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見信繪本研究:讀《尋貓啟事》
文:張芝菱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圖出自《尋貓啟事》,信誼出版
一、畫面安排
(一)為何要尋貓
這本書在封面以及標題,就已經道出了結局,這就是吸引人的地方,引出讀者思考為什麼要尋貓的想像,到底貓是怎麼不見的?封面是黑白的,是不是也帶來一些遐想,為什麼這本書會以黑白來呈現?因為他是悲傷的故事嗎?封底的人跟貓咪是不是發生了什麼令人難過的事?看了封面跟封底會產生疑問,讓人想趕快翻開這本書,解開謎題。
(二)故事的「視角」
1.遇見貓遇見人
故事一開始,看起來左圖就是貓看人的仰角,右圖就是人看貓的俯角,但是其實仔細看可以發現,左圖用了一個圓形,其實就是貓的眼睛,這張圖就是從貓的眼睛裡看出來的完整畫面。
2.我的貓
接下來的故事大部分的圖,都是讀者第一人稱視角,好像讀者就是故事中的「人」,這隻貓就是「我」養的貓,而貓的眼睛看的方向,也大部分都是「我」,這樣的安排,讓讀者有身歷其境的感覺,更可以將自己融入故事當中。
3.框外
這一頁是在主人與貓的相處當中,唯一不是第一人稱視角的一頁,我們好像是站在框框外,看著一人一貓,使用這樣的視角讓我們最可以看清楚他們兩人親密互動,也好像有一種,我們無法介入於他們之間的氛圍,凸顯他們兩個之間的情感。
(三)分格
故事裡大量使用如漫畫般的分格,一格可以是一件事,或是將幾格連貫起來是一件事。
上圖用六格來強調貓對主人的撒嬌以及依依不捨,撒嬌的感覺比起用單一畫面呈現,多個畫面感覺強烈許多,但是如果一頁只有一個圖,使用多頁看起來又會過於冗長無意議,所以小分格的方式來呈現並強調感覺的手法是比較好的,而從左邊格到右邊格,時間也同時在進行,從主人穿著拖鞋要走到門口,換了皮鞋,然後出門,就像在看動畫一樣,動態感較強烈。
下圖左邊三格是貓在陽臺發呆、睡覺,但是看向窗外之後,轉向右圖,雖然也有一格,貓在格子內,但是「外面的貓」卻是在格子外的,所以這個分格,像是用來凸顯這隻貓被束縛的感覺,以及帶來外面的貓自由的對比。
(四)框框
這本書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仔細看故事的發展就會發現,在貓回家以及想離開家之後的圖,都是滿版的,但是貓被帶回家在家中的圖,都是有外框的或是分格的,或許是為了中間情節緊湊發展而安排的,也或許是為了呈現在家裡框內的「束縛」以及無框的「自由」。
下圖是貓還剛到家裡的時候,雖然也有框框,但可以看到,貓的手、腳、尾巴及飼料,都有「掉」出框外,都暗示著,貓的心還沒真正進到這個家裡。
二、圖畫內的意涵
(一)翅膀
在這個故事裡最顯眼的也是最容易發現的就是貓的翅膀,在一開始我遇見貓,貓是帶著翅膀的,但是在我決定帶牠回家時,翅膀就掉了,直覺似乎是象徵不再自由。
在貓看到外面那些天上飛的貓時,翅膀又長了出來,但就只有在這一格,下一頁就又看不見翅膀了,所以翅膀所象徵的自由,很明顯是「心靈」上而不是「實質」上的。
還有一個很有趣的地方是,比起上兩張圖的小翅膀,下圖在貓真正恢復自由時的翅膀變得較大較寫實,好像是在暗示,失去過自由之後,渴望自由的心更大更強烈了。
(二)明暗
