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簡宇鄉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
一、前言
《熊與山貓》(くまとやまねこ)是由湯本香樹實負責文字而酒井駒子負責作畫的合作繪本,2008年於日本出版,是一本以黑白為主的繪本。繪者酒井駒子因為受到瑪麗・霍爾・伊茲(Marie Hall Ets)的影響,因此選擇使用黑色作為背景,然而隨著故事情節的發展,黑色也能從冷冰冰的意象變成帶給人溫暖、有溫度的顏色。
故事的一開始就以死亡作為開頭,然而在繪本中,該如何處理死亡的議題呢?又或者是要怎麼面對死亡無預警的到來呢?
二、故事情節描述
《熊與山貓》的故事主題圍繞著失去,以小鳥的死作為開端,為故事拉開序章。故事情節分成三個階段,分別為:小鳥的死/熊的悲傷、出走/與山貓相遇、告別/向前邁進。
(一)小鳥的死/熊的悲傷
「有個早上,熊哭了。因為他的好朋友小鳥死了。」
開頭以沈重的文字直接帶出了本書的主題,熊與小鳥是最好的朋友,但某個早上,小鳥離開了熊,熊將小鳥放在一個自製的漂亮小盒子裡面。
「小鳥看起來很像是在睡午覺。」
接下來的日子,不管到哪,熊都帶著小盒子走。森林的其他動物們見到了熊的盒子,紛紛好奇盒子裡裝了些什麼,當熊打開盒子後,
「熊啊,小鳥是不可能回來了。雖然你會傷心,可是得把他忘掉啊!」面對其他動物們的安慰,熊選擇將自己關在了房間裡。
(二)出走/與山貓相遇
終於在某一天,熊選擇踏出了房間,他在堤防上遇見了睡午覺的山貓。山貓旁邊放著一個形狀奇特的盒子,熊很好奇,然而山貓也要求熊將手中的盒子與他分享,但是這次熊得到了不同與以往的回應,「你和這隻小鳥以前真的是很好的朋友,對吧?小鳥死了,你一定很孤單吧?」接著,山貓拿起盒中的小提琴演奏了一曲,熊在旋律中想起了許多和小鳥過去的種種回憶。
(三)告別/向前邁進
「我不會再哭了,我和小鳥永遠永遠都是朋友啊!」熊和山貓找了個陽光普照的地方讓小鳥永遠的安眠。
「從一個地方旅行到另一個地方,拉琴給別人聽,就是我的工作。你要不要和我一起走?」山貓邀請熊和他一踏上旅途,隨後拿了一個舊舊的鈴鼓給他。看著鈴鼓的使用痕跡,熊心中激起了許多疑問,但他並沒有說出口,反而告訴山貓:「我會練習的。真希望有一天能夠一邊跳舞一邊拍打鈴鼓啊!」從那之後,「熊與山貓樂團」開始了他們的世界巡迴表演至今。
三、圖文分析
(一)方向性
圖説:封面圖像
封面的圖像中,可以看到熊與小鳥的臉朝的方向不同,熊是朝左,而小鳥是往右,似乎在暗示兩者的結局將會有不同的走向。此外,書名是《熊與山貓》,然而呈現在封面的卻是熊與小鳥,這將激起讀者的好奇心,山貓呢?為什麼書名不是《熊與小鳥》呢?
