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王予彤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圖出自《冬天裡的溫情》,啟思文化;《我就是喜歡我》,啟思文化;《鳥兒在唱歌》,啟思文化;《陌生人的出現》,啟思文化;《愛的奇妙滋味》,啟思文化;《快樂年年》,上誼。

 

兒童是一個人最接近大自然的狀態,逐漸長大的我們成為更接近「文明社會」的人,這或許也是許多童話和卡通以動物為主角的原因——牠們更接近自然,更貼近兒童。隨著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專屬日喔!就讓我們在這些日子裡,關注這些動物好朋友在繪本裡的樣貌吧。

 

  三月二十日是「世界青蛙日」,是一個請大家記得保育青蛙、守護牠們棲息地的日子。下雨天在池塘邊呱呱叫的青蛙,應該是兒童界最有名,也最容易在生活中接觸到的兩棲類動物,而世界各地的兒童文學創作者,也紛紛為青蛙增添上不一樣的性格,成為受歡迎的繪本主角,像是日本繪本大師岩村和朗(1939~)的「愛思考的青蛙」系列,青蛙發現生活小事,蹙眉思考(雖然他沒有眉毛)的樣子十分令人印象深刻;而美國的著名兒童文學家羅北兒(Arnold Lobel,1933~1987)的「青蛙與蟾蜍」系列裡頭,青蛙是一個貼心的好朋友,有時還要幫蟾蜍收拾殘局,和蠢蠢的蟾蜍形成有趣的對比。

 

  其實,荷蘭也有一隻非常受歡迎的青蛙,他的創作者馬克斯.維爾修思(Max Velthuijs,1923~2005)在荷蘭人心目中,可是和創作出米飛兔的布魯納(Dick Bruna,1927~2017)一樣了不起的插畫大師呢!

 

《冬天裡的溫情》

圖說:「青蛙和他的朋友」系列中的四大主角:青蛙、野兔、小豬和小鴨。圖片出自《冬天裡的溫情》(Frog in Winter),青蛙在大雪中凍僵了,好朋友們在床邊陪伴他,青蛙覺得心裡暖暖的。

 

  維爾修思從一九八九年開始出版的「青蛙和他的朋友」(Kikker en zijn vriendjes)系列,受到各地孩子的喜愛,也被改編成動畫卡通。整個系列故事環繞著青蛙和好友野兔、小鴨、小豬的生活小事,用幽默輕快的筆調,傳遞友誼、自信或愛的意義。這些好朋友居住的清幽鄉間,源自於維爾修思童年時在海牙鄉間玩耍的經驗,他熱愛釣魚、溜冰、在山丘上野餐,這些美好的經驗也在青蛙和好友身上重現。從小就喜愛畫畫的維爾修斯,長大之後成為了一位成功的平面設計師,也在一九六○年代進入插畫世界之後,在兒童文學界開始打響名號。讓他一舉成名的,當然是青蛙和他的朋友們,除了故事流暢又有趣,另一個成功的原因是因為故事中青蛙的形象實在是太討喜了——他有一顆寬大又體貼他人的心、對世界充滿好奇。當然,他也有很多小毛病,像是有時候傻乎乎的,有時候則是太衝動,時不時也會因為粗心大意而造成朋友的困擾,但所有的朋友都仍然非常喜愛他,而我們這些讀者就是因為青蛙脫序、傻裡傻氣的行為,被他深深地吸引。

 

《我就是喜歡我》

圖說:青蛙的造型簡單,但別小看他的嘴巴,雖然永遠都只是一條線的結構,但卻能完整的表達情緒!圖片出自《我就是喜歡我》(Frog is frog)內頁,青蛙自製翅膀起飛後,露出得意洋洋的樣子。

 

  在青蛙和他的朋友系列中的主題通常都很生活化,像是去旅行時發現自己想家,或是半夜覺得床底下有鬼,還有一些在當時的童書裡頭較不常見的主題:一九九一年出版的《鳥兒在唱歌》(Frog and the Birdsong),談的是如何面對死亡。這本書也是荷蘭學校時常使用的教材——小青蛙在路上遇到了一隻動也不動的黑鳥,是生病了?還是睡著了?經過野兔解釋,才知道原來牠死了。青蛙和野兔、小鴨、小豬慎重的將黑鳥埋葬,而在故事最後,四個朋友又開始玩起了追逐遊戲,青蛙也大聲的說著:「生命真美好,不是嗎?」這樣的結尾並非不尊重的看待死亡,反而是用十分正面的態度看待世間所有生命的流轉,讓人想起另一本結構和主題相似,但風格不一樣的《世界上最棒的葬禮》(Alla döda små djur)。

 

四個好朋友拿著辦葬禮的鏟子準備回家時

圖說:故事的最後一頁,四個好朋友拿著辦葬禮的鏟子準備回家時,樹上的一隻黑鳥,唱起了美妙的歌曲,對比故事前面死去的黑鳥,呈現了世界如常運轉、依然美好的訊息。

 

