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鄭仲珈
圖/取自電影《琳達!琳達!》

 

 

當我們步入青春期,不代表大家認同我們已是成人。當我們處於青春期,也不代表我們不再是小孩。到底真正的我們在哪裡?真正的我們該處於哪裡?這段讓我們尷尬的時期,稍縱即逝⋯⋯

2004年,芝崎高中園遊會

  

 

  這是距今20年前所上映的電影《琳達!琳達!》(リンダ リンダ リンダ)的開場,攝影鏡頭裡女孩略帶生澀地說著台詞,而這層隔著鏡頭的「距離感」也延續至整部電影之中。

 

 

 

 

關於鏡頭裡的距離

 

 

  《琳達!琳達!》的畫面經常呈現出停滯在某一個角度,看著人物來來去去的固定鏡頭,那些鏡頭的定格就像是過客的眼睛,某個經過走廊的同學、在河畔剛好看見這群高中生的路人、房間角落的絨毛玩具,透過這些眼光成為了「經過」,讓觀眾一起經歷這群高中生最後的文化祭。

  鏡頭語言產生的距離感,反而成為了能夠旁觀這些細膩片刻的契機,如同在生活裏頭觀察著週遭所出現的人事物一般。

 

 

 

 

  故事始於高中生涯最後的文化祭1前夕一組女子樂團的爭吵,在失去主唱後,主角小惠、響子與小望她們隨機地找上了路過的韓國留學生「宋同學」加入樂團。電影裡透過文化祭演出的準備,帶出主角週遭的人們所發生的生活故事,其中包含著關於女孩子們的冷戰、與成年樂手的失敗戀情、無法順利地傳遞的告白、語言的隔閡而難以交到朋友的留學生。

  在這準備著演出的三天裡所發生的一切,共同成為了《琳達!琳達!》裡的青春。

 

 

大人與小孩子的交界

 


  在電影中文化祭接近尾聲時,有一個令我記憶深刻的場景。當主角小惠走到日韓交流的攤位前,攤位中設置著一個擲球遊戲,地面上畫著兩條出發的起始線。一旁的韓國交換學生宋同學和前來找他的小女孩説:「這一條線是給小孩用的,另一條是大人用的。」接著將球交給小女孩,但小女孩卻選擇站在屬於大人的那一條起始線前,拋出她手中的球。而當輪到小惠時,她卻選擇站在「小孩用」的那條線上,小女孩趕緊拉著小惠走向屬於「大人的」起始線。

 

▲ 來自韓國的留學生宋同學平時沒有什麼朋友,但下課後她會在角落裡和小女孩一起看漫畫,用這樣的方式一邊學習著語言。

 

 

  每當想起這樣的片段,腦海中總會浮現出童年裡那些「自己已經是個大人」的念頭;以及,當躍升進入了青春期時代,既是小孩、卻又與七、八歲時的自己截然不同,似乎也還沒做好成年人覺悟的尷尬。

 

  那是一段無法明確定義的時光,也正因如此,世界上的人們總是嘗試著運用不同的方式,想深刻地記憶它們的存在,以詩、畫作、電影、小說的書寫、吟唱。而對於導演山下敦弘來說,則是《琳達!琳達!》這樣的一部青春電影。

 

 

青春不是完成式,卻是比任何時刻更加閃閃發光的存在

 


  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不是成長面向的電影中常見的熱血型角色,反而帶著一種懶洋洋、提不起勁又睜不開眼睛的頹廢感。無論是行動與性格上,這些角色總是有著微妙的小彆扭存在。像是明明很溫柔卻總是嘴硬、有些壞脾氣的吉他手小惠;看似沉默寡言,事實上卻是受限於語言差異,腦海中經常有著許多可愛白日夢的宋同學;到了學園祭重頭戲的演出時,團員們集體睡過頭,還在大雨中摔了大跤;以及那位為了告白,努力地說著宋同學熟悉的韓語,卻害羞得支支吾吾的男同學。

 

 

▲ 左起為主角小惠、響子、宋同學與小望,劇照為團練後一起在小望家吃飯的片段。

 

 

  笨拙卻真摯的情感、可愛得令人發笑的「小凸槌」,這些不完美共同編織著屬於青春期裡獨一無二的生命力,是比起任何完成式都要更加閃閃發光的存在。

 


我想像溝鼠一樣美麗,那是照片所呈現不出的美麗

 

 

  《琳達!琳達!》這部電影的名稱,來自於主角們一起選定的表演曲目,THE BLUE HEARTS樂團在1987年所推出的單曲《LINDA LINDA》(リンダ リンダ)。在劇情裡,最終於文化祭演出時,主角們也將樂團名稱取名為「PARANMAUM2」(韓語中的「藍心」之意)。

 

 

 

▲ 左起為貝斯手:小望、鼓手:響子、主唱:宋同學與吉他手小惠,劇照為結尾在大雨中奔跑後趕到禮堂演出的片段。

 

 

  歌曲《LINDA LINDA》開頭的歌詞提到:「我想像溝鼠一樣美麗,那是照片所呈現不出的美麗。」由歌詞上對於非主流所定義的美麗,這樣的刻畫也讓人聯想起電影中,不同於以往成長電影總是歌頌青春的美好,與充滿活力的面向,同時也有著挫折、沉默與遺憾。如同主角們睡過頭後,趕忙前往演出禮堂的那場暴雨,有些無奈、迷茫與不怎麼完美的部分正是屬於青春迷人的過渡。

 

  但在這些不怎麼明媚的時刻裡,平凡而懵懂的高中生們淋成落湯雞後唱著歌的模樣,卻使得《琳達!琳達!》成為了夏日的青春成長電影裡深刻的存在。

 


最後的夏季

 

 

▲ 左起為響子、小望、宋同學與小惠。劇照為錯過練習時段,只好一起聚在園遊會入口吃著食物的片段。

 


  電影的尾聲,呼應著開頭時的錄像鏡頭,同樣的女高中生站在鏡頭前說著:


我們的青春沒有在此打住,對未來有憧憬,並非壞事。我們不想讓高中生活只是回憶,儘管今天的景象和明天的景象不一樣,也要把我們的想法和勇氣好好珍藏。這裡是我們的王國。  

2004年,芝崎高中園遊會

 

  而電影《琳達!琳達!》也透過鏡頭,捕捉並且收藏著,這些高中生涯最後的時時刻刻,向觀眾傳遞著——關於那個夏天裡所發生的,絕無僅有的成長時光。

 

 


 


|備註|

 

1. 相近於台灣的校慶園遊會,在台灣2007年間發行的DVD版本中也被翻譯作「園遊會」。
2. PARANMAUM:韓語為「파란 마음」意指「藍色的心」,也就是 Blue Hearts。

 


|編輯悄悄話|


想到夏季就會不由得讓人想起《琳達!琳達!》這部電影。

作為一個不怎麼有幹勁又總是非常不擅言詞的人,我的高中生涯也從未留下什麼驚心動魄的回憶,後來在看起所有關於青春的成長電影時總是會手腳蜷蛐地感到尷尬不已,但《琳達!琳達!》卻是那之中讓我感到舒坦且會心一笑的存在。

在二十年後的2025年日本似乎準備在8月進行電影的4K重映,希望台灣也會很快地迎來這一天!七月的最後附上電影即將在日本上映的預告片段,願大家都能被可愛的氛圍感染著,迎接八月的日子來臨。

 

【公式】ザ・ブルーハーツ「リンダ リンダ」【1stシングル(1987/5/1)】THE BLUE HEARTS / Linda Linda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hU5IUw0vcs&t=15s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