事不只是故事,透過他的小說,讀者可以看見如何去理解與思考事物,也會找到一套看待世界的方式。
ImgDesc
賈桂琳・威爾森是一個會行走的珠寶盒,是一個把兒童切身的社會議題加進童書的作家,也是一個真誠陪伴孩子經歷種種「小確痛」的老奶奶。她的作品中有機靈古怪的念頭、現實困境的書寫,但有更多的是,對年輕讀者的理解與同在。
ImgDesc
繪本其中一個魔力,就是可以把一些看似沉重的議題,幻化成一個又一個,讓大朋友與小朋友可以一起思考的故事。這個月就讓我們一起想想看,什麼是管理?怎樣的規則算是「好」或是「壞」?

更多...

評析與導讀

ImgDesc
筆者一向與昆蟲勢不兩立,卻深深被邱承宗,這位台灣數一數二的自然生態繪本作家的作品所吸引,此研究為我們揭開,邱承宗如何運用圖文敘事手法呈現一部具有文學性的科普作品。
ImgDesc
大家對《神隱少女》這部動畫一定不會陌生,千尋、白龍、無臉男都是片中備受矚目的角色,當然還有錢婆婆與湯婆婆這兩個支柱的角色。筆者從這對雙生姊妹身上,看到一個隱藏卻深刻的成長主題——每個人都是對立和共生的主體。
ImgDesc
安寧達是謎一般的繪本創作者,而她的作品,也像謎一般地在奇幻與現實之間交織。在筆者好奇心的驅使下,讀者可以逐步看見隱藏在安寧達作品下的日常詩意與人文關懷。
ImgDesc
定格動畫《第十四道門》改編自尼爾・蓋曼的同名小說,片中一道神祕的小門,為主角Coraline揭開了冒險的序幕。在筆者獨特的目光帶領下,大家將會發現,片中暗藏的善惡爭鬥。
ImgDesc
從葛拉菲特的作品中不難感受到,她的個性包含了大膽、突破框架,但同時亦展現出細膩與謹慎。筆者指出葛拉菲特如何利用鏡淵、鑿洞與打破框線、創作媒材的選用與拼貼三大圖像策略,挑戰著一本圖畫書的可能性,玩弄「故事的虛實界線」。
ImgDesc
一個為了不淋濕傘而寧願淋濕自己的男人、一隻不在乎其他人的愛的虎斑貓、一個「不想被生下來」的孩子……這些破碎、渾沌的生命,因為得見愛的真貌而改變,他們訴說的是一個又一個有關如何投入生命的故事。
ImgDesc
筆者眼中的馬尼尼為,是一位負傷的治療者,她將內在傷痕轉化成一個又一個赤裸的故事,提醒著我們一個早已經知道,卻常遺忘的事實——「不完美」的家庭是存在的。她的作品是一隻柔軟的貓,溫柔地向負傷的讀者說:「我陪你。」
ImgDesc

在觀看孫悟空這個令人著迷的中國經典人物之一時,我們又是如何反觀自身的呢?如果「人」不只是生物、不只是動物,那麼我們該如何作為「人」?筆者透過《聽說,那山有仙石》,重新審視人之所以為人之基石為何!

