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翻譯,那些未被聽見的聲音

ImgDesc
吳肇祈,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博士

翻譯,那些未被聽見的聲音
 
所有的故事都從聲音而來。從小對於聲音的執著,讓我開啟了翻譯中聲音議題的追尋——文字的、圖片的,甚至兩者交織出的種種聲音,都能使得翻譯更加具體完整。用心傾聽那些未被聽見的聲音;翻譯,原來比你想像的還要有趣。
2020-02-13
《狐狸愛上圖書館》??? 誤會啦!
圖畫書中的誤聽,除由不理解造成或表達對方的忽略與不在乎,另外還有為了創造樂趣,作為語言聲音與意義上的一種文字遊戲。這類誤聽常以「音譯為主、意譯為輔」的方式進行翻譯,主要還是不想捨去「造成誤聽」或「誤聽導致」的聲音效果。羅倫斯.波利作品《狐狸愛上圖書館》便是一本從書名就向讀者展示聲音「誤聽」效果的圖畫書。
2021-08-28
圖畫書中擺弄的「腔調」-《第五個》裡的節奏
《第五個》源語詩作〈第五個〉帶有清楚強烈的節奏感,藉詩人楊德的朗誦詮釋,更可明顯感受到聲音音節、重音、拍子在這首詩中所佔有的重要位置。將平時簡單的字組織成有韻律的型態,使文字的聲音與意義更明確地展現出來。
2021-06-30
ImgDesc

作家卡森艾莉絲在作品《嘟伊答?》裡創造出可愛的昆蟲語,看似全然新創的語言,事實上其來有自。她認為,這些昆蟲語必須可唸誦,並且得像是真正的語言,她依據簡易的英文句法構成創造出昆蟲語,並將該語言發音建立在英語發音規則之上。

2020-06-18
ImgDesc

翠西的嬰兒語確實是「擬聲」,而「擬聲」自有其可比擬對象與效果。因此,此處的擬聲並非沒有「實際意義」,它確實有所功能。聲音向讀者暗示,翠西正在朝向說出正確語言的路上。

2020-05-28
ImgDesc

大衛.洛吉在其《小說的五十堂課》中談到小說的「命名學」,認為小說的姓名不全然是中立的,相反地,總是有所意指。作者不盡然會向讀者解釋這些名字的意涵,但讀者卻能基於某種共性上,下意識地產生聯想,此一特徵在圖畫書中也經常可見。

2020-04-24
ImgDesc

德國圖畫書作家海恩茲.亞尼許2000年出版Zack bumm! ,臺灣中譯本2003年出版,譯作《查克 笨!》。Zack bumm! 一書由表快速之意的德語擬聲字「zack」及表聲音的「bumm」字結合,作為此書書名,為主角小鳥席格蒙從樹上掉落時產生的速度與聲音之模擬。

2020-03-18
ImgDesc

源語貓名「wuffles」與鬆餅先生的「waffles (鬆餅)」是截然不同的概念——「wuffles」,是「wuffle」的複數型,指「輕柔的用鼻子吸氣;輕柔的呼嚕聲或打呼聲」。

2020-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