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張靜宜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圖出自《野雞媽媽》,Little Mountain 


 

野雞媽媽封面

圖1《野雞媽媽》,權正生(권정생)文,金世賢(김세현)圖,Little Mountain 2008.05

 

      《野雞媽媽》是韓國知名兒童文學作家權正生(권정생 Kwon Jeong- Saeng 1937 — 2007)的童話作品,權正生擅長書寫生命與愛的意義,這本圖畫書以一隻平凡的野雞媽媽為主角,描述了牠如何在森林大火中以身護衛牠的野雞寶寶,還有寶寶們奇蹟似的躲過大火的故事。故事以寫實嚴苛的背景凸顯了愛的高度精神性,贏得了大小讀者的共鳴。

 

       料峭春寒,萬物欣欣向榮,山谷的小松樹下有一隻野雞媽媽,和野雞媽媽在一起的是剛出生的九隻野雞寶寶,野雞寶寶一邊叫著一邊跟在媽媽身後遊玩。山裡花朵綻放、禽鳥歌唱,不知怎地,森林裡突然起了大火,動物們倉皇走避,野雞媽媽也帶著小寶寶們連跑帶飛地奔逃。很快地炙熱的溫度與火焰將牠們包圍,野雞媽媽揮動翅膀朝天上飛去,但是回頭一看,羽翼未豐的野雞寶寶們踩著小腳四處亂竄。慌亂的野雞媽媽趕緊回頭,牠嘎嘎大叫,呼喚野雞寶寶快快地來到媽媽身邊,牠作勢要寶寶們像牠一樣大力拍動翅膀飛起來,牠不斷飛上飛下地示範(圖2),但無奈幼雛還沒有飛行的能力。野雞媽媽無法放下孩子自己離開,幾度轉身欲飛,又彷徨轉身……掙扎求生的本能與保護幼鳥的本能相互衝突、交戰,最後,野雞媽媽張開翅膀把寶寶們全兜在羽翼下,緊緊地抱住了牠們。

 

圖2、野雞媽媽無法丟下寶寶獨自逃命,上上下下不斷地揮動翅膀教幼雛飛行。

圖2、野雞媽媽無法丟下寶寶獨自逃命,上上下下不斷地揮動翅膀教幼雛飛行。

 

       大火無情,撲天蓋地的將整座林子燒毀(圖3)。一片焦黑死寂的世界裡,卻出現了奇蹟:野雞寶寶們竟然毫髮無傷地從媽媽的羽翼下鑽了出來!野雞寶寶白天分散覓食,黃昏時又全都回到焦黑死去的野雞媽媽懷裡聚集,直到殘留的骨架風化塌毀了,野雞們仍舊窩在有媽媽氣味的地方睡覺(圖4)。圖畫書的最後,入夢的野雞寶寶們和野雞媽媽,在春花爛漫的草地上一起奔跑。

 

圖3、焦黑死寂的森林裡,樵夫朴叔叔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圖畫書裡出現的剪影樵夫朴叔叔,正是作者的化身。

圖3、焦黑死寂的森林裡,樵夫朴叔叔發現一個奇怪的東西。圖畫書裡出現的剪影樵夫朴叔叔,正是作者的化身。

 

 圖4、野雞寶寶們白天分散覓食,黃昏時又全都回到焦黑死去的野雞媽媽懷裡聚集,直到殘留的骨架風化塌毀了,野雞們仍舊窩在有媽媽氣味的地方睡覺。

圖4、野雞寶寶們白天分散覓食,黃昏時又全都回到焦黑死去的野雞媽媽懷裡聚集,直到殘留的骨架風化塌毀了,野雞們仍舊窩在有媽媽氣味的地方睡覺。

 

圖畫書製作的故事

 

      《野雞媽媽》的繪圖者金世賢(김세현 Kim Se-hyun 1963 —),畢業於慶熙大學美術系,目前專職插畫工作。2005年春天,Little Mountain 出版社收到一封作家權正生的來信,信中附上了野雞媽媽的原稿,並表示希望能做成一本圖畫書。金世賢和權正生素昧平生,僅憑對文字的感動和喜愛去構思畫面,金世賢以彩墨和半抽象的輕快筆調,描繪了這個沉重的故事。金世賢表示,看了「野雞媽媽」的文字後,想起了自己的媽媽,也想起童年時期,母親負著重物,上下階梯的模樣。那個背影和在兒童眼中看起來巨大的腳板,給他留下難忘的映像。他以記憶中的這個影像形塑出野雞媽媽的樣子,並以半抽象和拉長變形的圖像來詮釋這個角色。

 

       在金世賢的筆下,野雞媽媽就像神聖的鳥一樣,有著巨大的翅膀和結實有力的腳。從畫面看來,野雞媽媽的雙足如同仙鶴一樣,厚實的身子可揹起九隻野雞小寶寶,當無情的山火撲來時,大大的翅膀可以把雛鳥緊緊包覆。一般來說,雌性禽鳥的羽毛顏色都很樸素,野雞(雉)也不例外,雌性野雞在真實世界的形象是灰撲撲的卡其色,為了強調母愛的光輝,繪圖者以亮麗溫暖的顏色來呈現野雞媽媽的形象。雖然《野雞媽媽》是一則悲傷的故事,但刻意拉長與變形的筆觸在圖畫書中飛揚生動,也散發出如母愛般煦暖的色調。

 