上圖跟下圖的場景是同一個,但明暗卻很明顯的「相反」。
上圖是貓在家裡嚮往著外面的世界,貓的周圍是明亮的一圈光圈,房間整體是昏暗的,可能代表著外面的世界對貓來說才是光明精彩的,而家對牠來說是陰暗的牢籠;下圖主人回來發現貓不見了,房間整體都是明亮的,也因此主人的影子顯得特別陰鬱,增強了這裡主人對於貓失蹤難過的感受。這裡也同時呈現時間的交替,一個是白天家裡沒人所以昏暗,但是陽臺透進了陽光;一個是黑夜,家裡開了燈所以變得明亮。
再來可以看到下圖,貓抬頭望向窗外,只有外面自由的貓那圈是明亮的,其他的部分,包含了圍住牠的欄杆以及窗臺上的植物,都是昏暗的,凸顯了此時貓的內心只有自由,極度渴望自由。
(三)時間
在我們看到貓看著天空,因為嚮往長出翅膀後,可能會開始想,就要這樣出去了嗎?貓就是在這邊不見的嗎?但翻到下一頁,卻沒有,在下一頁裡我們可以看到,牠又陪著主人度過了夏天、秋天直到冬天,顯示這隻貓其實嚮往自由滿長一段時間;也可能是雖然內心渴望自由,卻又不捨主人跟家裡的一切;又或許是,因為家裡的一切,已經忘記了外面的世界。
(四)抬頭
在主人出門貼尋貓啟事的這一頁,他抬頭望向天空,呼應了上一頁的貓飛在天空上的圖。
四、情節的安排
(一)轉折點
在上一段我們在猜測為何貓還沒離開家,還在家待了那麼長的時間以後,畫面來到了這裡,貓在跟主人撒嬌以後看著門,然後站到窗臺上,如果繼續看下去,這裡就是真正讓貓回到外面世界去的一個轉折點。
為什麼要特別安排撒嬌這一段呢?是在暗示,貓其實不捨主人,但是主人每天的忙碌忽略了牠,所以才下定決心離開;或是貓每天看著主人出門,越來越渴望門後面那個自己本來待著的自由的世界呢?
(二)衝突
這張圖看起來,好像是貓在調皮搗蛋,但其實對貓來說,這是牠的天性,當然天性不是指破壞,而是會想玩樂、想要磨指甲等等,那為什麼要安排這一頁看起來調皮搗蛋的模樣呢?可以看到下一頁的圖。
因為牠的那些行為,而被主人責備了,再下一頁就是貓看著窗外長出翅膀,這裡好像是在暗示,主人違背貓的天性,貓可能會覺得,我只是做我想做的事,為什麼要被罵呢?因而衍生出在家裡不自由,想要回到外面無拘無束的世界這些想法。
五、故事
這是一個愛貓的人都會為之動容的故事,雖然沒有文字,但圖片帶來的動態感,加上圖畫的視角,都讓讀者容易融入故事當中。
故事前半段,看起來都是一個養貓的人會遇到的事,調皮搗蛋、破壞等等,還有與主人相依偎一起睡覺,好像是很平常的事,但就是因為這些平常變成一種習慣,所以在貓不見之後,生活好像有一部分被抽空了。
這個故事也讓愛貓的人開始思考,我們都會想說把流浪貓帶回家養,讓牠有個溫暖的地方可以待,餐餐都不用煩惱,但是卻沒想到,自由習慣的流浪貓到了家裡,需要處處被限制,牠真的會開心嗎?也許比起有一個固定的家、固定的食物,牠們更寧願在外頭,雖然風吹雨打,有時候餓肚子,但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不用顧慮誰,更不用配合主人的心情。
我們也不免揣測作者的心情,他會不會開心貓恢復自由呢?還是因為貓的離開而難過?如果還有機會讓他帶回當初失蹤的那隻貓,他會選擇再把牠帶回家一次,還是讓他繼續在外面自由自在呢?這些也是作者留給讀者,留給愛貓人士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