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訪談>走進黑森林,遇見自己 ──訪舞台劇《白霧黑森林》演員群

 
撰文 董惠芳
攝影 陳言叡
 
    在都市邊緣的森林公園,當地人暱稱為「黑森林」,森林公園裡,有林間步道、腳踏車道,也有澄淨的湖水,彷彿是個人間樂土,是遊客必選的旅遊勝地。
    小蒲是所謂的「黑孩子」,在學校裡受到同學的排擠,老師也不喜歡他,大家都認為他只會闖禍,無法融入學校生活。這一天,他又受了委屈,憤怒的他從學校裡跑了出來,踏進了同學們口中的「黑森林」。
    公仔是無國籍的移工孩子,他不知道爸媽是誰,善良卻孤單的他偶然與小蒲成為好朋友,隨著小蒲進入了森林公園。
    英妹是遠渡重洋來到臺灣移工,她意外地懷孕了。如果因此違反契約、失去工作,那她就不能夠再寄錢回家了,怕被遣返的英妹想找男朋友商量,卻一直找不到人,因而走進森林公園。
    素不相識的三人,懷著不同的憂慮和問題,一起闖入了黑森林的異空間,展開了一段奇幻的旅程……
 
    《白霧黑森林》是107年度臺東藝文中心的自製節目,以臺東森林公園為故事場景,講述一個有關人權的故事,在藝文中心演藝廳的舞臺上,以「臺中臺」的小劇場形式演出,觀眾得以近距離觀賞演出。
    故事中的小蒲與公仔是社會中活在邊緣的孩子,移工英妹遠渡重洋而來,看似毫無關係的三人,同時遭遇了生命的困境,在無助、失望的同時,社會能夠支撐他們的資源卻少之又少……
 
    被困在異空間裡的小蒲、公仔和英妹,該怎麼做才能走出這片安靜的森林?而他們各自的問題又該怎麼解決?
 
    這不僅僅是個故事,劇中隱含著與我們每個人切身相關的議題,由資深劇場人、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王友輝老師擔任編導,旅外的臺東子弟王世緯與臺東女婿廖威迪兩位劇場專業演員,以及戲劇工作坊中徵選出的七名在地素人演員共同演出,是融入臺東地景故事、具有臺東在地人文特色的舞臺劇作品。
    

因為對戲劇的熱情,把我們聚在一起

 
    《白霧黑森林》的編導王友輝老師,站在支持臺東年輕演員的立場上,決定透過戲劇工作坊來選角;因此本劇成了多位「素人演員」的第一次舞臺經驗。
 
  「來到臺東任教、生活已經五年多,2018年的此刻,在縣府藝文處的支持下,終於接上臺東表演藝術的地氣,著手進行舞臺劇《白霧黑森林》的編導創作。首先發想的是希望這齣戲具有臺東的『在地性』,因而在場景設定上,將森林公園的景觀特質做為故事主要場景的基本元素,另一方面便是演員的在地思考,透過邀請與工作坊選角雙管齊下的方式,終能讓臺東子弟成為本劇的核心演員。」(編導/王友輝)
 
    於是,戲劇工作坊的學員來自四面八方,且各具不同的專業背景,有舞蹈老師、瑜珈老師、合唱團成員、博物館研究員、警察以及家庭主婦……,年紀最小的只有16歲。
    在專業演員王世緯和廖威迪的帶領下,透過精心安排的工作坊課程,讓學員們一步一步敞開肢體,同時敞開心靈;場上的對話,無論是輕鬆玩笑,抑或嚴肅的探討戲劇主題,學員們一次比一次更能敏銳的覺察自己,並同時觀察夥伴的狀態。
    最後,從兩階段共八天的戲劇工作坊中,徵選出七名素人演員,進入正式的排演階段;演員們跟隨著經驗豐富的劇場人從聲音表情、肢體互動開始練習,並經過無數夜晚的排練,演員們不斷與角色和劇本對話,將自己的生命經驗融入劇中。
 
