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評析>魚追貓的反撲──談佐野洋子之《我是貓耶》

文:梁景惟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圖出自《我是貓耶》,步步出版。

 

引言

  佐野洋子在圖畫書作品中有不少和貓相關的作品,她個人也有養貓的經歷,特別是她最賣座也最有影響力的作品《活了一百萬次的貓》,更成了貓作為圖畫書主角的重要作品,可以說想到貓的圖畫書很難不想到佐野洋子,因此我決定選擇另一部作品《我是貓耶》作為分析的圖畫書,期待看到另一種以貓來隱喻人的表現手法。

 

  《我是貓耶》這本書是述說一隻超愛吃魚的貓漫步在森林中,思考著晚餐要吃鯖魚,一隻鯖魚突然從天游來打下他的帽子,接著有一大群鯖魚向他衝過來把貓嚇壞了,貓跑向城市想去看電影放鬆,沒想到電影院裡也坐滿了鯖魚,貓又嚇得逃往森林,一切似乎又恢復了平靜,貓也回到了要吃魚的氣勢。

 

  整個故事翻轉了貓和鯖魚的角色,以奇幻的風味融入不合理的趣味性,故事本身就很有吸引力,書名也令人好奇,其中也有更多值得細細品味之處,就在以下加以一一分析。

 

 

角色的呈現

  在這本圖畫書中的主角是一隻戴帽子、叼煙斗、穿吊帶褲的貓,主要媒材為水彩,正如珍‧杜南(Jane Doonan)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一書中提到的:圖畫是由藝術家選用特定的媒材,繪製、構築而成,畫面上包含著幾樣基本的元素;線條、形狀、色彩,彼此交互組合。」(18)[1]可以看出作者在圖畫中多使用曲線、圓弧狀,主角和樹木間又有留白,更凸顯了貓的主角形象,營造出一定的和諧感。

 

1

▲圖畫中多使用曲線、圓弧狀,主角和樹木間又有留白,更凸顯了貓的主角形象,營造出一定的和諧感。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成人習以為常的東西,對於小孩來說,卻是新鮮無比。」(56)[2]可以看到貓的造型是戴帽子、叼煙斗、穿吊帶褲,那是遠離小孩平常可以見到的打扮,更何況是一隻擬人化的貓,帶來了更多新鮮感,也充滿吸引力。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也提到:「動物的形象是最富聯想的象徵種類之一。」(185)[3]也更增強了這隻貓擬人後的象徵性,帽子和吊帶褲代表著一種潮流感,抽著菸斗則展現了悠閒感,象徵力及想像力都很強。

 

  從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中提到:「不管是人或動物,Baby都是最可愛的。Baby的造型基本上就是頭大,和身體比例在1:2到1:3之間。」(34)[4] 也可以看到貓的造型相對頭的比例是在1:3,增加了可愛的程度,更是貼近了圖畫書的讀者。這種像是卡通人物般不那麼寫實的表現手法也符合了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卡通手法已簡化來傳達『正確的』訊息;它是動態身體的靜態呈現,它提供機會讓插畫者同時描繪人的個體性和事物的變動性。」(163)[5]使貓傳達重點不在原本貓和森林的真實性上,反而是貓的表情以及悠閒度上,那種漫步在其中往前進,定格在這裡有了更清楚的表達。

 

  另外在書中另一個重要角色鯖魚方面,形狀的設計上就和貓有了清楚的對比,不再是圓弧狀,尤其是嘴巴的部分成為兩個尖銳的三角形,又加上尖尖的牙齒,放大圖像中的威脅性,正如同莫莉‧班(Molly Bang) 在《圖像語言的秘密》一書中提到:「尖銳的東西給我們的感覺比較可怕;圓潤的形狀或是曲線給我們的感覺比較安全、舒服。」(89)[6]

 

2

▲鯖魚的嘴巴分成兩個尖銳的三角形,加上尖尖的牙齒,放大圖像中的威脅性。

 

  另外鯖魚也有了放大的呈現,看起來變得和貓的大小差不多,加上數量的多寡,產生更巨大的壓迫感。符合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同樣的影像以不同的尺寸呈現,會讓我們以不同的感覺觀看,也發現自己確實會有不同的回應方式。」(102)以及「在畫面上,圖比較大就比較佔優勢。」(206)[7]畫面中貓和魚身體的方向以及魚的視線也有著強烈的連結,都朝同一方向,魚的視線也相對有著壓迫感,連結了貓的感受和讀者的內心,如同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中提到:畫插畫就像建一座『橋』,來連接文字內容和讀者內心。」(28)[8]

 

3

▲鯖魚變得和貓的大小差不多,加上數量多寡,產生更巨大的壓迫感。

 

 

線條的力量、背景的運用及色彩的象徵

  書中角色大部分都以弧線為主,直到鯖魚從空中出現時,有清楚的線條暗示著鯖魚的前進路線,斜線也表現出動態及動作,在魚和貓身上都有清楚的呈現。像莫莉‧班(Molly Bang) 在《圖像語言的秘密》一書中提到:斜的形狀是動態的,因為它暗示動作或張力。」(58)[9]另外那來自於左上方的魚群,也符合圖畫書閱讀的瀏覽弧線,增強了貓往右跑使故事繼續進行。如同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在圖像空間中,這種『瀏覽弧線』是從左前景往後漸漸移到右背景。」(214)[10]

 

4

▲鯖魚從空中出現時,有清楚的線條暗示著鯖魚的前進路線,斜線也表現出動態及動作。

 

