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薛巧妮
圖:取自網路
照片:感謝蘇懿禎老師提供
講者:蘇懿禎(童書譯者及講師)
(編按:本文與斗六繪本館合作,為2023/6/20「2023年繪本翻譯知多少:與繪本譯者有約」系列線上講座紀錄)

 


  喜愛繪本的朋友,相信對「蘇懿禎」(蘇蘇)的名字並不陌生。而蘇懿禎既是超人氣又不失專業的臉書粉絲專頁(「火星童書地圖」)版主,更是一名資深譯者。她積極推廣各種風格、兼具美感的故事,致力於讓孩子深深著迷,也努力將繪本的美好帶給大人。

 

  目前,除了英語,臺灣最多人學習的外語是日語。日語一直是語言學習的熱門選擇,不過,「懂日語」和「會翻日語」是兩回事,日語翻譯可是比許多人想像的專業並困難許多。翻譯繪本,也不會因為文字量少而人人可以勝任,要翻得好,過程中依然有許多「眉角」。說到日語繪本翻譯,蘇懿禎有什麼心得想和大家分享呢?
 

 


 

擬聲、擬態詞超多!

 

  說起翻譯日語繪本最特別的經驗,蘇懿禎沒有猶豫地回答:「與其他語言比起來,日文的擬聲詞、擬態詞會不會太多啊?(笑)特別是嬰幼兒寶寶書。不過,這就是日語繪本的特色,很重視以聲音培養孩子的五感。

 

  「擬聲詞」是摹仿事物或動作聲音的詞,「擬態詞」則是以文字化的聲音摹擬事物特徵的詞彙。舉例而言,「あむあむ もぐもぐ」是日文中十分常見的擬聲、擬態詞,但經由Google翻譯,得到的卻是「阿木阿木魔古魔古」這樣不知所云的結果。那麼,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她譯為「阿姆阿姆嚼阿嚼」(亦是本次分享的講題),原來──「あむあむ」(a mu a mu)摹擬的是「阿姆阿姆」咀嚼的聲音;「もぐもぐ」(mo gu mo gu)形容的則是閉起嘴巴、鼓起雙頰並磨動牙齒的進食狀態(形容詞)。不過,中文裡很難找到與之貼切對應的詞,只能盡可能接近原意,譯成「嚼阿嚼」(動詞)。而有些繪本可能整整一頁,甚至整本書都是擬聲、擬態詞,這種時候就相當考驗中文譯者了。

 

  蘇懿禎還舉其他寶寶書中有趣的擬聲、擬態詞為例,像是:《新井洋行360度環繞閱讀互動遊戲繪本:火車》(でんしゃごっこ)中,「ゴトン ゴトン」(go ton go ton)與「ふ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る」(f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 ru)都是摹擬火車發動的聲音,她將前者譯為「叩咚、叩咚」;至於原文中長長一串的「ふるるる」,她則考慮是否需要一字不漏地全譯出來(總共有20個る!),取捨之下,最後決定譯成「噗嚕嚕、噗嚕嚕、噗嚕嚕、噗嚕嚕……」(另外,也因為實體繪本的造型太特別了,她在翻譯時差點扭到脖子呢!)

 

  《貓咪拉麵店》(ねこのラーメンやさん)中,「ごクリ」(go ku ri)摹擬的是「垂涎三尺吞口水」的狀態,翻譯實屬不易,而作者有時還會自創詞彙,更加「難纏」,像是「じゅるり」(jyu ru ri)意指「口水差點滴下來卻只能忍住吞回去」……如此抽象,譯者往往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蘇懿禎究竟會怎麼翻譯呢?好奇的朋友,不妨自己從繪本中找答案吧!值得一提的是,注意細節的蘇懿禎連口頭禪也沒放過,連貓咪們的語尾助詞「喵」(にゃ,nya)也生動地還原於臺灣讀者的眼前。此外,圖畫裡的文字與雙關語,也是她翻譯時尤為留意的重點呢!
 

    

 


 

越簡單的字越難翻?!

 

  日語翻譯不簡單,不光充滿大量的擬聲、擬態詞,有時,越簡單的詞彙反而越難翻譯。舉例來說,「元気」(げんき,ge n ki)一詞根據不同情境有許多解釋,可以譯為「很健康」、「有活力」、「精神抖擻」,也能譯為「身強體壯」……如果是「いっばい たべて げんき もりもり」(直譯:吃很多,變得很健康)、「げんきに にげます」(直譯:有精神地逃跑)這兩句話,你會怎麼翻譯呢?