    《白霧黑森林》最終的呈現是得來不易的果實,除了舞臺上面對觀眾的70分鐘演出之外,在每個與劇本對話的當下,演員們內心的千迴百轉,其實看見的都是「自己」,每每經過反覆的消化、打碎再重建,才能融入各個角色的性格,人說「人生如戲,戲如人生」,舞臺上的呈現,無非是演員們內在的再現。
 

戲裡戲外,來去之間,我看見……

 
王世緯說:
    身為台東小孩,能再一次踏上故鄉的舞台,藉由自己的專業將戲劇精神分享出去,是一件無價的事。這次跟隨著王友輝老師,帶領著一批在台東居住的朋友從課程、訓練到演出,意義非凡,深感榮幸。
    我的角色是印尼籍的移工「英妹」,她正面臨未婚懷孕與自身、未來,全然恐慌的窘境。身為女性與經歷過生產的自己,面對這個角色有著無比的憐惜,她讓我意識到人類是如此的自私與脆弱,同時,卻也藉由故事的發展,感受到無私與強大的生存力量。
 
廖威迪說:
    我們以為自己所看見的就是真實,但其實你永遠無法了解事情的真相;「黑孩子」、「無國籍」、「移工」等等人士的困境,這些都在生活中發生著,除了理解,還需要更多的包容。
    我是小蒲,我很黑。
    我的黑,是你們給我的”禮物”,但是我一點也不喜歡。
 
虎宗良說:
    我擔任的角色是「公仔」,一位無國籍的孩子,但他非常樂觀的生活著,努力讓自己過得非常繽紛,他沒有因為是無國籍的小孩就放棄人生、怪罪父母,非常勇敢樂觀的去面對各種問題,並且真誠的去關心每一個人,也非常相信與對方的陪伴和付出,是一位熱心助人、天真無邪的「樂觀天才」。
    其實再一個月後就是我的生日,我就要16歲了!(編按採訪當時為107年9月)因為白霧黑森林這個工作坊,讓我自己看見,也讓大家看見不一樣的我──我變得更勇於說出自己內心的話,也比較懂得怎麼表現自我。這是我第一次跨出腳步朝向舞臺劇邁進,我會把它當成生日禮物,送給我自己。
 
謝勁崙說:
    這齣戲由人權議題為核心出發點,劇中能感受到他們對於現實的焦慮以及處境,奇妙的是,三者在關係上同有不被接受但又對他人釋出的好意感到猶豫,他們一起進入虛幻的黑森林中,某個心底渴望獲得的答案漸漸浮現。
    我在劇中的兩個形象有著極端的差異,一是需要柔軟延伸的樹枝與藤蔓,還有帶著剛性的野人。
    原本身體柔軟的我在這齣戲上要試著穩定自己,表現出野人的樣貌,過程中意識到自己對肢體的想像和實際表演出來的落差,慢慢調整自己將兩者吻合的過程是種漫長的磨合。
 
劉美貞說:
    這次參與演出是人生中很特別的經驗。之前參加過的皆為舞蹈表演,戲劇還是第一次,然而演出內容也加入許多肢體動作的元素,有種熟悉的新鮮感。
    敘述者的設定,有時是森林,有時是野人,有時卻又變成對白內容的展現,其實我覺得這角色像是主角內心的投影,要在各種形象中切換並且和同劇夥伴的相互配合是最大挑戰。如何在設定的動作概念之中做出自己的詮釋風格,是我一直反覆思考及練習時的目標。
 
余悅廉說:
    我一直以來都很喜歡表演藝術,也有演出舞臺劇的夢想。舞臺劇演出和我之前舞蹈的舞臺經驗很不一樣,在排練當中,我學習著更多的自我檢視,與更多的溝通,同時也每每被故事情節裡的情感所觸動,心變得更為柔軟。
    在劇中,我擔任的是敘述者三,一個有點無釐頭、有點頑皮的敘述者,並且也和其他五位敘述者共同詮釋森林、鬼怪、野獸等等,是一個隨著劇情不斷變化的角色。我很喜歡這樣的角色設定,因為他讓我學習到多種不同的肢體表達,以及,與群體成為「一」的美好。
 