ImgDesc
酒井駒子的作品總能夠從「兒童視角」出發,讓成人體會到兒童內心的孤寂。筆者在此用兒童與成人看待「時間」的對比性,試著提醒我們,可以成為那個對兒童說「慢慢來,不用急」的成人。
ImgDesc
《崖上的波妞》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安徒生童話《小美人魚》,像是波妞為了從海底轉往陸地生活,和美人魚一樣需要付出代價。而且,波妞也和美人魚一樣:為愛奔赴這條路。那麼,為什麼波妞不是以悲劇收場呢?當中的「戀人」角色(分別為宗介、王子),有什麼不一樣嗎?
ImgDesc
創作面臨卡關之際,在指導教授的推薦下,我看了公視播出的紀錄片《宮崎駿的十年瞬間》。我發現宮崎駿非常重視角色的「生命」,同時也會在故事中畫下自己生活上的情景觀察;故事不只是事件的起承轉合而已,還得讓角色「活」起來,打造一個能夠說服讀者的世界。
ImgDesc
本文將聚焦《碧翠絲預言》的文學性,討論筆者對它青睞有加的原因:虛實交融的設定、變化豐富的敘事、意義疊加的象徵。至於這樣一本書,從市場行銷、閱讀推廣和文學導讀的角度,如何推薦給當代臺灣兒少讀者閱讀,值得進一步觀察省思。
ImgDesc
以聽覺符號來說,這本書透過精準的語詞,表達每個動物鮮明的性格,中文版的翻譯選字很生動,無聲的默讀就能感受到聲音的語調,若是用戲劇的方式呈現,更有許多詮釋與變化。
評析> 不孤獨的尋找——讀新加坡阿果的《尋找》
近年來,新加坡開始有本土的繪本作家,阿果(李高豐)是其中一位。阿果大學畢業後便從事文字工作,因熱愛畫畫,經常在部落格上分享他的作品並有自己的一群忠實讀者。後來有出版社找阿果出版兒童繪本,從此便打開了他從事繪本與故事創作的大門。
ImgDesc
打開圖畫書《夢遊》,跟著小男孩展開大冒險!故事源自作者顏志豪小時候的夢遊經驗,在三十年後寫下關於愛的永恆故事,把老天送給他的禮物跟讀者分享,故事搭配上繪者薛慧瑩的精湛詮釋,將短短的文字擴展成一頁頁滿版圖畫,引領讀者走進小男孩的夢遊場景,一起感受愛與陪伴的力量,在心中留下微小而溫暖的印記。
評析>向昨天早上告別—《熊與山貓》
《熊與山貓》是由湯本香樹實負責文字而酒井駒子負責作畫的合作繪本,酒井駒子選擇使用黑色作為背景,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黑色也能從冷冰冰的意象變成帶給人溫暖、有溫度的顏色。
評析>第一人稱觀點敘事下的圖畫書魔法,試析Voices in the Park
A Walk in the Park的延伸作品Voices in the Park ,以圖畫書少見的多人稱觀點敘事,並且充分發揮圖畫書豐富的呈現方式,此書有太多值得細細品味之處,即使Voices in the Park的誕生距離我們已經超過20年的時間,此刻細讀,仍充滿驚喜。
評析>希望和成長—從《好餓的毛毛蟲》談艾瑞.卡爾的價值觀
《好餓的毛毛蟲》被翻譯成66種語言,銷售超過5000多萬冊,是一個對長大充滿希望的故事、豐富精美的拼貼插圖以及鮮豔亮麗的色彩一直深受大人和小孩的喜愛。
ImgDesc
Chris Van Allsburg(克里斯.凡.艾斯伯格)的圖畫一向是以精細著稱的,我們總是被他用鉛筆勾勒出的光影迷惑,陷入魔幻的境地,他筆下的彩色圖畫也有同樣的魅力,而這樣的魅力背後則是由深厚的寫實技巧支撐。
ImgDesc
五彩繽紛的用色、大膽簡約的構圖,加上幽默風趣的敘事風格,凡是曾經讀過五味太郎 作品的,無論是大人小孩,總能在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其創作的繪本作品,內容上從幼兒認知,品德教育到互動遊戲等,包羅萬象的題材像是富有魔力一般,吸引著讀者們的目光,而他也總是不負眾望地從平凡中帶給我們驚奇。
評析>畫貓的佐野洋子畫什麼貓
宮西達也筆下的貓是講人情味的「義氣貓」,凱蒂.哈奈特筆下的貓是一隻到處串門子的「社交貓」,那佐野洋子筆下的貓是怎麼樣的貓呢? 在圖畫書中,貓以擬人化的形象出現並不稀奇,但要怎麼樣才能在眾多貓形象中脫穎而出?
ImgDesc
「房子再大,也不過睡一張床。」當生活空間真的只有一兩個床位大的時候,是否足夠應付生活所需?在如此狹小的環境之下,劏房住戶又過著怎樣的生活呢?就讓《神奇小盒子》的小主角帶我們一探究竟。
評析>變男變女變變變──論《王子與公主》中動物變身的象徵意義
《王子與公主》是由法國動畫導演米歇.奧賽羅進行編導,運用剪影定格動畫所完成的作品。他以童話故事、改編童話為主要創作風格,其中,《王子與公主》便是改編自耳熟能詳的童話《青蛙王子》。
導讀>游出自己的泳程
《第五泳道》是一部以游泳為題材的成長小說。作者以國小的游泳隊為背景,描寫了一則身體與心靈成長的故事。本文由張靜宜導讀。
ImgDesc

讓一棵許願樹來作為敘事者,這棵兩百一十六歲的紅橡樹,打破亙古沉默,開口說話,並與一群有趣的動物,聯手要來實現穆斯林小女孩莎瑪的心願。以如此輕盈、溫柔的手法處理沉重議題,使得兒少讀者能輕易融入,並探入問題核心,化解與陌生族群、文化的隔閡,就如莎瑪許下的心願:「我希望有一位朋友。」

ImgDesc
以一個展開的跨頁來看,不僅必須考慮閱讀順序的流暢,還需注意視覺畫面的平衡。而平衡的構成來源一為畫面切分、二為內容的位置重心、三為用色明暗的視覺重量;三者調配平衡才得以呈現具美感又完整的作品。
ImgDesc

《山裡的日子》描述阿三作為家中唯一的男孩子,在山村中和爸爸媽媽、只差兩歲的大姊、兩個妹妹及同學共同生活的日子。《到了城裡》則描述阿三到城裡後,寄居在爸爸友人家生活求學,在新環境所經歷的許多第一次。

