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咪與小孩
專欄作家:游珮芸
2019-03-28
游珮芸,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媽咪與小孩
從小就想當作家,現仍夢想成為雲遊詩人,能以旅行、朗讀自創詩作為生。一方面又戀家,貪愛美食,喜歡自己下廚。當了十五年的單親媽媽,很珍惜能陪伴兩個男孩長大、自己再過一次童年的緣分。寫這些文章時,兒子們還在念小學,現在會嫌媽媽幼稚,也即將離巢去念大學了。
玫瑰樹開不出紫羅蘭
2019-08-15
你說玫瑰好,還是紫羅蘭美?你說竹子有用還是樟樹挺拔?每一個孩子如果可以順性長成他們應有的樣子,發揮既有的潛能,都很棒、很美,不是嗎?
叨念之前,請等一下……
2019-08-15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有類似的感受。由於爸媽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管理教導我們小孩的生活規矩,母親也從來不「囉唆」,所以,我非常不習慣有人在旁邊「耳提面命」。
摟摟抱抱、打打鬧鬧是幸福的印記
2019-08-15
孩童時期與媽媽親膩的肢體接觸,除了過馬路牽手之外,就是掏耳朵。沒有了!是啊,那個時代的育兒教養裡,或說我們傳統的育兒教養文化中,並不時興親親、摟摟抱抱這些肢體接觸。
可不可以慢慢長大就好?
2019-08-01
以前,會對著孩子怒吼,當然是因為自己在工作、家事、育兒間忙亂奔波,分身乏術的無力感,讓自己的情緒失控。而面對小兒子怎麼養都養不大的食慾,其實擔心與焦慮的成份是多過生氣的。
培養「競爭力」?不要輸在起跑點?
2019-08-01
我其實不在乎這些額外的課程,只得撇開眼前雜訊紛亂的演說,將目光轉向窗外的藍天和綠蔭,多麼希望孩子下了課可以在廣闊的操場跑跳、踢球!但是我找不到這般理想中的「安親班」。
孩子們呀,在父母親不知道的地方……
2019-08-01
我希望孩子們在我不知道的地方、在很多不同的人的呵護和照顧下成長,以很多人為師。這樣,他們可以尋找真正的自我,而非僅僅在我能提供的「有限」中做選擇。
「真實」在平凡的日常生活裡
2019-07-15
在兒童電影或者兒童文學裡,往往需要有戲劇張力的情節鋪陳,才能成就一個故事。然而現今社會裡,最平凡不過的日常,其實對孩子來講就可能是「冒險」或「探險」。
尊重之下的對等關係
2019-07-15
手塚的兒子親眼看到父親盡力去幫他找玩具,雖然沒有找到,但也願意放棄,不再吵鬧。手塚表示,「我的那些話的用意是要和他定下契約。我認為,那是人與人之間平等的契約,而不是父母親對小孩子單方面的強制行為。」
遊戲和假扮 (Play & Play)裡的笑聲
2019-07-15
這個活動完全不必花錢,而且可以生出源源不絕的幽默感和創意、笑點,更重要的是,當下我們就享受了快樂和笑聲,不必儲備任何能力,等到未來才歡笑收割。
我們在「製造」不敢玩泥巴的小孩?
2019-07-15
我不太清楚臺灣和日本的家長對「沙坑」的態度為什麼差那麼多?但是,日本的幼教教育非常重視沙坑遊戲,家長們普遍不排斥孩子們玩沙,卻是事實。
和孩子共享「神話」的時間
2019-06-01
鶴見的所謂「活在神話的時間」裡,意味著人們的感受與存在本身和使用的語言尚未分離的狀態。而這種狀態,在小小孩的身上,現代也可以看到。他也提及,人老了之後,又會漸漸回歸到「神話的時間」。
一幕古老的童年風景
2019-05-23
然而,湯姆之所以能跨越時空,活靈活現的刻印在世代讀者們的心裡,除了他的古靈精怪,還因為他貼近「真實的孩童」,而非「理想的孩童」。
一本另類的「國語課本」
2019-05-23
谷川論說當我們以「讀寫」為優先考量時,就學年齡的孩子的語言能力幾乎是「白紙狀態」。然而,實際上不會讀寫的孩子,已經有複雜的言語經驗了,而且語言的使用早已成為他們血肉的一部份。
豐饒時間的禮物
2019-03-27
閱讀是「自我豐饒時間」的活動。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對於孩子而言,孩童時期美好的閱讀經驗,能讓他們長大成人後也保有閱讀的興趣,也就是讓孩子們養成自我充實生活的「習慣」;這可以是父母親送給孩子的一份看不見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