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羅以樂(整理報導)
照片:感謝貓魚老師、兒童文學研究所提供

講者:貓魚(插畫工作者/繪本作家)

(編按:本文內容整理自兒文所
2023/11/07由貓魚主講的「用插畫風格展現故事的個性」講座)

 

 

   週二下午,陣陣大笑從兒童讀物中心傳出,歡快的氣氛擊退睡意,也暖暖流進同學們心裡。極富感染力的不僅是她爽朗的笑聲,更是她筆下奔放的線條、明亮的生命力。如果你也好奇,這位染粉紅色頭髮,毫不藏私地將原稿傳給同學欣賞的神祕人,究竟是何方神聖?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貓魚的奇想世界吧!

 

 

非科班出身,照樣走上創作路?

 

   跳上時光機、回到十年前,若你見到貓魚,就會發現她正如火如荼地繪製《沒有公雞怎麼辦?》。這本人物生動、畫面溫暖的書,入選第四屆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作為貓魚的「出道作」,成績非常不錯!

 

   「這麼厲害,應該是美術系畢業的吧?」或許你會如此假設,其實不然!面對臺下一張張好奇的面孔,貓魚娓娓道來一路的成長歷程。雖然一直與畫筆為伴,但貓魚大學畢業後,才開始接案畫插畫。

 

   貓魚形容自己是「滿會讀書的小孩」,在體制教育內通行無阻。直到大學選填志願,她在選擇的交叉路口猶豫不絕——是奔往心之所向的美術系,還是走向父母和社會的期待,戴上頂大的光環?在這個關口,貓魚與美術系擦肩而過,但後來在臺大哲學系的求學經歷,也不全然白費:貓魚訓練出快速但不失清晰的口條,以及更重要的,保持思辨精神。貓魚表示,對事物保持好奇並深入思考,在創作上尤其珍貴。大學期間,她選修林真美老師的繪本專題課,重新勾起她對繪本的熱愛!畢業後頭兩年,貓魚一頭栽進藝術的世界,「我終於開始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為了和繪本「接上線」,貓魚參加陳璐茜老師的繪本課,也在市集擺攤,與各路人馬交會,「突然發現,自己被關在一個很小的價值觀裡好久。」原來校外的學習,天空這麼寬廣!

 

 


貓魚在市集擺攤,販售的小誌〈像鬼一樣喜歡〉,是繪本《怪獸媽媽》的原型。

 

 

   因緣際會下,貓魚答應了巴巴文化總編巴克利的邀約,與貓小小合作,開啟了她的繪本創作之路,並一路收穫眾多肯定:2019年入選波隆那插畫展,2022年《怪獸媽媽》獲臺北國際書展兒少獎首獎,2023年《我想養老虎》獲金鼎獎……難怪兒文所現任所長游珮芸老師稱貓魚為「傑出的中生代繪本作家」,這個稱號實在當之無愧!

 

 

《沒有公雞怎麼辦》,巴巴文化,2014
《怪獸媽媽》,小天下,2020
《我想養老虎》,小天下,2022

 

 

風格、靈感很重要,從何而來?

 

   全職插畫十餘年,相較於以往,貓魚算得上是經驗老道的創作者了,但貓魚每次答應接稿,還是會心跳加速!這個緊張在於,「怎麼讓這本書跟我之前做的不一樣?」貓魚不想用前一部作品的規格,對待下一本書,比如自寫自畫的首部繪本《怪獸媽媽》,以壓克力顏料為主要媒材,色彩活潑,風格童趣,也運用許多筆刷效果,營造風景變化:《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則以粉彩為主,整體色調更柔和明亮。配合不同的故事基調、面向的讀者群體,貓魚有意識採用不同的技法、媒材進行創作,有時以墨水繪製線條,有時以電繪或色鉛筆作畫,就是為了替這本書找到「它的出路」。

 

   創作技法的改變,會影響整體風格的呈現,但藉由奔放的線條、靈動的人物,還是能找出「啊,是貓魚!」的線索。她如何建立自己獨特的畫風呢?貓魚分享,她欣賞與自己風格相近的繪者,研究對方如何做到風格統一。貓魚很喜歡荒井良二的作品,我們不難發現,兩位都極擅長光線的處理,在《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中,貓魚描繪的光線細膩又具衝擊力。繪畫風格既受喜歡的前輩影響,也能揮灑出自己獨一無二的風景。

 

 


《太陽與生命之樹:愛的覺醒之旅》,方智出版社,2023

 

 

   很多同學好奇,貓魚的故事靈感從哪裡來?貓魚說,她之前去其他學校演講,觀察到現在有一半以上的學生,普遍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她建議,要找到自己最核心、最關心的議題,不妨問自己:「我很珍視的東西是什麼?無法跨越的事情是什麼?」就算回溯幼稚園的記憶也沒關係。比如她自己,一路畫畫,一路對動物議題保持關注,長期的投入便有助於她表現動物的型態與樣貌。對她而言,動物就像小孩一樣,她很樂意多花時間陪伴。

 