ImgDesc
《高麗菜弟弟的星期天》是長新太搞怪風格的代表作之一,延續前作《高麗菜弟弟》的風格,故事從一片青天白日的優閒場景中展開,不過這次擋在面前的是三隻巨貓,牠們瞪著大大的貓眼,有微笑的嘴巴和鬍鬚,面相與兩位主角全然不同……
ImgDesc

達文蜥給了米開白紙,米開望著潔白的畫紙卻不知從何下手,但是蜥蜴的皮膚卻給他源源不絕的靈感。他們身上有圓形、斑點、三角形和曲線,似乎包含常見的幾何圖形,而他們又乾又硬的斑點皮膚,開啟我們對觸覺的聯想。

ImgDesc
有人覺得最末一個畫面應該不加上任何字句,但是,我倒寧可視其為作者在最末頁藉此說出或鼓勵許多人的夢想,也說出一個孩子「相信」的力量有多麼大,同時,不管成人怎麼說,只要找到自己的「神奇字眼」,孩子永遠可以享有自己的豐饒世界。
ImgDesc
本書顛覆讀者對〈小紅帽〉的舊有觀點,因以往〈小紅帽〉裡常將獵人這個角色設定為拯救奶奶與小紅帽的救星,作者非但打破此框架,更將故事的結局設計成兩種,交由讀者自行決定,增添閱讀的樂趣。
ImgDesc
作者凱莉•龐希爾在故事中尖銳地探討了「真實」與「謊言」,並運用了大量的符號來鋪陳和隱喻,透過露娜成長過程中的各種母親形象,闡述「寧可選擇愛,也不要權力」的道理。
ImgDesc
我們跟著這隻貓在平凡的吃魚念頭中踏入一個恐懼的幻境,也在經歷幻境後回到最初的想望之中,佐野洋子的作品就是如此,能在平凡、有趣中深入人心,令人著迷不已。

報導與採訪

ImgDesc
林文寶榮譽教授對國內兒童文學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從兒童文學相關理論與演變,談到現代兒童文學的趨勢與現象,特別帶出有關「兒童」與「文學」的「時代性」的思考。
2024-08-11
ImgDesc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早前舉辦兒文週,邀請到多位重量級導師開設工作坊及座談,讓學員們有機會認識到兒童文學相關產業的不同面向與實務操作,包括︰貓魚(插畫家、繪本作家)的圖像創作工作坊、黃惠鈴(資深編輯、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的童書編輯工作坊、林哲璋(兒童文學作家)的文字創作工作坊、陳堯興(導演)的紀錄片觀賞與映後座談及楊茂秀(兒童哲學討論帶領專家)的兒童哲學工作坊。
2024-07-11
ImgDesc
胡致莉以原創故事為主的Podcast節目《欖仁媽媽說故事》為例,透過自身的經驗與觀察,展示如何連結新媒體平台、網路社群和原創故事的特性,促使意想不到的多向度對話,啟發兒童文學創作的新可能。
2024-07-03
ImgDesc
當代數位技術發展的成熟,為圖像創作提供了高度預期和掌握性的同時,亦帶來了有關「身體的消失」與「時間的逆反」的思考。藍劍虹教授在此提出,「匠人技藝」所展示的預判能力,能夠彰顯出人的神性,這正是人類在充滿掌控和宰制的世代中,需要尋回的自身力量。
2024-06-05

更多...

作家專欄

ImgDesc
「Vacance」是法文「休假」的意思,當初創立的初衷,就是希望插畫家可以猶如「休假」一般,跳離原本習慣的軌道,嘗試不一定符合主流市場的各種主題和風格,自由地展開創作。這裡創作的書籍,有點像是所謂的小誌或是Zine(獨立誌),充滿了實驗精神,書籍形式和表現手法都非常多樣。
ImgDesc
高京淑的創作方式其實更貼近一般創作純藝術的模式,容易被認為是沒有方法、亂做一通。其實,這種所謂的「未知」,並非毫無頭緒,而是在還無法用邏輯的語言文字去理解時,身體的感官先感覺到了而已。這個世界需要各式各樣的故事,希望高京淑的創作歷程能夠鼓勵更多的創作者,勇於開創屬於自己的創作法。
ImgDesc
宋昌一的短篇童話《雪人》是韓國現代兒童文學代表作之一,1938年發表於《朝鮮日報》。2008年人型偶工藝家李承垠、許憲善以宋昌一的《雪人》爲基礎,立體布偶為媒材,重現了這則30年代創作的童話。
韓戰下的童年回憶—讀金貞善的《躲貓貓》
《躲貓貓》這本書的封面上,一個小女孩躺在田埂裡,展開書背,天上有一輪明月高掛夜空。孩子怎麼會躲在夜晚的田埂裡?這個躲迷藏遊戲看起來很不尋常。

更多...

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