《熊與山貓》使用橫開本,故事的方向性是由左到右推展,此外在山貓拉著小提琴,使熊憶起與小鳥的回憶時,圖像的方向性開始由左到右的方向跑動,利用黃鼠狼追逐小鳥的畫面,圖像開始以下、上、下、上的方式滾動,讓讀者的視線能夠跟著圖像的移動方向前進。
(二)視角
首先是文字方面,湯本香樹實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描寫故事,而在圖像定位上,酒井駒子則是以熊、山貓以及第三人稱的全景視角作切換。
圖説:文字方面,湯本香樹實以第三人稱視角來描寫故事,而在圖像定位上,酒井駒子則是以熊、山貓以及第三人稱的全景視角作切換。
回到書名頁,可以看到一隻小鳥閉眼躺著,於是讀者可以開始猜測,小鳥是睡著了嗎?還是......?當讀者翻頁後,就能馬上得到答案:「有個早上,熊哭了。因為他的好朋友小鳥死了。」左跨頁以純文字簡短的一行敘述,搭配上主頁第三人稱全景視角的熊看著躺在地上的小鳥。這種圖文分離的形式能夠讓讀者的視線停留在主頁上,從書名頁聚焦在小鳥的身上,翻頁後畫面延展開來,讀者就能馬上得知作者想要傳達的訊息。
繪本中的其中一個跨頁的左頁是山貓對著熊說話,頁面上的圖畫是以熊的視角來呈現,搭配上與山貓對話的敘述,則會產生像是讀者變成第一人稱的熊,而山貓正直視著讀者說話的效果。跨頁中的右側頁則剛好相反,是以山貓的角度看著熊,而讀者的視角則可以隨著左側頁下方的文字描述,轉移到右側頁的圖畫中,使讀者的視線能夠隨著文字內容聚焦到圖片中熊手上的盒子裡。
(三)邊框
酒井駒子在《熊與山貓》中,大量的使用了框架,不論是從封面、書名頁一直延伸到封底。在《一本書讀透圖畫書》中,Thierry Groensteen指出「邊框的首要功能是封閉圖畫,並給它一種特定的形狀。」此外,書中更提到「邊框圈出的是一塊連貫、緊湊的敘述空間,是一個個故事畫面的單元。」而酒井駒子在邊框的選用上,使用了橢圓形,配合黑、白無色系的色調營造出一種老電影、老照片的復古感覺。尤其是在熊在進行一連串與小鳥之間開心的、不開心的、瑣碎的生活小事時,酒井駒子連續使用了五個邊框來產生電影畫面的連續感,而這些圖像也使用了各種不同的視角,不論是第三人稱視角、或者熊的視角,兩者的切換,能夠使讀者產生浸淫在熊的回憶的共感中。
(四)對比
1.黑白
《熊與山貓》前半部分,為了營造出熊抑鬱的氛圍,因此某些跨頁大量的使用了黑色,鋪滿了一整個版面,除了營造出圖像的肌理感以及熊的背影外,滿版的黑色使讀者有壓抑、憂鬱、不安的氣氛。此外,作為對比的白色,在使用上更能使讀者將目光聚焦在右跨頁的熊身上。
而作為對比,當熊接受了山貓的邀約後,跨頁一樣是滿版的篇幅,然而白色的部分則佔了整體的四分之三,產生了一種開闊的氛圍。此外,畫面也從原先限縮的橢圓形中,擴大到了整個版面,讀者的視角也跟著翻頁的節奏被放大。熊放下心裡的傷後,被治癒的心情也在畫面中一目瞭然的呈現。
2.箱子
在《熊與山貓》中,出現了兩個箱子,分別是熊自製的小盒子對比山貓的大盒子。盒子是為了保護裡頭的寶貝、是為了守護裝在盒子裡的秘密,熊將小鳥裝在盒子裡每天帶著形影不離,無非是因為熊想要假裝小鳥一直陪在他身邊的假象,山貓也有一個隨身的盒子,裡頭放的是他重要的小提琴。森林裡的動物好奇熊的盒子,熊好奇山貓的盒子。盒子裡面藏著的也許是各自的秘密,也許是不能被理解的過去,但盒子打開時,被人同理的瞬間,內心也將得到解放。
