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薛巧妮
圖:取自網路
照片:感謝賴嘉綾老師提供
講者:賴嘉綾(作家、繪本評論人、「在地合作社」工作室負責人)
(編按:本文與斗六繪本館合作,整理自2023/4/25「2023年繪本翻譯知多少:從很喜歡到為什麼──用翻譯實現我的再推薦」系列線上講座)

 

  經典電影《阿甘正傳》(Forest Gump)裡有句廣為人知的名言:「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會嘗到哪種滋味。」(Life was like a box of chocolates. 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

 

  這句話彷彿是賴嘉綾的寫照,從家庭主婦、公司職員、閱讀推廣者,再到引介國外重量級作家及其作品、坐擁上萬本藏書的繪本評論人,乃至於2010年成立自己的工作室……賴嘉綾的身分屢經轉換,回首來時路,或許如今與繪本為伍、筆耕不輟的生活,連她自己也始料未及。她是如何走到現在所處的位置,這一路又看見了怎樣的風景?
 

賴嘉綾與書牆


 

  沒想過的事,做著做著就成真
 

  若以一句話概括賴嘉綾的生命經驗,她肯定二話不說地回答:「人生中最有趣的經歷,是一種盡人事、聽天命的豁達;為了盡人事,我就盡力去做眼前的事,結果就平心看待。」事實上,某些經驗剛開始並不是那麼舒服,甚至還有點煎熬或失望。然而危機能否成為轉機,亦或僅止於危機,其實取決於自己怎麼想。賴嘉綾認為:「人真的沒有那麼了不起,勝不了天,天是一種大環境的際遇。但是我們盡力、從善出發,就有機會成就好的結果,是不是真的能夠成就,往往也有些運氣成分。」正是這樣的信念,領她前往潛力無窮的未來。

 

  專職母職多年的賴嘉綾,因陪伴孩子而一頭栽進繪本的世界。陪讀繪本不但成為她的日常重心,也是心靈寄託;親子共讀的過程中,她用英文唸,也用中文解釋給孩子們聽。她一星期研究一位作家,也與社區家長喝咖啡聊繪本,漸漸累積起對美國繪本的資訊。移居美國後,她開始記錄部落格,從2006年寫作至今,不曾間斷。後來,她帶著孩子回臺灣,並創辦「在地合作社」推動繪本與生活,生活重心轉移後,也決定離開彼此不開心的婚姻。

 

  此外,賴嘉綾也開始帶領一群孩子和家長成立讀書會,邊上課充實相關知識,邊以實際的行動推廣繪本。這些事,她先前從沒想過自己會做,但越做越覺得有使命感,也許這些年的訓練就是為了推廣繪本閱讀。賴嘉綾帶領讀書會,繪本讀得越來越起勁,家中藏書像滾雪球一樣快速增加。

 

  「2004年,我在美國大學書店的拍賣區裡看到讓我眼睛一亮的繪本,驚訝地發現:我居然不認識這位創作者!」談起多年前第一次在美國書店邂逅強.亞吉(Jon Agee)的作品,賴嘉綾依然難掩興奮:「那繪本是《麥先生的帽子魔術》(Milo’s Hat Trick),圖文皆由強.亞吉創作,故事描寫一個不得志的魔術師事業的起伏。這書裡畫的人,眼睛都是空白的,完全符合我當時滿屋子家務,無法清理的茫然心境……」

 

《Milo’s Hat Trick》《麥先生的帽子魔術》

 

  那一刻,賴嘉綾了解到,繪本的厲害之處在於以孩子們也懂得的情節,讓經過一些人生歷練的成人,也能從故事裡讀出不同況味。她因此開始關注強.亞吉的作品,從這本書開始收羅他所有的書,並將《克羅素的神奇作品》介紹給和英出版社,成為她的第一本譯作。

 