  在背景的部分,尤其是在森林的情形,那些樹都延伸到畫面之外,除了使樹木更顯高大外,也使故事產生了無邊的奇幻感,正如莫莉‧班(Molly Bang) 在《圖像語言的秘密》一書中提到:樹林產生空間往後延伸的幻象。造成深度感的方法是把較細的樹幹放在畫面較高的位置。樹頂必須超出畫面上方,才能產生這種幻象。」(16)[11]而這種圖畫書的運用方式也更能使讀者深入故事之中,和圖畫的空間連結在一起,如同「出血」的概念,就是珍‧杜南(Jane Doonan)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一書中提到的:暗示在頁面之外,生活繼續進行著,因此觀賞者比較像是參與畫中事件的人,而不只是旁觀者。」(111)[12]

 

6

▲樹延伸到畫面外,除了使樹木更顯高大外,也使故事產生了無邊的奇幻感。

 

  故事中,貓在極度驚惶逃跑的時刻都閉上了眼睛,貼近兒童的現實表現,作者更有兩頁使用塗出深咖啡色的畫面來表示閉上眼睛,搭配整個故事圖畫及背景除了留白部分外,都是使用低色調,營造出恐怖、害怕的氛圍。在珍‧杜南(Jane Doonan)在《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一書中提到:以暗色為主的低色調畫面很可能會造成陰沉的效果。。」(46)[13]以及莫莉‧班(Molly Bang) 在《圖像語言的秘密》一書中提到:我們在暗中看不見,所以黑色通常象徵未知,而我們所有的恐懼都和未知有關。」(84)[14]

 

6

▲貓閉上眼睛時,有兩頁使用深咖啡色來表示,營造出恐怖、害怕的氛圍。

 

 

文圖的交互作用

  這本繪本的設計和安排,從版面上的左字右圖開始,再進入三張跨頁,接著以左字右圖和跨頁交錯排列,形成了一定的節奏,是很完整的設計和布局,Layout的步驟安排得很好,也正是郝廣才在《好繪本如何好》一書中提到:一本繪本從構思板樣、草圖、色稿……都要一一推敲,不只要考慮畫面本身,更要思考畫面彼此的連貫,每一張圖在整體佈局裡的位置,過程是十分細密。」(22)[15]

 

  故事中也有很不錯的圖文反差,書中魚用悅耳的聲音說著:你吃了鯖魚喔!而貓說著:開甚麼玩笑,我是貓耶!文字上看著都不緊張或強烈,但是圖畫卻可以看出貓的驚慌表情,圖文反差結合得真好。像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圖與文的反差,才是整體效果與整體意義的功臣。」(294)[16]而其中最有趣的也是這個部分,由圖文矛盾製造出的笑點,如同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提到:在文字總是無法適當而確切描述的情況下,反而能說出更好笑的故事。」(324)[17]

 

7

▲文字上看著都不緊張或強烈,但是圖畫卻可以看出貓的驚慌表情。

 

 

結語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這本圖畫書充分符合了各種圖畫書專書中的重要技巧、用法及概念,在角色、線條、背景、色彩、文圖交互作用中都運用得非常好,也展現出主角那隻貓在故事中的情緒起伏,更在結尾回歸平靜後,有了前後呼應,一切猶如一場夢,同時也表現出貓在其中的突破,就像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 在《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一書中說:好的圖畫書提供給我們的,就像所有好的藝術所給予的一樣:更多的感受──換句話說,就是提供我們成為更像人類的機會。」(324)[18]

 

  我們跟著這隻貓在平凡的吃魚念頭中踏入一個帶來恐懼的幻境,也在經歷幻境後回到最初的想望之中,佐野洋子的作品就是如此,能在平凡、有趣中深入人心,令人著迷不已。

 

 


參考書目

一、中文專書

郝廣才著。《好繪本如何好》。臺北:格林文化。2006年9月。

二、譯著

珍‧杜南(Jane Doonan)。宋珮譯。《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臺北:雄獅圖書。2006年3月。

莫莉‧班(Molly Bang)著。宋珮譯。《圖像語言的秘密》臺北:大塊文化。2018年2月。

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等譯。《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三、附錄(本研究相關圖畫書)

佐野洋子繪著。林真美譯。《我是貓耶》新北市:步步出版。2019年1月。

 


[1]珍‧杜南(Jane Doonan),《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臺北市:雄獅,2006年3月)。

[2]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3]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4]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2006年9月)。

[5]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6]莫莉‧班(Molly Bang),《圖像語言的秘密》(臺北市:大塊文化,2018年2月)。

[7]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8]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2006年9月)。

[9]莫莉‧班(Molly Bang),《圖像語言的秘密》(臺北市:大塊文化,2018年2月)。

[10]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11]莫莉‧班(Molly Bang),《圖像語言的秘密》(臺北市:大塊文化,2018年2月)。

[12]珍‧杜南(Jane Doonan),《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臺北市:雄獅,2006年3月)。

[13]珍‧杜南(Jane Doonan),《觀賞圖畫書中的圖畫》(臺北市:雄獅,2006年3月)。

[14]莫莉‧班(Molly Bang),《圖像語言的秘密》(臺北市:大塊文化,2018年2月)。

[15]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文化,2006年9月)。

[16]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17]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18]培利‧諾德曼(Perry Nodelman),《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臺東市: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年10月)。

 

 

責任編輯:陳雅媛、陳嘉慧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