余茜如說:
    白霧黑森林,朦朧、虛幻、茫茫,被白霧籠罩,彷彿無法揭開的面紗,外籍移工、無國籍小孩、社會認定的黑孩子,我們需關注的議題,卻是我們忽略的問題。
    我之前接觸影視表演較多,不常有戲劇方面的演出,學習肢體動作以及表達,感覺更認識自己,更能聽見自己心裡的聲音。我在戲劇中有時扮演樹精靈,有時是野人;我覺得自己像是社會的旁觀者,靜靜的看著,有時熱衷參與,有時卻只是冷眼旁觀著。
 
田詩涵說:
    這是很特別的體驗,學習如何在台上表演,也在劇中學習如何用包容與尊重的心看世界。
    在劇中擔任敘述者的角色,隨著劇情的發展,有時是場景,有時是旁白,有是是主角的一種投射,在角色間流轉,我試著讓自己投入劇情融入其中,與夥伴們在角色間切換。
 
朱晉德說:
    在這之前,我完全沒有演出的經驗,是第一次體驗如何從原本坐在臺下的觀眾變為演出者。
    我在劇中飾演敘述者,敘述者需要一邊做演出,一邊做敘述,是場景的一部份,也同時擔任不同的角色,將整齣戲的背景氣氛帶出來。由於敘述者是多人一同要表達同一個情節或畫面,成為敘述者需要熟悉劇本臺詞與拿捏情緒、動作肢體,還有跟其他演員的默契、同步性,是我擔任這個角色時很重要的功課。
 

臺上臺下,虛實之間,我想著……

 
    來到臺東任教、生活的王友輝老師,總是想著能在這片土地上做些什麼,用他所擅長的表演藝術帶給地方新的想像與活力。這次在臺東縣政府藝文處的支持下,著手進行舞臺劇《白霧黑森林》的編導創作。《白霧黑森林》以座落在城市邊緣的森林公園為故事場景,敘述一個有關「黑孩子」、「無國籍兒童」與「外籍移工」的人權故事。
    對於這部劇作的期待,希望這齣戲具有臺東的「在地性」的友輝老師說:
  「在場景設定上選擇森林公園的景觀特質做為主要場景的基本元素,另外,著重演員的在地思考,所以邀請了世緯和威迪,再加上工作坊選角的方式,最終能讓臺東子弟成為本劇的核心演員。」
    劇場跟真實人生的距離,是劇作家無可避免的思考,《白霧黑森林》在虛實之間的轉換,劇中人與事件的設定,如何與現實拉近距離呢?
  「我們都瞭解,劇場無法真正解決生命與生活中的困境,但是面對以青少年為主要目標觀眾時,我仍時時思索:嚴肅而龐大的生命議題,可不可能透過劇場的想像力與魅力,吸引年輕的觀眾開始議題的關注?沈重而複雜的社會現象,是否能夠不致八股教條,仍然兼顧到藝術傳達與美學內涵,並觸動年輕跳躍的心?」
    牽引觀眾進入故事的,不僅僅在於劇情的鋪陳、故事中角色的形塑與故事背景的設定,細微至舞臺上觀眾與演員的距離,王友輝老師都做了巧心的安排:
  「在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設定上,刻意選擇曾經出現在我們身邊,卻往往被忽視或歧視或漠視的人物;更在戲劇情境中,選擇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發展和視覺想像,鋪墊出三個邊緣人物彼此之間的生命偶遇,期盼將感動和認同滲入觀眾的心裡。在劇場空間的選擇上,特別以『臺中臺』的表現形式,建構與觀眾更親密接觸的小劇場演出規格,希望在缺乏小型劇場表演空間的臺東,帶動翻滾創意的思維。感謝一路走來所有默默協助與參與的朋友們,也希望大家喜歡創作團隊的表現。」
 

【首演資訊】

演出時間:107年9月19日,星期三
演出場次:第一場13:30開演,13:10開放持票觀眾入場
                  第二場16:00開演,15:40開放持票觀眾入場
演出地點:臺東縣藝文中心演藝廳(南京路25號)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