3.安慰
森林裡的動物們看到熊的盒子後紛紛安慰他:「熊啊,小鳥是不可能回來了。雖然你會傷心,可是得把他忘掉啊!」對比動物們的安慰,山貓看到小鳥的反應卻是「你和這隻小鳥以前真的是很好的朋友,對吧?小鳥死了,你一定很孤單吧?」
動物們對於熊的悲傷也許是不能理解、也許是同情,但卻無法讓熊的心得到救贖,對比山貓,他給予熊的是同理,故事情節裡面沒有提及山貓的過去,但是他對於熊的理解,就像是給了熊一把金鑰,讓他能夠解開心中的結。
四、圖像配置
(一)顏色
酒井駒子在繪本《熊與山貓》中使用了黑與白,無色系作為繪本基調,陰鬱的黑色與沈重的白色襯托出本書沈重的死亡議題。然而,在熊回想起他幫小鳥綁在尾巴上的粉紅色緞帶時,畫面的色彩則添加上了粉紅色,讀者的視線隨著緞帶的粉紅延伸到了回憶中的日常,棉被、果實、濺起的水花,最後又停留在緞帶上。在好好的告別後,粉紅也蔓延到了草地的花上,爬上了山貓的鈴鼓。故事中並沒有特別說明鈴鼓上的粉紅色緞帶是不是小鳥尾巴上的那一條粉紅,但粉紅色的緞帶將跟著「熊與山貓樂團」一起展開旅行。
關於黑色,酒井駒子在訪談中提到,在校正印刷的過程中,特別要求「黑色不要偏藍,希望可以變成偏紅的黑色。」因此,可以看出即使是黑色,酒井駒子希望繪本整體的氛圍能夠是溫暖、療癒的氛圍。所以即使整本繪本只採用黑、白以及少許的粉紅,但是讀者在閱讀完繪本後的感受卻能夠是溫馨的。
(二)節奏
在熊回憶小鳥的過程中,可以看到跨頁以五格連續的框格排列,凸顯出回憶緊密的串連在一起的放映感。然而,翻頁後,一個無文字的跨頁,只剩下右側頁中躺著的一隻安詳的小鳥,尾巴上繫著粉紅色的緞帶作為回憶的放映結束,畫面也從緊湊的節奏中戛然而止。《一本書讀透圖畫書》中提到,「這些無字跨頁序列圖畫的確經常用來製造一種虛構的脫軌效果。」作為脫軌效果,畫面的緊湊感也像是突然被抽離般的被終止。
而這個跨頁的小鳥也連結到了書名頁的圖像中,作為呼應,似乎能感覺到山貓旋律的停止,熊的回憶也伴隨著音樂終止了。
熊選擇在曾和小鳥一起做日光浴的地方埋葬小鳥,並正式和過去告別。熊終於放下盒子、也放下了心中的那塊石頭,在無字敘述的滿版跨頁後,接著的卻是沒有圖像的純文字,因為沒有圖像,因此留給了讀者自己想像的空間,文字填補了畫面空白。
五、小結
這是一個環繞著死亡的主題,卻能療癒人心的繪本。繪本以《熊與山貓》為書名,然而封面卻是熊與小鳥,不是山貓。作者與繪者似乎直接以故事情節回答了讀者的疑惑,熊並不是失去了小鳥,而是讓小鳥以不同的形式陪伴著,小鳥和熊永遠都會是朋友,山貓則是熊的新朋友,他不是小鳥的替代品,小鳥也無法被取代。
《熊與山貓》並沒有要告訴讀者要如何走出悲傷,或者強迫走出傷痛,熊之所以能夠向過去告別,契機也是因為自己踏出了家門的那一步,山貓的出現只不過是給了熊能夠解開心鎖的鑰匙,而真正能夠扭開鎖的只有熊自己。
熊最後與山貓展開了新的旅程,而故事的主題其實應扣回熊與小鳥聊天的對話:「熊啊,你說得對。跟昨天早上還有明天早上相比,我還是最喜歡今天早上。」
責任編輯:陳惠伶、羅雅詠、林岳鋅、李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