  2011年,賴嘉綾首度登門拜訪強.亞吉,幾次訪談經驗後來也收錄進《與圖畫書創作者有約》中。因緣際會下,她還成為強.亞吉訪臺的主辦者──某次採訪後,這位美國創作者表示他曾到過日本、法國的學校辦活動,問她是不是也有機會來臺灣。「我當下心想,很不可能吧?一般來說,邀請國外作家來臺,大多是為了辦大型書展活動和宣傳新書,由出版社主導邀請。不過,亞吉的作品在臺灣的譯本不多,出版時間距當時也有點久了……」

 

  「但是,既然要做,就要盡力。」儘管面臨重重困難,賴嘉綾依然發揮了「在地合作社」的在地與合作精神,決定找朋友們幫忙,聯繫出版社,先做再說。於是,她捨棄業界慣常的做法,另闢蹊徑到「Flying V」進行募資,倚賴所有認識與不認識的朋友們,讓勸募結果達標,且得到出版社贊助手冊;為了讓臺灣讀者有書可看,繼《克羅素的神奇作品》後,她亦商請出版社出版《麥先生的帽子魔術》。最後,強.亞吉初次來臺演講,讓臺灣的讀者大開眼界,得到很好的反響,直到現在各地都有讀者津津樂道。
 


 

《克羅素的神奇作品》

 

  名作與新作,推薦再推薦
 

  自從2006年出版第一本譯作《克羅素的神奇作品》,近年來,賴嘉綾幾乎每年都有譯作出版(詳見文末譯作清單)。每部作品都讓她愛不釋手,她也樂於分享翻譯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無論是揣摩故事深意、斟酌譯文用字,乃至與編輯溝通討論,無不是經驗的累積,讓她更有信心從事熱愛的工作。

 

  細數印象深刻的翻譯經驗,賴嘉綾回憶道:「接到《分享》的原稿,我一邊讀一邊笑,彷彿舊時生活重現,我邀請小姐姐和我一起翻譯,也請弟弟先看看書,他們看完後一起相視而笑,說這是一本好看的書。」這是一本關於手足相處的溫馨繪本,大孩子和小孩子分享心愛的事物,書頁間愛意滿滿。不過,乍看簡明的故事,翻譯起來卻不簡單:

 

  「翻譯《分享》,應該說是編輯協助我一起完成的。這本書的原文有押韻,讀起來很有韻律,但英文韻腳未必能和中文對應得上,音譯(注重語言發音的翻譯)與意譯(跳脫字面意思,根據語意進行翻譯)的問題讓我大傷腦筋。編輯小組討論後,決定以中文語句的節奏取代押韻,這本書讀起來就更可愛了,暢銷到現在,一度被麥當勞當作兒童餐的禮物。」

 


 

  翻譯波特小姐(Beatrix Potter)《穿長靴的小貓》,賴嘉綾則遇上截然不同的難題。她笑著說:「波特小姐絕對是我當年遇到最強的英文老師,尤其要將她的故事變成中文,她給我壓力的力道也不手軟。」說起這本書的來歷,波特小姐的手稿《The Tale of Kitty-in-boots》在2015年初被發現,它被寫在一本簡單的筆記本上,藏在倫敦的V&A 博物館。英國Warne出版社決定邀請著名繪者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重現這個百年前的故事,這無疑是個艱難的任務,而身為譯者的賴嘉綾,同樣被寄予厚望,名列在兩位童書重磅名家的下方,除了覺得很過癮,也感到戒慎惶恐。

 

  「這本書的英文絕對不是現在的人說話或寫作的方式,本來小兔彼得說的就是古人話。波特小姐出生富裕的中產階級,是英國除了貴族以外的上流社會人士。她的語法優雅、古典,卻活潑生動……她使用的動詞就帶著形容詞和聲音的功能,加上副詞修飾的效果,極盡有畫面。但是我的中文如果要用這樣的方式配合,就會變成部分文言,或是用很多很多的字,還不見得完整。」除了語言上的挑戰,《穿長靴的小貓》裡還有各式各樣賴嘉綾未曾見過的動物,她只好勤於在網路上拜尋牠們的身影。
 

