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韋希
圖/翻攝自動畫
憶起童年時期第一次觀看《螢火蟲之墓》,相依為命的兄妹和戰爭帶來的恐懼與無助,深深烙印在記憶中。故事中哥哥清太盡全力地照顧著節子,但長期飲食不均,導致節子營養失衡而夭折,令筆者感到揪心。兄妹二人短暫又無助的生命,突顯戰爭的殘酷。而後,在動畫研究課堂中分析了另一部同樣描寫日本二戰時期的作品《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讓筆者對這兩部作品的敘事角度與情感展現產生了興趣。前者描述無依無靠的兄妹如何在絕望中掙扎生存,後者則以主角鈴的視角,描繪在戰爭下堅毅的女性如何撐起一個家的生活。這兩種不同的敘事方式,不僅展現了二戰期間日本民眾的生存狀態,也讓我們更能體會戰爭對人性的考驗。
在《螢火蟲之墓》中,螢火蟲的出現陪伴他們度過洞穴裡的黑暗時光,彷彿是希望的開始,卻沒料到劇情竟是以悲劇收場,讓筆者內心難以承受失去的痛苦;而在《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卻是以溫柔的方式描繪戰爭下的生活,即使困難,卻讓人看見希望。
▲動畫《螢火蟲之墓》中的節子,與《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之女主角鈴(合成示意圖)。
女性角度看戰爭
《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動畫電影中,透過女性的角度描寫日本二戰期間的生活,以女主角北條小鈴為主軸發展,訴說她在八歲到十九歲的戰爭期間,女性是用什麼樣的方式扶持家裡。十八歲遠嫁到吳市的鈴,有效地運用僅有的糧食烹煮出豐富的料理,在家裡沒有男性時,面對失去親人的痛苦,仍堅持維持家庭的運作。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活下去,她用繪畫、樂觀的性格與堅毅的態度,讓觀眾們看見,即便在最為動盪的年代,人們仍試圖保持希望與秩序,她們學習炸彈、戰爭等相關知識。在此不談審判與救贖,放下沉重的罪與罰,讓觀眾瞭解到戰爭的恐慌、無助與人們如何生存其中,也明顯的感受到戰前與戰後的時空對比。
作者以北條小鈴的天真與藝術特質切入,讓我們用不同的角度,看待戰爭帶來的傷害。即便發生任何事情也可以從容以對,當心境一轉,事情都會有不一樣的發展。如同故事結尾提到:「你仔細看看,現在的一切也將成為你的一部分」。
換位思考看待清太
十四歲的他,看著滿身繃帶的母親,與父親因戰爭杳無音訊,沒有留下任何一滴淚,身邊還有一個四歲的妹妹必須照顧,換作是我會怎麼做?會忍氣吞聲的在阿姨家生活嗎?是否會出外工作賺錢照顧妹妹?我會像清太一樣選擇陪伴在年幼的妹妹身邊嗎?從小在優渥的軍官家庭中,輾轉之下必須到阿姨家生活,帶著所有家當,原以為能夠從此安心定居,卻沒料到阿姨是如此勢利,也因此讓清太決定不能夠放妹妹隻身一人與阿姨相處。在戰火期間工作難尋,阿姨也沒有餘力如同另一部作品中的鈴對待晴美那般,去疼愛年幼的節子。
清太憤而帶著節子到外面自己生活,用現有的物資及母親銀行的存款,購買所需的物品與治療節子的疾病。後來,他甚至到田裡偷蔬菜,進入受災戶家中偷竊重要物品,在我們眼裡這些看似不成熟的行為,卻是使他們生存下來的手段,但在過程中節子只希望哥哥能夠陪她玩。在此看出了現實層面中,父母總為孩子們向外奔波,為的是讓孩子飽餐一頓,清太也不例外,而孩子(節子)的願望卻是最單純也最難實現的。
短暫點亮生命的螢火蟲
為什麼是螢火蟲?螢火蟲象徵短暫的生命與微弱的希望。日本螢火蟲季節約於六月中旬至下旬,螢火蟲看似代表著希望的存在,可惜壽命僅有七天,牠們用力地綻放,彷彿是這對兄妹,在戰爭的夾縫中相依為命,短暫地燃燒了自己的生命。
回顧過往的紅色
《螢火蟲之墓》故事以清太的死亡開場,狼狽且看似窒息的樣貌倒在柱子旁,死於 1945 年 9 月 21 日晚上。警察拿起他手裡的「佐間水果糖」糖果罐,因打不開而往外丟,在草叢中意外掉出了白色的塊狀物,竟是節子的骨灰。這裡開始了他們在二戰期間三個月的故事,畫面轉為紅色系,先是看見節子,接著看見清太牽著節子的手,漸漸地開始回憶起他們的過往。紅色的他們像是在燈火中看著過往,現實面則是以彩色為主。後序一些場景也透過這樣的安排,讓觀眾意識到這是死去的清太和節子正在回顧過去。
▲動畫《螢火蟲之墓》中的紅色場景。
紅色有憤怒與戰爭中負面的意涵,也有犧牲等意思。動畫裡並非使用鮮豔的紅色,而是用明度及彩度較低的紅色隱晦表達他們皆在無情的戰火中,逐漸凋零並且失去生命。