   榮獲臺北國際書展首獎的《怪獸媽媽》,也是貓魚構思多年的創作。這個故事跟貓魚的生活百分之九百相關:家長們口口聲聲說愛自己的小孩,矛盾的是,怎麼多數時候都在控制孩子?愛脆弱又巨大……貓魚有太多想藉繪本討論的事,每一年,這個主題都會輕敲心頭,彷彿呼喊著,快把我寫出來!《怪獸媽媽》作為第一本自寫自畫的作品,貓魚對成果十分滿意,這也讓她下定決心,要慢慢把能量收回來,保留更多時間給自己和想說的故事。

 

   貓魚期待自己的心和「鏡子」一樣乾淨透明,然後做出像「鏡子」一樣,能射進讀者內心、映照出獨特生命經驗的故事。讀者讀完故事,不一定要驚嘆畫面有多漂亮,重要的是生命和生命的碰撞。

 

 

比起賣好一本書,更想做好一本書

 

  「如果想以創作維生,止損點是什麼時候?」同學舉手發問。「創作跟活著,不一定要綁在一起啊!」貓魚坦言,現在畫畫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工作,跟畫完好像做完一場瑜伽、筋骨放鬆又舒坦的心情完全不一樣。但不管如何,還是要先嘗試,因為也有可能做一做發現,其實自己沒有才能,就像藝術創作之於自己。貓魚分享,在成為繪本作家之前,她也做過「藝術家」夢。「我想像自己花一個月畫這幅畫,最後賣二十萬元,那我一年就⋯⋯」話沒說完,臺上臺下都笑出聲。

 

  成為藝術家,跟現在當繪本作家,有什麼不一樣呢?貓魚認為,她其實都在做浪漫的事情。賣畫並不賺錢,寫書也是,但創作繪本真的是自己很喜歡的事,比起賣好它,更想做好它

 

  「如何在別人的評價和自己的堅持中,取得平衡?」有同學提問。貓魚回答,只要自己累積足夠的信心和能量,創作獲得的成就感就很難被別人的話語動搖!貓魚的第一本圖像小說《祕密小兔》出版後,她身邊每個人,都對「圖像小說應該長什麼樣」有很多意見。但當一個小女孩抱著《祕密小兔》,用甜甜的聲音對貓魚說「這是我今年看到最好看的書!」,這樣的回饋似乎就可以沖淡很多質疑了!

 

 


《秘密小兔》,小光點,2021

 

 

為小孩創作,回到童年最初的感動

 

  貓魚很喜歡跟小孩互動。「我非常不怕小孩!這也許是我為什麼在這條路上,可以走得比較順利的原因。」貓魚開玩笑地說。講故事給小孩聽,是什麼樣的體驗呢?貓魚說她特別喜歡拿自己寫的故事給小孩聽,因為大人就算不喜歡,至少會說點不讓人難堪的好話,但小孩完全不一樣!他們會非常誠實地說:「這個故事好無聊,可以換一下本嗎?」貓魚認為,小孩其實是很厲害的鑑賞家!大人閱讀時,可能快速翻完就會下結論:「這本書就是這樣。」但小孩可就不一樣了──他們聽故事時,對每個翻頁的反應都很鮮明、豐富。想知道一本書做得好不好?唸給小孩聽是最直接的。

 

  「大家都說出版是夕陽產業,為何要在夕陽下把自己曬成乾屍?」貓魚感嘆。是啊,究竟是什麼原因,讓貓魚願意繼續迎著夕陽,堅定地走?「小時候繪本帶給我的感動,」貓魚回憶起小時候看《第一次出門買東西》,還有模仿書中主角向販賣機投幣的快樂,「當故事和小孩的生命經驗重疊,那種『有人跟我一樣!』的安心,會變成童年深刻的記憶!」所以,就算再忙碌,貓魚還是會安排五場以上與孩子互動的工作坊,「讀繪本的人不再帶有評論眼光,大家都會回到小孩般最單純的狀態,我覺得這是這個文類存在的最大價值之一!」貓魚寫故事,畫故事,更透過講故事,不斷傳遞繪本的感動。

 

 

關於創作的Q&A

 

Q:一直畫草稿,不會畫到沒感覺嗎?
A:
我要很誠實地說,沒錢的人效率最高!(哄堂大笑)然後一定要設開會時間!期限一到,就會交出東西。不過前提是你要有職業道德!如果真的沒感覺,可以多看看其他創作者的作品,尋找靈感。

 

Q:常常接各式各樣的繪本插畫工作,自己的創作怎麼辦?
A:
其實接案對我幫助非常大,尤其是寫故事的邏輯、圖文的搭配。我也是完成好幾本作品以後,才開始抓到節奏感、韻律感,也開始思考做自己的書。

 

Q:如何挑選想接的案子?為什麼現在想自寫自畫呢?
:確實有喜歡的故事、主題,但如果故事很棒,那也拒絕不了!想自寫自畫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有想要討論的事情,比如媽媽的愛、小孩成長面臨的痛苦。

 


大合照。

 


同學欣賞貓魚的草稿。

 


貓魚回答同學現場的提問。

 

 

 

 

責任編輯:羅以樂、薛巧妮、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