 

  此外,為了翻譯另一本譯作《阿勒坡的養貓人》,賴嘉綾閱讀了許多關於敘利亞內戰的書。原來,譯者不只和文字打交道,也必須了解相關的文化背景和語境。繪本故事發生在煙硝四起的異國城市──阿勒坡,當戰火襲來,多數人逃離當地,救護車司機艾拉卻選擇留下來,救治受傷的人們和那些沒被帶走的貓。這場始於2011年的戰火,目前仍未停歇。遠在臺灣的賴嘉綾,認為透過閱讀,得以適度展現同理心與支持當地人民的心意,連結他們努力生活的經驗,所以她至今仍然閱讀:「我因為翻譯這本繪本,整天都沉浸在敘利亞有關的閱讀裡,到現在都還覺得息息相關。」

 

  賴嘉綾的譯作中,也包括臺灣出版的原創繪本(原文是英文)與台灣故事的國際作品──《荷蘭阿克馬起司市場》和《餃子十兄弟》。前者由荷蘭當地創作者、波隆納插畫獎得主茹絲寶(Roozeboos)所作,是臺灣第一本介紹荷蘭阿克馬起司市場的繪本;後者的故事靈感則來自作者范梅雅(Larissa Fan)父親的家族,透過個個出眾的十兄弟,作者想帶讀者看見的,實為隱藏在家族裡的女性,她們或許不受人矚目,仍不懈地發掘自己的天分。
 


 

讀、寫、譯,牽引書與人緣分
 

  作為知名繪本評論人,賴嘉綾的好眼光一向備受肯定。她如何在茫茫書海中,看中某本繪本並推薦給出版社,牽引書與人的緣分?賴嘉綾不諱言,她現在極少推薦繪本給出版社,反而是出版社主動聯繫她居多:

 

  「我的做法是,將大量的時間用在閱讀原文繪本,可能的話,在部落格上做閱讀紀錄。編輯們讀了我的介紹,若覺得適合就會有進一步的討論,合作往往是這樣展開的。又或者,編輯們早已透過版權公司留意起某本書,他們經過層層出版考量,如果我剛好又在部落格介紹該書,他們就會問我有沒有興趣翻譯。」

 

  每每細細咀嚼文圖的賴嘉綾,如何將她的理解與感受轉化為譯文呢?

 

  她大方分享自己的翻譯過程:「先讀完全文,再逐頁細讀,然後口語譯出來和寫下來──多數時候,我會先將譯文寫在便條紙上,貼在該頁上──寫完之後再整體讀過,我就會『放』著。過幾天,再將中譯文輸入電腦時,我會朗讀出來,通常一定會邊打字邊修改……再放,再讀,再改,這過程就像褒湯一樣,邊煮邊撈上面的浮渣;煮好後得放一下,讓食材的滋味滲入湯汁,再繼續熬煮、去雜質。」

 

  這鍋湯究竟幾時才算完成,可以端上桌了呢?譯文交稿後,還得經過編輯之手,而編輯的建議及其修潤過的文句還會再回到賴嘉綾手中,編輯會再和她討論是否同意調整譯文。到了這個階段,賴嘉綾通常不會回頭讀英語原文,而是潛心琢磨中文字句。

 

  翻譯路上,賴嘉綾始終如一的精神是「從做中學」。她由衷相信:「每一次嘗試都會更進步。但如果不做,就很難知道不足在哪裡,做越多、要求再多一點,就多會一些、得到好經驗。譯者有編輯可以討論,作者也是。這也是為什麼編輯這麼重要,大家要和編輯好好相處的緣起。」

 