       野雞(雉,或稱山雞),是韓國鄉間常見的禽鳥。韓國有句俗諺說「既吃了野雞,又能吃野雞蛋」,這句話有一舉兩得,一箭雙雕之意。俗諺來自生活經驗的累積,根據觀察指出,這種野禽的母性強烈,多數的親鳥在育雛時期遇到危險都會逃離,或者是欺傷誘開敵人,但是野雞的特性是,在孵卵時期如遇上麻煩,雌鳥逃跑的機率很低,所以才讓獵人有機會一舉兩得,抓到野雞又取得野雞蛋。也許就是因為這種寧死不屈的天性,讓作家權正生聯想到母愛的偉大,而創作出這部作品。

 

生活簡樸關懷弱勢

 

       權正生長年住在鄉間,與自然萬物相親,房舍四周野生動植物豐富,常有昆蟲或動物闖入他的住處,在寒冷的冬天,小動物也常來到他的小屋裡避冬。這些小動物就像他的朋友一樣帶給他許多溫暖和靈感,他將林間活動的小生物當作素材一一寫入作品中,黃牛、喜鵲、米蟲、辣椒,甚至連柳絮都能當主角。在權正生眼裡這些卑微的小生命各有風采,在他樸實的筆調中,常見令人深刻的感動。

 

      《野雞媽媽》是權正生纏綿病榻時完成的一篇作品,文字原著創作於2005年,權正生則在2007年去世。從文字稿出來直到2008年圖畫書才完成,雖然權正生來不及看到這本圖畫書的出版,但讀者們相信,一生寫過無數關於母愛故事的他,已在「母親生活的國度」(權正生作品名稱)和母親相會。此外,在安東市政府與「權正生兒童文化基金會」的策畫執行下,3D動畫版的《野雞媽媽》於2011年6月問世。動畫版的故事裡,九隻野雞寶寶頑皮地在林間探索冒險,權正生也成了裡頭的主角,取代了圖畫書版本裡僅出現剪影的樵夫朴叔叔。權正生在慶尚北道安東市鄉下的房子也一併躍上了大螢幕。終其一生創作無數的他,就是在那座簡樸的屋舍裡,完成一部又一部感人的作品。

 

權正生的故事

 

       權正生出生於日本東京澀谷本町的貧民窟。父親是清潔工,以撿取、變賣舊書報和破銅爛鐵維生,母親平日做針線活掙錢,家中手足七人,他排行第六。權正生說他識字之後,常常獨自一人窩在家中的舊書堆裡閱讀,從書裡得到很大的滿足。他日後回想,那段「坐擁書城」的經歷應該就是自己喜愛文字的發端。九歲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韓國光復(1945),隔年他們由僑居地回到父親的故鄉慶尚北道。

 

       光復不久的韓國百廢待舉,物資匱乏,豈料1950年又爆發韓戰,戰後大環境更艱困,因貧窮之故,家人皆分散各自營生。韓戰期間釜山為南韓的臨時首都,韓國大量的人口也避居此地,直到韓戰結束,仍有很多人留在南方尋找工作機會。1953至1957年間權正生寄居釜山親戚家,到裁縫機修理店工作,也有賣過木材與地瓜賺取微薄的生活費。住在釜山期間,他不幸得了肋膜炎和肺結核,此後長年受結核病折磨。

 

       權正生回到慶尚北道安東之後,生活仍舊困頓,貧病交加徬徨無依的他,拖著孱弱之軀,在大邱及慶尚北道一帶餐風露宿地流浪。他在1967年再度回到安東,在教會裡擔任敲鐘的工作。信仰帶給他平靜和面對困難的力量,1969年他憑著《小狗的便便》獲得了第一屆基督教文學奬。(此作品於1996年發行了圖畫書,2001年兒童劇首演,2003年發行動畫。)至此,權正生開啓了他的文學創作之路,在1975年獲選為朝鮮日報新春文藝童話獎的《棉布上衣和媽媽》被當作是他正式邁入兒童文學領域的登壇之作。他在教會附近的荒地蓋了一間土牆鐵皮屋,並在定居下來後,開始致力於兒童文學的創作。權正生的創作體裁多樣,有小說、童話、童詩、兒童劇,口傳故事編寫和散文等等,他的童話有一特色:雖然悲傷,但不絕望,他認為生命一定有其意義。

 

       他以韓國解放後到韓戰期間為背景書寫的少兒小說《夢實姐姐》於1984年由創批出版社出版。此書描繪了韓國苦難年代的兒童形象,被評價為罕見的兒童文學經典之作。權正生去世後,其遺產成立了兒童文化基金,用作贊助兒童文化活動及照顧弱勢兒童。他臨終前指定要將版稅收入捐給北韓貧苦的兒童,他希望孩子們不要因為雙邊政治的對立而挨餓受苦,祈願世界和平。

 

       權正生一生歷經了殖民、內戰、民主化運動,他大半輩子都活在動盪中,在他即將離開這世界之前,留下這部《野雞媽媽》,故事裡野雞媽媽的掙扎彷徨,猶如他年少時的動亂記憶。此書,如他一貫的創作精神 —「雖然悲傷,但不絕望,生命因為愛,成就無限可能」。這個故事繪製成圖畫書時,繪者金世賢特別增添了一幕野雞寶寶與媽媽快樂奔馳原野的夢境場景,喻意一種重生的精神。《野雞媽媽》的愛至死不渝,權正生留給孩子們的故事和捐助,讓他對孩子的關懷以另一種方式延續,雖然形體已不存在,但關懷永不止息,就如同故事中的野雞媽媽一樣。這部遺作也深深表徵了權正生遺留給孩子們的恆久的愛。

 

此文原載於《兒童哲學月刊》31期,2013.9。

 

 

責任編輯:陳惠伶、羅雅詠、林岳鋅、李暉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