愛不釋手的水果糖罐
動畫中,「佐間水果糖」(サクマ式ドロップス)的意象深深烙印在筆者腦海,糖果罐的多次出現,強化了觀眾對兄妹情感的共鳴。因為這部動畫,小時候和媽媽吵著要同樣的糖果,就像節子和哥哥清太吵著還要再吃一顆甜甜的糖。成年後再次看便覺得心酸,節子病逝後,清太帶著僅剩的糖果,小小的罐子裡頭承載著兄妹的幸福記憶、失落與哀傷,同時也象徵他們之間的愛。糖果罐從原先甜美的象徵,逐漸變成空洞與無助的生命倒數。
《螢火蟲之墓》所繪製的佐間水果糖鐵罐,是佐久間製菓糖果罐於明治 41 年之包裝設計,在 2008 年電影版上映期間,也同為佐久間製菓創立 100 週年,因備受許多影迷喜愛,才又推出了復刻版的包裝設計。
黃色南瓜花
兩部動畫中都分別出現了淡黃色的南瓜花,南瓜是七月期間所開的花,藤蔓無限延伸,果實豐盛,象徵無邊無際的生命力。在《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中,鈴重新振作起來的那刻,她在角落看見了南瓜花,帶動接下來她勇敢面對各種失去和痛苦的劇情。《螢火蟲之墓》中,當兄妹住進阿姨家,奔去海邊的路上,沿路經過一片開了花的南瓜田,在此南瓜有著家庭團圓之意,即使媽媽離開了,他們也將牽起彼此的手努力地生活。
▲上圖:動畫《螢火蟲之墓》中的南瓜花;與下圖:動畫《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所出現的南瓜花。
面對親人的離世,同樣令人窒息
清太看見逃不過戰火襲擊的母親躺在病床上,他明白重傷的母親是很難再度清醒的,但當走出醫院看著節子玩得正開心的時候,全世界的聲音靜止,將近 10 秒的無音效畫面,闡述了清太內心的複雜情緒,不知該如何讓節子知道接下來的狀況。而在《謝謝你,在 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鈴與晴美遇見未爆彈的瞬間,畫面一開始全黑,接著僅用白色蠟筆表現爆炸的當下,及一點點星光閃爍,配樂是細小的煙火聲。兩部作品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親人即將離世,畫面皆為靜止且沒有過多的音樂詮釋,全留給觀眾去體會主角的心境。
▲上圖:動畫《螢火蟲之墓》的無音效場景;與下圖:動畫《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的空白片段。
溫暖來自人心
兩件作品中描述著不同的人情冷暖,《螢火蟲之墓》讓我們知道戰火無情,相互幫助的能力有限。阿姨不能夠給沒工作的清太、無所事事的節子更多的飯,認為他們是多餘的。諷刺的是,當兄妹倆離開家時,請求農夫賣給他們一些糧食,他點著珍貴的菸,卻告訴他們沒有多餘的東西能賣。清太偷竊蔬菜,只為了妹妹節子的溫飽,農夫卻沒有任何一點好心腸,甚至遇見的警察,也只給了他們一杯水。反觀在《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可以明顯看出,在戰火當中的左右鄰居都是相互協助的。或許這也關係到,清太與節子移居到人生地不熟的阿姨家,所以無法從鄰里關係上獲得更多的幫助。
年幼的孩子也難逃戰火的無情
節子四歲,晴美五歲,年紀相仿的她們都遭遇二戰,卻有著截然不同的生活。節子在病痛、飢餓中死亡,而晴美在充滿愛與情感的滋養下,突然地被轟炸。她們在二戰時期以不同的方式離開,作者用小孩的立場,讓我們了解到戰爭帶來的傷害究竟有多深。大人世界的鬥爭和生命的無常,不應該由這些孩子來承擔。
小結
這兩部作品分別以不同的情感基調,刻畫出戰爭對人民生活的影響,在同個時空背景下,各自的的生命故事正發酵著。再次看的感受完全不同,無論是以悲傷作為結局, 或以希望做結尾。即使有再多的困境,無論何時都要用力的活到最後,此兩部作品皆提醒珍惜當下,更望能停止戰火,用更有智慧的方式與世界共存友好。
參考文獻
1. every little d。《即將消失的鐵罐水果糖:關於「佐間製菓」,你可能不知道的 5 件事》。 奇摩新聞 2022.11.24。
2. 李紹瑜。《〈螢火蟲之墓〉海報暗藏的恐怖真相!揭電影沒說的6個隱喻,史上最催淚動 畫當之無愧》。風傳媒新新聞。2023.01.19。
3. 迷誠品內容中心。《名導高畑勳電影〈螢火蟲之墓〉劇情深度解析,為了生存誰都拚盡全 力》。迷誠品。2024.09.24。
責任編輯:鄭仲珈、李品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