  翻譯過程中,繪本的類型也會影響譯文的「口吻」,主導的編輯有時會預設好目標讀者,譬如原文是給中年級看的繪本,但賴嘉綾翻譯時須轉換成低年級可以讀的中文;又如故事類、情緒類、時事類,幽默或傳記等類型,翻譯上也各有不同的學問。其中,賴嘉綾認為最具挑戰性的是語意與語氣的掌握,同時,她也會不斷自問:譯文用字會不會過時?能否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賴嘉綾自謙,從「自己讀得懂」到「讀者讀得懂」,翻譯並非一蹴可幾,須經好幾道「工法」,將譯者的角色喻為「橋梁」一點也不為過;這座橋讓讀者得以步入作者筆下的世界,雖不容易,卻讓她甘之如飴。
 


 

講者簡介|嘉綾
作家、繪本評論者,從事各種閱讀推廣活動,只翻譯特別喜歡的繪本。


繪本譯作|
﹥2006《克羅素的神奇作品》文.圖/強.亞吉(Jon Agee),和英出版
﹥2010《分享》文/安喜亞.賽門絲(Anthea Simmons)、圖/喬治雅.博琪(Georgie Birkett),親子天下出版
﹥2013《分享2:當我們同在一起》(同上)
    《氣球大遊行:紐約感恩節遊行操偶師的故事》文.圖/梅麗莎.斯威特(Melissa Sweet),典藏藝術家庭出版
﹥2015《口哨先生【中英對照】》文/瑪格麗特.瑪西(Margaret Mahy)、圖/蓋文.畢夏普 (Gavin Bishop),書林出版
﹥2016《為什麼看不見里歐》文/麥克.巴奈特(Mac Barnett)、圖/克里斯汀.羅賓遜(Christian Robinson),三采出版
    《波特經典150年紀念:穿長靴的小貓》文/碧雅翠絲.波特(Beatrix Potter)、圖/昆丁.布雷克(Quentin Blake),青林出版
    《跟小鳥道別》文/瑪格麗特.懷茲.布朗(Margaret Wise Brown)、圖/克里斯汀.羅賓遜(Christian Robinson),玉山社出版
﹥2017《小兔子邦尼的讀書會》文/安妮.絲薇妥(Annie Silvestro)、圖/塔提娜.梅薇絲(Tatjana Mai-Wyss),水滴出版
    《我的火星探險》文.圖/強.艾吉(Jon Agee),米奇巴克出版
﹥2018《不願開屏的孔雀》文/亞麗.葛拉罕.麥肯(Acree Graham Macam)、圖/娜塔莉.尼爾森(Natalie Nelson),阿布拉出版
﹥2019《書中有一道牆》文.圖/強.艾吉(Jon Agee),三民出版
﹥2020《我的寵物大犀牛》文.圖/強.艾吉(Jon Agee),木馬文化出版
﹥2021《艾瑞養了一批馬,才怪!》文/瑪西.坎貝爾(Marcy Campbell)、圖/柯芮娜.路肯(Corinna Luyken),小天下出版
    《荷蘭阿克馬的起司市場》文.圖/茹絲寶(Roozeboos),聯經出版
    《阿勒坡的養貓人:一個關於棄貓、戰爭和愛的故事》文/艾琳.蕾登(Irene Latham)、凱林姆.商慈-巴舍(Karim Shamsi-Basha),圖/清水裕子(Yuko Shimizu),小魯文化出版
﹥2021~2022《小不點大夢想系列:香奈兒、安徒生、奧黛莉.赫本》文/瑪麗亞.伊莎貝爾.桑切斯.維格拉(Maria Isabel Sanchez Vegara),圖/安娜.阿爾蓓若(Ana Albero)、瑪辛.莉.麥姬(Maxine Lee-MacKie)、艾瑪亞.亞拉索拉(Amaia Arrazola),小康軒出版
﹥2022《餃子十兄弟》文/范梅雅(Larissa Fan)、圖/吳欣芷(Cindy Wume),聯經出版

 

責任編輯:張惠鈞、曾邢家儀、何宏文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