  有趣的是,青蛙、野兔、小鴨和小豬這四種動物,在現實生活中的大小並不相同,但在維爾修思筆下,他們四個的尺寸相同,表達出「青蛙和他的朋友」的世界中,沒有階級、彼此平等的訊息。這也使得一九九三年出版的《陌生人的出現》(Frog and the stranger)相當突出:維爾修思透過小豬對於陌生老鼠「又髒又醜又狡猾」的形容,和小鴨深信不疑的「老鼠都很愛偷東西」,傳達偏見的巨大負面力量。故事最後,動物們終於解除對於老鼠的誤解——實際認識老鼠之後,他們才知道老鼠其實一點都不狡猾也不骯髒,反而和善、樂於助人又聰明,維爾修思也在版權頁上寫道:「僅將本書獻給地球上所有的動物,不論牠的外表、顏色是什麼。」

 

對老鼠有偏見的小豬

圖說:對老鼠有偏見的小豬,氣呼呼的跑去質問老鼠為什麼不搬走,讓人聯想到世界各地發生的種族衝突,有一部分是因為偏見而導致的根深蒂固誤解。

 

       維爾修思在二○○四年獲得國際安徒生插畫大獎,時任國際兒童圖書評議會(IBBY)評審團主席的賈瑞特(Jeffrey Garrett)在頒獎典禮上說,維爾修思非常善於撰寫寓言故事,但和描繪人類的愚蠢、虛榮和惡意的《伊索寓言》不同,維爾修思透過動物的故事彰顯人類高貴的情操、愛和友情的力量、每個人獨一無二的價值,以及生命勝於死亡的意涵。這讓維爾修斯不只是一位了不起的插畫家,更是兒童生命經驗的創造者、安撫者,也為孩子們未來長長的生命之旅奠定了基礎。

 

青蛙和蟾蜍 《愛的奇妙滋味》

 

後記:

  談到用青蛙角色和其他動物的情感反映人類世界,會想到羅北兒的女兒阿德里安娜(Adrianne Lobel)在二○一六年接受《紐約客》(The New Yorker)訪問時,曾談及青蛙和蟾蜍這個系列從一九七○年出版以來歷久不衰的原因,或許是因為青蛙和蟾蜍之間深厚的友誼深深吸引了讀者。阿德里安娜甚至認為,青蛙和蟾蜍其實是一對同志情侶,這個觀點從這套書籍的出版年代來看非常前衛,但這樣的猜測也不是毫無緣由,畢竟羅北兒本人在一九七四年向家人正式出櫃。雖然作者羅北兒從未說明青蛙與蟾蜍這個系列和自己性向的關聯,我們現在也無法印證阿德里安娜的臆測是否真實,但相信所有讀者都被青蛙與蟾蜍深刻的情誼(不論是友情還是愛情)感動。這也讓我想到在維爾修思的作品《愛的奇妙滋味》(frog in love)中,青蛙愛上的鴨子,雖然故事中小豬曾指出,青蛙和鴨子一個是綠色,一個是白色,是不可以談戀愛的!但維爾修斯也在故事結尾讓青蛙和小鴨在一起,傳遞出愛是沒有界線的意涵。左圖取自《快樂年年》(Frog and Toad All year),青蛙和蟾蜍出門滑雪之前在穿戴衣帽,右圖取自《愛的奇妙滋味》的結局,青蛙和鴨子快樂的在一起了!

 


 

參考書目:

  1. 艾諾‧洛貝爾(Lobel, Arnold),黨英台譯。《快樂時光》(Days With Frog and Toad)。2004.11。
  2. 艾諾‧洛貝爾(Lobel, Arnold),黨英台譯。《快樂年年》(Frog and Toad All Year)。臺北市:上誼。2004.11。
  3. 艾諾‧洛貝爾(Lobel, Arnold),黨英台譯。《好朋友》(Frog and Toad Are Friends)。臺北市:上誼。2005.05。
  4. 艾諾‧洛貝爾(Lobel, Arnold),黨英台譯。《好伙伴》(Frog and Toad Together)。臺北市:上誼。2004.03。
  5.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鳥兒在唱歌》(Frog and the Birdsong)。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6.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陌生人的出現》(Frog and the stranger)。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7.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愛的奇妙滋味》(frog in love)。臺北市:啟思文化。2007.04。
  8.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想家的旅行者》(Frog in the wide world)。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9.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冬天裡的溫情》(Frog in Winter)。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10.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大雨中的英雄》(frog is a hero)。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11.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黑夜裡的怪聲》(Frog is frightened)。臺北市:啟思文化。2000.06。
  12. 馬克斯‧維爾修思(Velthuijs, Max),史珊華譯。《我就是喜歡我》(Frog is frog)。臺北市:啟思文化。2007.04。

 

網路資源:

  1. Carey, Joanna. “Frog and friends.” the Guardian. Dec 11, 2004. Web. Feb 18, 2022.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04/dec/11/featuresreviews.guardianreview28?INTCMP=SRCH
  2. Duijx, Toin. “Max Velthuijs.” IBBY. Web. Feb 18, 2022.    
    https://www.ibby.org/index.php?id=524
  3. Garrett, Jeffrey. HCA laudacio 2004. IBBY. Sep 5, 2004. Web. Feb 18, 2022.
    https://www.ibby.org/about/speeches/laudation-by-jeffrey-garret
  4. Stokes, Colin. “Frog and Toad”: An Amphibious Celebration of Same-Sex Love. The New Yorker. May 31, 2016. Web. Feb 18, 2022. 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frog-and-toad-an-amphibious-celebration-of-same-sex-love

 

責任編輯:陳惠伶、羅雅詠、林岳鋅、李暉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