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薛巧妮採訪報導

照片:感謝李光福提供


 
  瀏覽李光福的個人臉書,時常見到他受邀前往各縣市小學演講。這一場場「與作家有約」,對他而言是「與小朋友有約」,從深入班級的教學現場,到潛心創作的心路歷程,每場交流都是李光福的創作靈感。
 
  李光福講故事,也聽孩子們講自己的故事。貼文間穿插的隨筆,則記錄他與街坊鄰居有趣的對話;創作、教學、觀察構成了李光福的日常生活寫照,也凸顯他平易近人、熱心教學和幽默直爽的性格。

 

 

與「李光福」有約

圖說:與「李光福」有約

 

 

寫作生涯跟小說一樣勵志
 
  李光福在小學任教卅一年退休,目前專職兒童文學創作,作品榮獲多項大獎,目前逾一百五十本。他的著作在書架上井然有序地站了一整排,這不容忽視的「陣容」顯示創作者筆耕不輟;他的名字也被許多讀者視為好品牌,是內容好看的保證。


  事實上,像李光福這樣多產、作品也長壽的作家並不多見。儘管現在文稿和演講邀約不斷,李光福的寫作生涯並不是一帆風順,他直到四十二歲才出版人生第一部校園生活故事《小頑童Y檔案》。最早,李光福為了賺稿費,於學生時期開始投稿散文和成人短篇作品,後來經由兒童文學作家黃登漢帶領,才轉而投入兒童文學創作,如今筆耕超過二十載。


  自從首篇童話作品被《兒童日報》錄用後,李光福更積極地向各家出版社和報社投稿,卻不斷被退稿,以致差點放棄創作。還好他最終堅持下去,並在反覆投稿、退稿、修改、重寫的過程中,漸漸磨出筆尖,慢慢寫出了一條路來。

 

李光福著作豐富
圖說:李光福著作豐富

 

淺顯易懂直抵小讀者內心


  「我教書那麼多年,也去過不少學校演講,寫的都是學生和他們家人的故事,或取材自新聞報導,再加以改編。我直入小讀者的生活,讓他們有很強的代入感,在故事裡看見自己、師長同學,還有他們的親戚鄰居。」


  李光福的教師身分,讓他寫校園故事時如魚得水,字裡行間也流露著他對教育界深沉的省思,以及對多元族群的關懷。
 
  當時某所國中爆出霸凌醜聞,他就提筆寫《我班有個大哥大》,那時的校園環境相對保守,這是少數直面「校園霸凌」問題的小說,成功引起更多人關心相關議題;也因為不少學生是新住民二代,他創作《我們班是聯合國》、《我也是臺灣人》、《對岸來的媽媽》等書,旨在破除刻板印象,肯定多元文化的價值。


  父親缺席的童年、求學過程中家境貧困的同學,也讓李光福更能同理不同家庭型態的孩子,觸發他寫下一部部感人的作品,像是《媽,我來看你了》、《我不是弱者》、《你爸爸我媽媽》等。有別於天馬行空、高度幻想性的故事,他以貼近現實生活的筆法書寫,並以勵志向上的精神貫穿,往往很能打動孩子的心。

 

「我曾去一所學校演講,有個女孩問我書中內容是不是真的。我很好奇她為什麼這麼問,才知道原來她家上演著一樣的故事──她的爸媽離婚了。我安慰她:『父母離婚不是你的錯。雖然難受,但你一定能熬過去。』
 

「還有一次,我去另一所學校演講。有個學生把手舉得好高,我請他發言,他說著說著就哭了。那孩子說:『老師的爸爸在你四年級過世,好巧,我現在讀四前級,爸爸最近也離開了。』藉由我的作品,我想鼓勵這些擁有相似遭遇的孩子。」


  從小學退休後,李光福除了直面教育現場,也跟隨時代和社會發展,著眼於越來越多面向。近年作品《藏在手機裡的祕密》,探討3C產品的使用界線;《聖誕老婆婆》、《阿公阿媽去上學》等書則將視線轉向長輩,提醒小讀者將心比心的重要。


從來不把自己當作家

 

  「我從來不稱自己是『作家』,我只是『作者』,因為我總是在學習的過程中。」


  李光福從出版第一本作品至今,累積了豐富的作品量和出版經驗,但他不諱言作品出版後仍須不斷接受讀者檢視,儘管屢獲好評和獎項肯定,批評也不會因此消失。

  李光福的作品在送達小讀者手上前,往往得先通過教師和家長的「考驗」,有些人批評他的教育觀念落伍,也有人批評他的作品文學性不足……面對質疑,李光福正向坦蕩,認為作者必須正視意見、精益求精,卻也不能過度受左右;因為他打從心底相信自己筆下的故事,相信它們的來源(他的學生和他們的家庭),也相信他的所見所思所感。

  雖不敢以「作家」自居,但身為「作者」,也要夠「接地氣」。被問及有什麼建議可以和寫作新手分享,李光福認為寫作應該腳踏實地,不可好高騖遠,「寫作基礎需要長時間累積,平時就要勤寫,多多練習故事架構;如果找到好『師傅』,適時給予作品意見,就會進步得更快。」

  他進一步鼓勵有志出書的創作者:「新人不要急著馬上出版作品,應該積極投稿參加文學獎,為自己製造光環和機會。」



創作是以現實方式實現理想


  無論面對讀者或出版社,想呈現什麼樣的內容,創作者自有堅持很重要。在判斷應該接受何種建議前,考慮通常很實際。


  「理想很重要,但實現的方法是很現實的。」作品意見如何取捨、出版社之間怎樣合作,李光福認為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出版社的需要是他優先考慮的,因為它在相當程度上也反映了市場和讀者的需要。

  回顧寫作歷程,李光福自認起步比別人晚,師專學歷的他在文憑、專業上看似比不過兒文所畢業的童書作家,但他把劣勢當優勢,將自身童年、任教經驗與所見所聞化作寫作養分,在童書界自成風景。


  翻閱他的作品,裡頭沒有溢美的詞藻修辭,也不「賣弄」文學理論,任何讀者都能領略其中所指,不只被他樸實溫厚的筆觸吸引,也認出故事角色彷彿就是身邊的誰,非常貼近真實生活。


  儘管已經退休,看似也寫盡了許多主題,李光福的筆依然會耕耘下去,繼續為小讀者編織精采故事。
 

 

責任編輯:何宏文、薛巧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