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Sue(整理報導)
照片:兒童文學研究所提供/取自網路
講者:狼七(自由創作者/漫畫家)
(編按:本文內容整理自兒文所2023/12/12由狼七主講的「你的歌我的泣——漫畫裡的生命經驗與資料轉譯」講座)
 

 

   創作是自由的,但是⋯⋯原創幾乎吃不飽,接案往往沒自己,難道這就是創作者的宿命嗎?創作是自由的,但如果⋯⋯「與公部門合作」、「命題作文」的創作形式,會不會束縛了作品本身的可能性、趣味性與接受度呢?

 

  近年來作品大放異彩的超新星漫畫家——狼七的創作之路,或許可以給有所疑問的創作者們一些啟發和希望。

 

  她與台灣國家檔案局合作,推出之作品《湧與浪:自由中國號》,於2022年獲得第13屆金漫獎年度漫畫獎。2023年最新作品《月亮的名字》則是與台灣史前博物館「重建台灣藝術史」的合作計畫,狼七以她出色說故事技巧與視覺畫面的張力,再一次成功地將原住民藝術、多元視角、身分認同等議題,以有趣又富饒深意的漫畫呈現在讀者面前。

 

  2023年年底,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下稱兒文所)有幸邀請到狼七,她將創作者的心路歷程、接案的實務秘辛、以及基礎功的累積與養成,不私藏地與同學分享!

 

 

抓出定位,對合作保持開放

  創作固然是自由的,然而在這個無邊無際的自由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風格也一樣重要。狼七在演講一開始,清楚地表示她的自我期許──尋求「商業路線」,除了經濟上的考量,她希望自己的作品大眾接受度高,而不僅是侷限於表達自我的圖文形式。

 

  選材方面,狼七建議要選擇自己有興趣的題材。她對於文史的喜愛,讓她的選擇自然偏向文史類。再者,她總是對永恆的命題:「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往哪裡去?」所打動,所以她的作品與合作案,再再與「身份的找尋與認同」有關,例如她參與野草計畫劇本《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的漫畫化,故事本身對於性向與婚姻的探討;而《湧與浪:自由中國號》則是對政治與國族的探討;《月亮的名字》則在族群與自我身份歸屬之間進行斡旋。

 

  面對接案與原創的平衡,狼七擁有很踏實的論點和優秀的學習者心態。就現實而言,如果創作者只做原創,除非是特定的漫畫種類,否則經濟上的壓力非常龐大。對於接案,狼七表示接案、命題作文並不是「閉著眼睛趕快完成」不得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苦差事,反而是認識自己不熟悉領域的大好機會。不僅能累積實力、拓展視野,還能顧及經濟,因此不用排斥接委託和合作案。

 

 

實務經驗分享:以《湧與浪:自由中國號》與《月亮的名字》為例

  接著,狼七分別以與國家檔案局合作的《湧與浪:自由中國號》以及與台灣史前館合作的《月亮的名字》兩個合作案為例,仔細地說明她的創作歷程。在前期的文獻閱讀、田野調查、與擬真的模型設計上,她一點都不馬虎。在故事劇情設計與角色定調、氛圍營造上,創作者需要在文史資料與故事之間,成為那雙看不見的手,抓回平衡,好讓讀者更投入其中。在人物訪談、與公部門洽詢、甚至在處理涉及政治與族群敏感議題的題材時,也充滿困難與挑戰,如何在這些情境中處理「眉眉角角」體諒並尊重彼此的立場,也是創作者要學習的部分。

 

 

▲《湧與浪:自由中國號》,蓋亞,2021。

 

 

