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專題
早晨離開床鋪後留下的餘溫、張開嘴巴說的第一句話、手機上頭的待辦事項、喝到半途的茶所留下的水漬,這些事物猶如某種記號,記錄著存在。五十嵐大介的作品經常有這樣的感覺,它們收藏著記號,這些記號成為某種訊息發出了悠長的波。
城市文化理論家理查.桑內特曾問:「你如何生活在一個沒有歸屬感的地方?相對地,在那種地方,別人該如何對待你?」這個問題不僅關乎移民、流浪者、邊緣群體,也關乎我們自身,因為我們總是在不同的情境裡成為他者,在與他人的關係中尋找自己的位置。
在那些「可能」出現之前,人們以為它從不存在,也不會存在。但從前我們也曾經以為人類不可能飛越天際,到達遙遠的宇宙,自從太空船所出現的那天⋯⋯。
你曾經想像過嗎?每本書裡都有著一對眼睛,那是作者用文字交換自己的半身後留在裡頭的,也許,不能說是只有眼睛,其中還有嘴巴、鼻子,甚至是一顆心,它們跟著文字輾轉了幾雙手,最後,來到我們所在的今天。
人們觀看的多半是外在的東西,但不要忘記,自身是觀看的主體。在認識外在種種的同時,同時也在建立與他者之間的連結。我們共同被這個城市所創造,同時亦共同創造這個城市,每個人確是彼此連結的。
本篇文章將圍繞「城市的雙面性」這一核心命題,向讀者提問:我們該如何理解自己是城市建設者,亦是其問題製造者的角色?我們能否以幻想為媒介,重新定義城市內外及其邊界的關係?
2024年快要過去了,不知道大家在這一年,有沒有收過一份具備特別意義的禮物呢?還是,你曾經為一個特別的人送出一份充滿心思的禮物?
「健達出奇蛋」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筆者從品牌形象、銷售策略等探討「健達出奇蛋」變身為「健達奇趣蛋」的進化史,也藉由不同年代的兒童對「健達出奇蛋」的想法,呈現出一種演變中的兒童觀。
當世界陷入混亂,我們是否還能守護那些看似無形,卻意義非凡的珍寶?一本書、一個故事,能否改變命運,甚至成為希望的燈塔?讓我們走進一個關於勇氣與堅韌的動人篇章,一起思考:什麼才是真正值得我們奮力守護的?
一場有關「從兒童文化切入談設計」的講座,啟發筆者進行了一次親子塗鴉創作與偶戲相結合的工作坊,為兒童提供更多元化的藝術體驗的同時,亦進一步促進親子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工作坊後,筆者發現兩者在兒童文化傳承和創新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繪本其中一個魔力,就是可以把一些看似沉重的議題,幻化成一個又一個,讓大朋友與小朋友可以一起思考的故事。這個月就讓我們一起想想看,什麼是管理?怎樣的規則算是「好」或是「壞」?
TikTok(國際版抖音)掀起一陣#booktok炫風,筆者透過調查、問卷及訪談,帶大家認識booktok的拍攝方式及魅力所在,同時帶出短影音於推廣兒少文學在臺灣發展的可行性與阻礙的思考。
所有的學生都喜歡學校嗎?每一個學生都想帶著愉快、期待的心情與老師見面嗎?如果學生不想見到老師,不覺得開學是快樂的話,那代表了什麼呢?
你喜歡動物嗎?如果你可以與動物溝通,你最想跟牠們說什麼?如果你有機會為動物做一件事,那會是什麼事?這個月讓我們在繪本世界中,細嘗人與動物相處的甘甜,也再一次慢下來思考人與動物的關係。
也許,美食是全世界的共通語言吧!這個月就讓我們藉由不同的食物,重新發現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與相同。
人總是健忘的,有時會忘記尊重每個人的聲音,忘記包容人與人之間的差異,有時會忘記關心周遭的陌生人,忘記自己可能會忘記一些重要的事——站在對面的人其實從來都不是敵人
有時候,我們可能因為習慣, 而忽略了身邊那些對自己默默付出愛的人。是時候喚回感恩的心,向他們表達感謝!當然也不要忘記,那個努力學習照顧好自己的自己。
身體感到不舒服,我們會看醫生、會吃藥,而如果是心裡感到不舒服呢?希望一本好的繪本,可以有助輕撫一顆微微不適的心。
遠方,到底有多遠呢?人與人之間的「遠」,是否只是因為我們沒有試著主動去了解對方而產生?今天,就讓我們帶著善意,一步一步走近那些來自遠方的人。
「愛」是奇妙的,它能夠帶來生命的熱度,也能夠帶來眼淚與安慰。「愛」更是具有力量的,能夠啟發我們成為更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