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幕古老的童年風景
專欄作家 游珮芸
攝 影 游珮芸
本文刊登於《兒童哲學月刊》2013年9月號
「叮咚!」門鈴響了。
我開門,看到四歲大的姪兒站在門口,可愛的小手上捧著一個便當。
「姑姑,阿嬤要我把便當給妳,」是清亮愉快的童音。
原來他剛從樓上下來。
「喔,謝謝你。」我笑了笑,接手便當。
小孩突然壓低聲音:「不過,我告訴妳,這個便當裡有毒喔。」
他表情嚴肅,很神祕的說。
「哇~!那怎麼辦?我肚子很餓耶。這個便當不能吃喔?」
小鬼頭憋不住了,哈哈大笑起來。
「沒有啦,我騙妳的啦。沒有毒,可以吃噢。」
看著他咕溜咕溜發亮的眼睛,閃了閃「長智慧」的光彩。
這孩子會「騙」人囉,長大了耶!
這是姪兒深藏在我腦海中的一幅「童年風景」,現在他已經當兵回來,是個大孩子了。他小的時候,正好是我到日本留學、旅居的期間,每年回臺灣一次或兩次,都看到他「迅速」的成長。當時,家裡並沒有其他人會跟他講故事。我每次回國,都帶著繪本故事,唸故事、說演故事給他聽。或許因為如此,我對他來說是一個可以「演戲」的對象。
現在回溯那一幕童年風景,我彷彿看到一個小男孩,內心喬裝成「老巫婆」,拿著一顆「毒蘋果」,調皮的咧嘴笑著……嘿嘿嘿(噢,那我是白雪公主……?)
大約在相仿的年齡,姪兒開始會「說謊」。
譬如,有一回他弄翻了杯子,把牛奶灑在地板。大人問:「怎麼會這樣?」
他小聲說:「是蟑螂弄的!」
蟑螂是他的天敵,他最討厭的對象。
當時,家裡就只有一個他小孩,如果要「嫁禍」他人,能夠找的對象就只有「蟑螂」囉。
面對這樣的狀況,你會如何處理呢?
很明顯的,孩子說謊,是為了逃避責難或是處罰。
你會大聲斥責:「不可以說謊!」
或是把華盛頓砍倒櫻桃樹的故事拿出來,諄諄教誨「誠實是上策」,誠實不說謊才能成為「偉人」呢?
我記得當時,我選擇跟他一起「指責」蟑螂,然後帶著他一起收拾善後。我想,孩子已經知道「犯錯」了,或許可以欣賞他的「智慧」和「幽默」,和他一起演完這齣戲。
「說謊」的湯姆?「機智」的湯姆?
回臺任教之後,我教了幾年的「西洋兒童文學史」。馬克吐溫(Mark Twain, 1835~1910)的《湯姆歷險記》(1876)是這堂課必讀的小說之一。在討論文本時,一定會涉及角色的刻畫,小說裡的湯姆,是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頑童」典型,也是兒童文學史上名列前茅的「活角色」。
然而,湯姆之所以能跨越時空,活靈活現的刻印在世代讀者們的心裡,除了他的古靈精怪,還因為他貼近「真實的孩童」,而非「理想的孩童」。據說馬克吐溫一開始並不是設定以孩童為閱讀對象,而只是想書寫自己的童年,於是將自己與認識的其他兩個玩伴,綜合揉造成「湯姆」。後來,編輯認為這部小說很適合孩童與青少年閱讀,商請馬克吐溫修改一些「兒童不宜」的字眼和情色邊緣的橋段,再以「童書」之姿出版問世。
在與研究所同學討論的時候,有許多屆的同學都提出:「湯姆說謊?還是機智?」的疑問。最典型的橋段是「粉刷油漆」事件。星期天早上,湯姆被姨婆處罰不能去游泳,要粉刷外牆籬笆的油漆。原本這是一件苦差事,是勞動、是處罰; 然而湯姆卻在鄰居玩伴經過時,表現出一副洋洋自得,很開心的樣子,讓其他小孩「羨慕」他可以漆油漆。