  《湧與浪:自由中國號》講述1950年代,因著一場「瑞典國王盃」國際帆船大賽, 6名熱血青年乘風破浪,遠渡重洋追夢的歷史事件。狼七表示,因為歷史事件本身就極具戲劇張力,反而要斟酌如何使故事更加合理。在形塑故事前,狼七會先找出自己感動的部分,於讀者與創作者都是一樣,歷史事件固然會隨時間產生時代的隔閡,但重點在於「召喚共同的生命經驗和情感」。舉例來說,她在翻查史料時看到一篇報導,其中一位船員曾表示:「我對(帆船)比賽沒有興趣,我的夢想就是完成你的夢想。」這份堅定的友情深深吸引狼七,於是故事就以「友誼」定錨。另外還有一個小插曲讓狼七十分動容動,當這艘老船要被送回臺灣時,由於政治宣傳上有好處,不少人支持並搶著要功,但是要承擔運船的保險金時,卻沒有人吭聲。當時有位文資局長官自告奮用,自掏腰包承擔了300萬的保險費,確保這艘船順利回到臺灣。這一段故事讓她很感動,因為這位長官「為一件不確定的事情做出決定並承擔」,他的行動就跟歷史故事的男主角一致。

 

 

▲《湧與浪:自由中國號》圖。

 

 

  在設計故事時,狼七老師總是「先抓出關鍵字,再去想相關輻射出來的東西。」並且從歷史事件中找出「可以呼應或對比的相對性」作為故事的發展空間,例如,時序上1950年代的過去與2022的現代、在歷史的破壞與修復、遺忘與保留之間,就是故事衝突與發展之處。除了抽象概念,狼七老師也親自考察那艘老船、親自重建了船的模型。為了更進入主角的世界,甚至在創作時都播放著造船的BGM。她對待作品的真誠與毫不馬虎的努力都在她的作品中呈現出來。

 

 

▲《月亮的名字》,蓋亞,2023。

 

 

  《月亮的名字》以一尊日治時期留下的無名木雕為中心展開,女主角是任職博物館的學術人員,男主角則是受歡迎但匿名的原住民物雕刻家,這具作者不明的雕刻作品揭開這座島嶼上的故事,並攪動島嶼上人們的身份認同與追尋。「太陽讓你面對世界,月亮讓你面對自己」,《月亮的名字》隱晦的連結關於名字、族群、身份認同的議題。因為命題本身已經很哲學,所以在擬定故事時選用較為簡單的線性敘事。

 

 

▲狼七老師與台灣史前館合作案相關展覽

 

 

  也許在閱讀這個精采的故事時不會發現,但實際在創作時,狼七遇到不少瓶頸和挫折,首先,因為與學術性質較高的博物館合作,文書、參照資料充滿許多「術語」,身為圈外人很難理解,所以有時需要揣測或要花心力溝通以達成雙方共識。另外,本書觸及原住民議題,這是在台灣藝術界常被使用,但常被用得不知所措的議題,時常會冒犯到人,所以在處理這個主題時,都要有所本地做深度考察。如何處理得小心但又不至於綁手綁腳,也是一個挑戰。

 

 

▲《月亮的名字》圖。

 

 

  實際考察方面,狼七提到:「一開始進不到核心時,我就從旁邊試著去理解他們。」例如,她不希望背景只是做為背景的存在,為了體驗當地人的實際感受,她親自拜訪做為故事場景的屏東泰武鄉佳興村,身為台北人的狼七說,實際看到壯觀的大山和感受到那股遼闊的感覺,想法瞬間變得不一樣了;另外,因為男主角是刀藝師、木雕師,為了更了解這個行業與製作的過程,所以她也從零開始學著製作一把刀。

 

  面對接案的態度,狼七說:「承諾下去,你就是要做到。」這是職業道德,也是一種信任與責任。面對龐大的歷史題材,狼七老師在前期會盡可能做足準備、調查,這會花費很多時間,對她來說,將其畫出來反而最簡單。不過在接到《湧與浪:自由中國號》合作案時,時間非常緊迫,因此也經歷一段地獄式的趕圖生活,她淡淡地說這樣的模式其實很不健康,也很不建議。但時間不足並沒有成為任何藉口,狼七老師真的說到做到、盡心盡力的完成,這部大作也得到第13屆金漫獎的殊榮與肯定。

