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叨念之前,請等一下……

ImgDesc
專欄作家  游珮芸
攝    影  游珮芸
本文刊登於《兒童哲學月刊》2013年3月號
 
   
    一天晚上,小兒子若有所思的問我:「媽媽,妳愛阿嬤嗎?」
 
    我聽出他的問題裡,藏著一些煩惱:「當然呀,阿嬤是媽咪的媽媽呀!」
 
    我準備好聽他真正想說的話,他果然又開口:
 
    「可是,阿嬤很囉唆,妳也會愛她嗎?」
 
    「阿嬤煮那麼好吃的飯,照顧你、又疼你,為什麼覺得囉唆呢?」 
 
    「阿嬤叫我去吃飯的時候,她都要我馬上去,可是我在玩電腦啊,我要玩到一場結束才能去呀!可是,她都一直叫我。」
 
    我想小兒子一定是清楚明白,該吃飯的時間,自己應該當個好小孩,阿嬤叫了,就該去吃飯;然而,這跟他手邊有「重要的事」尚未完成,是有衝突的,所以感到內心的掙扎。或許因為我平常對孩子採取比較自由的溝通方式,較少用命令的口氣,偶而阿嬤到臺東家中來幫忙時,讓他感到一些落差。
 
    「阿嬤只是希望你能趁飯菜還熱的時候,吃到好吃的菜呀。她煮你喜歡吃的東西,煮得那麼辛苦。你可以跟阿嬤說,你現在走不開,五分鐘還是十分鐘之後,再去吃。」小兒子聽了似乎比較釋然了。他是一個心思細膩的小孩,有時候人際關係裡的一些小疙瘩,會讓他困擾。
 
    小兒子的這個提問,不禁讓我想起幾天前,在公寓電梯裡看到的一幕祖孫相處的光景:一位阿嬤和約莫10歲左右的小男生一起下樓去倒垃圾。
 
    阿嬤:「等一下你倒完廚餘桶之後,要去洗手,再用水把桶子沖洗乾淨……」
 
    或許旁邊還有我這個外人,小男生不太自在的低著頭,沒有回應。
 
    阿嬤:「回收的垃圾也要先收拾過,你喝飲料要先洗,瓶子才能丟,不然,會長螞蟻,知道嗎?」
 
    小男生扭捏了一下身體,還是沒有吭聲。
 
    一樓到了,電梯門一開,小男生獲得「釋放」般,馬上拎著垃圾,衝出電梯,往垃圾收集場跑去。阿嬤:「不要用跑的,會跌倒……!」
 
    到了垃圾場,這位教育阿嬤,還是繼續叨念了一些跟倒垃圾有關的規矩。我注意到這個小男生已經在戶外的清風吹拂下,關上了耳朵,盡量不被這些叨念「打擾」,看不出有任何表情和反應。
 
    我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曾經有類似的感受。由於爸媽工作忙碌,沒有太多時間管理教導我們小孩的生活規矩,母親也從來不「囉唆」,所以,我非常不習慣有人在旁邊「耳提面命」。記得有一陣子,跟阿嬤一起住時,也曾被叨念過。可能只是一些要我收拾東西的小事吧,但是心裡的反抗和不舒服的感受,至今仍記得很清楚。
 
    我從小「自動自發」習慣了,做事情有自己步驟和節奏,所以當阿嬤提醒:「東西怎麼沒收,太亂了。」我心裡滴咕著:「我本來想等一下去收呀!不用妳說,我也知道啦!」因為阿嬤的指示,比我原本的自發行動早了一步,讓我覺得很不愉快。好像我現在去收拾整理東西,是因為被她指使才去的。心中甚至升起,「妳叫我做,我偏不要馬上做」的反抗想法呢!乖小孩如我,雖然不會頂嘴,但也有不願順服的心態,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很有趣。
 
    我想,很多時候,大人只要做出榜樣就好,用做的示範,比用叨念、指使的有效多了。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可以自動自發、自立自主,是不是可以耐住一點性子,多給孩子一些信任,一些自主的時間,在開口叨念之前,再多等一下呢?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