 

  另一個日語繪本中常見的詞彙還有「おばけ」(o ba ke),翻成中文其實更接近「幽靈」的意思,即無腳也無形體的死者靈魂,但在不少譯作中也將其譯為「鬼」;而「鬼」對日本人來說,即《桃太郎》中長角而有形體的精怪,倒比較像臺灣人所謂的「妖怪」。

 

  其他「棘手」的詞彙還有:「おしゃれ」(o sha re)有「帥氣、時髦」的意思,不只能形容裝扮,甚至也能用來形容建築物;「あいたい」(a i tai)則有「好想你/想見你」兩個意思,翻譯上究竟選用哪種意思,還得視故事脈絡而定。

 

  除了上述根據語境而有不同意義的詞彙,位於溫帶地區的日本,其物種名稱也和臺灣的大異其趣,翻譯知識性繪本時尤須注意。像是「だんごむし」(da n go mu shi)較廣為人知的名稱是「糰子蟲」,但中文的正式名稱是「鼠婦」(時常讓人誤以為是一種鼠類);還有日語中的「貓頭鷹」有兩種稱呼──「ふくろう」(fu ku rou)、「ミミズク」(mi mi zu ku),前者的頭圓圓的,後者頭上有尖尖的羽毛,形似「耳朵」,但中文並無此區別。此外,「魷魚」在臺灣有需多細緻的分類,比如透抽、小管、花枝等,但在日語中卻只有「イカ」(i ka)一詞。

 

  諸如此類的例子,在在顯示部分日語單詞到了中文語境中,便不存在標準的譯意,因此譯者對於語言情境的使用與轉換必須具備高度敏感度。此外,譯者還需考慮臺、日兩地的文化與物種差異。

 



是書名,還是文案?

 

  書名對一本書至關重要,好比名字對一個人那樣意義深重,攸關「第一印象」的形塑。想在茫茫書海中脫穎而出,不只圖書內容的品質要好,書名也要讓讀者耳目一新。事實上,書名如果取得好,因此大賣的例子也不少呢!而書名並不是譯者說了算,往往是許多人(譯者、編輯、行銷等)共同討論的結果。

 

  蘇懿禎以譯作為例,分享她認為的「好書名」。《被罵了,怎麼辦?》(こどもかいぎ)描述一群幼兒園小朋友以「惹大人生氣時,應該怎麼辦?」為議題召開了兒童會議,每個小朋友為了解決問題,都很認真提出建議、討論方案……令人意外的是,這本繪本的原書名是「兒童會議」的意思。雖然的確是繪本的主旨之一,卻多了嚴肅的氛圍,如果沿用原書名,不知道臺灣讀者會不會買單呢?


  還有《吵架了,怎麼辦?》(かしたつもり×もらったつもり),與《被罵了,怎麼辦?》一樣,皆由小熊出版社出版。這是一個關於友誼的故事,透過一場吵架,期能幫助小讀者面對自己的情緒、同理他人的感受,並學會處理衝突、解決問題。不過,繪本原書名其實是「我本來打算借你×我以為你要給我」的意思,想不到吧?但是,在臺灣出版社巧妙的操作下,原本獨立的兩本書透過書名形成「系列感」,以行銷手法而言,上市後更有「存在感」。

 

    

 


 

被編輯修改,但是……

 

  一本書來到讀者手上之前,早已經過許多人的「手」,像是版權、譯者、編輯、美編、印刷廠、行銷、通路……如果沒有這些人手牽手一起合作,讀者也難以展讀精采的故事。不過,正因為是一整個團隊共盡心力,而每個人求好心切,各有堅持和考量,便也未必能盡如人意。

 

  在內容用字的斟酌上,譯者與編輯免不了意見不同。編輯如果想出絕妙的書名,譯者也樂見其成,但人畢竟不是完美的,編輯偶爾會讓譯者手足無措,像是:把對的字改成錯的、會錯意錯改句意、刪掉認為不重要的句子……後來,保險起見,儘管已經交稿,蘇懿禎也會請編輯提供校對檔讓她再次確認內容。確保內容精準無誤地傳達給讀者,便是譯者的專業素養之一。   

 

  從日語繪本的翻譯特點、思維,乃至編輯細節,蘇懿禎無所不談;現為資深兒童文學工作者的她,分享時字字句句透著熱忱。而她之所以踏上現在所行之路,始於求學期間意外發現繪本的美好與魔力,於是投入圖畫書之海,自許挖掘更多驚喜與美。憑著單純的熱愛,不知不覺,她已堅持翻譯十多年,累積了豐富的譯作,至今不輟……我們期待著,更多難忘的好作品透過她的介紹與文字,將在未來與更多臺灣讀者相遇。

 


 

講者簡介|蘇懿禎(蘇蘇)
日本女子大學兒童學碩士,東京大學圖書館情報學系博士候選人,曾任金鼎獎評審,目前為童書譯者及講師。

 

繪本譯作|《魔法糖果》、《廚房用具大作戰》、《貓熊麵包店》、《咚咚咚,下一個是誰?》等作品。

 

 

 

責任編輯:張惠鈞、曾邢家儀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