 

  面臨自己嘔心瀝血產出的作品被要求修改或是遭受批評時,狼七的答覆也再一次體現她理性踏實和正向積極的學習者心態。她不諱言:「做出來的東西一定不可能是自己原先的東西,因為有商業上的考量。」她鼓勵同為創作者的同學們不要害怕修改,角色們都不會因為做適度的修改而崩潰,所有好的東西都是經過不斷地打磨,經過很多人的討論。她說:「要相信你的讀者,他們是看得出來的,只是沒有說。」

 

 

創作者的養成秘技

  狼七老師從小就喜歡看漫畫、喜歡塗鴉,一直以來都有參加同人誌1的活動。不過令人出乎意料的是,狼七老師不看動畫,對電影和小說的涉略也很少。那麼她究竟如何積累和養成實力呢?狼七老師的秘訣就是用「質取代量」,對於喜歡的作品,如尾瀨朗老師、弘兼憲史老師的作品,她會反覆閱讀、讀得很仔細、讀得很慢、讀很多年。經年累月下來,這些內容會很自然而然地融入她的思維、像直覺一般反射進入她的創作中。除此之外,狼七老師說自己很喜歡做白日夢、想些有的沒的,「如果這是一部漫畫我會如何處理這個分鏡?我現在講的那些話是可以放在格子裡面嗎?」時不時用漫畫分鏡的角度去衡量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事。


  除了基本功的鍛鍊,對於想要做的事也必須要有明確目標。成為自由接案的創作者前,她就一直持續進行原創製作、擺市集跑攤,與國家檔案局的合作機會就是在擺攤時偶然出現。她認為多參加活動固然是好事,但不能漫無目的地參加,需要思考「希望達成什麼目標?透過它得到一些工作機會?或是觀察現在市場生態、作品取向?」深思熟慮後有計畫地提高曝光度。

 

  不過其實一個人的成功需要仰賴很多人的幫助和運氣。狼七瞭解這點並且心懷感謝。她謙虛的表示,能夠持續創作是因為有家人的支持,在她昏天黑地的趕稿時,幫她打理一切的家人,面對牽涉機械原理的內容,她的丈夫會為她說明和給予幫助。

 

  三個小時的演講中,狼七將台下的同學都視為同行,毫不私藏的將創作的歷程、實務經驗和背後的秘辛傾囊相授。其實從狼七老師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創作者的真心,也能看出每一個故事都是被悉心呵護、愛惜與用心創作出來的作品。而實際聽到她為作品所付出的努力,更是令人肅然起敬。她的經歷與創作,就像是她對自己的註解:「關注世間各種幽微曖昧的灰色地帶,期望透過漫畫語言重新詮釋在地日常的風景,並開展各種不同的可能性」,看待所有事情時,她並不是只有二分法、也不拘泥於兩極,更多是處在那塊曖昧不明的灰色地帶。不論是「接案」或「原創」,它們都是通往終極目的——「創作」這條路上的成長的養分與經歷,它們都能夠展現「創作」的不同可能性。

 

 

▲狼七(第一排左四)與兒童文學研究所學生的大合照。

 

 

 

註解

1. 同人誌又稱同人本(日語:同人誌/どうじんし Dōjinshi)為同人文化的產物,是指一群同好走在一起,所共同創作出版的書籍、刊物。雖然同人誌原本沒有特別限定創作的目標事物,但對一般人來說,比較常聽到此名詞的用途是在意指漫畫或與漫畫相關的周邊創作方面。隨著同人的概念發展,在日常使用中,「同人」也常用於指代愛好者用特定文學、電影或是遊戲作品中人物為原型再創作、情節與原作有關或無關的文學與美術作品,即同人小說與同人畫作的合稱。(維基百科)

 

 

 

 

責任編輯:Sue、羅以樂、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