「喂,怎麼啦,湯姆?你被逼著幹活啊!」
「啊,是班啊!我都沒注意到你呢!」
「我正要去游泳,想不想去?不過你大概寧願幹活吧?」
「嗯……若要說我是在幹活,或許沒有錯。不過只要這件事合我胃口,那就不能算是工作。」
「別唬我了,湯姆,你該不會想說你喜歡這個工作吧?」
「我倒覺得沒有不喜歡的理由!因為啊,我覺得粉刷圍牆的機會,對小孩子來說可是難能可貴喔!」
「……喂,湯姆,讓我刷一下嘛!」
「嗯……我得好好考慮一下才行,因為這可不是隨便的工作啊……」
湯姆的「表演」,誘惑讓其他孩子也想跟他一樣,神氣的拿著刷子擦油漆。湯姆卻一副:「這個你不會,你不行!」的態度,於是其他孩子紛紛拿出自己的「寶物」,跟湯姆交換粉刷籬笆的機會。就這樣,湯姆不僅沒有自己動手擦油漆,籬笆就「自動」渙然一新,這一天早上還因此「賺」到了:十二顆彈珠、殘破的玩具豎琴、一小片藍玻璃、一把不能用的鑰匙、一段白粉筆、一隻單眼貓玩偶、一個小錫兵、兩隻蝌蚪、六個鞭炮……和四片橘子皮。
這個橋段,帶出不少討論。研究所的同學中,有一些再進修的小學老師們,他們一向在課堂上教育孩子「誠實為上策」,因此對於湯姆「不誠實」的行徑,很難睜眼放過,也產生疑慮:「這是在教導孩子說謊嗎?」
不過,通常在大家認真的討論之後,認為湯姆並沒有造成其他孩子的「損失」,其他孩子粉刷油漆,也玩得很開心,而且是自己心甘情願交換「寶物」,因此湯姆不是「說謊」,是「機智」。
我不知道世間事的黑與白,是不是每次都可以分得那麼清楚,不過《湯姆歷險記》的例子,倒是可以讓「大人」們思考一下孩子教養中「誠實」與「謊言」的問題。
謊言背後的不能說、不想說的祕密
當然,我的孩子,也曾經撒謊。
大兒子小學高年級的時候,有幾次「裝病」,被送到保健室。
保健室的阿姨打電話來,要我馬上接他去看醫生:「孩子說他心絞痛,很痛,剛剛讓他躺一會兒,但沒有好轉,媽媽還去帶他去看個醫生吧!」
那個心絞痛的小孩,被接上車之後,看起來就好多了。
「媽媽,妳不帶我去看醫生?」
「嗯,我們先觀察一下好了。」小孩好像也鬆了口氣。
回到家裡後,沒多久他就能打電腦了。
其實,因為我已經觀察到兒子可能不想上下午的課而裝病,所以很鎮定。不過,我並沒有馬上生氣,也沒有在保健室阿姨的面前,或是班導師的面前拆穿他。大人也會裝病,也會找藉口逃避,不是嗎?
孩子撒謊,一定有其背後的原因。
或是不敢說,怕被處罰,或是怕大人失望。
或是不想說,怕不被理解,或是不被接受。
身為父母、身為大人的你,如果可以真正奉行「誠實為上策」,從來不說謊,那麼就大聲指責、更正孩子「說謊」的行為吧!但如果,你也偶而撒謊當作便宜之計,或是說些「善意的謊言」,是不是在生氣前,可以先想想孩子之所以選擇隱瞞、說謊的原因呢?
先讓孩子知道:「不論如何,你都是我的孩子。我都接納、我都愛你。」那麼,坦白和溝通的門,就會打開。或許對孩子的隱瞞和謊言,除了嚴肅以對之外,若能學著幽默看待,笑幾聲之後,就可以真相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