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黃懿蓉整理報導
圖:由兒童文學研究所提供

 

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於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二十八日舉辦為期兩天的「兒少文學與文化研討會」,本屆研討會以「活在E時代」為主題,探討與省思數位時代如何影響兒少文學的發展和生產,以及兒少的e時代文化。
為期兩天的研討會匯集兒童文學各領域的專家學者,涵蓋十五篇論文發表。編輯小組選取五篇大會主題論文進行報導。

 

本文為【「活在E時代」研討會主題論文】第一篇
第二篇請見   >   黃玉枝:E世代多元識讀的能力 以後現代繪本探索多多書為例
第三篇請見   >   黃雅淳:虛擬身體的倫理思辨 論東野圭吾《人魚沉睡的家》
第四篇請見   >   葛容均:當代科幻中的兒少處境
第五篇請見   >   陳晉卿:不可e化的紙芝居

 

陳玉金發表論文:群眾募資對臺灣繪本出版權力場域空間帶來的改變觀察
▲   陳玉金發表論文:群眾募資對臺灣繪本出版權力場域空間帶來的改變觀察

 

發表人:陳玉金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主題:群眾募資對臺灣繪本出版權力場域空間帶來的改變觀察

 

       過去繪本結構主要由出版者主導,群眾募資的出現使市場出現改變,現今繪本產業要如何運作?陳玉金藉由網路搜尋資訊與訪談募資人,了解到二○○八年過後全球開始因資金募集而使創意得以商品化,讓計劃案被實現。在臺灣繪本領域中,以群眾募資的使用率最高的平臺嘖嘖、Flying-V、FLiPER Publish等三個大眾較常用的平臺探討運作關係與權力場域關係。

 

 在募資平臺出現前,繪本生產的方式是什麼呢?過去出版繪本需要有各領域專業匯集,例如創作者、美術設計、編輯與印刷廠商等,人才需求大,所以出版不易,通常透過相互認識的關係牽線,形成團隊並完成製作。一九七○至一九八○年代,電腦的出現使編排、設計不再是手工,參與的人變少,出版變得容易,也出現兒童讀物寫作班、洪建全兒童文學獎的設立。因人才開始養成,更多有能力的人進入市場,使一般人也能創作、自主性提升,甚至能自我宣傳行銷,不像過去只由出版社主動尋找,創作者被動創作的形式。


 繪本生產從書信時代進步到網路時代,在配銷與消費中,過去出版社以套書形式出版,加上直銷的強力宣傳引導,使家家戶戶開始以套書購買兒童讀物與繪本,自此繪本市場漸漸蓬勃發展。

 

 二○一二年之後在募資平臺上出現成功繪本募資案例,在三家募資平臺中,以FLiPER Publish有嚴格把關機制,會審查提案內容,甚至要求提案市場調查,有明確準備才會上架;Flying-V是最寬鬆的,不干涉任何提案內容與後續,也不會關注後續發展,而FLiPER Publish在過程中會促使創作者出版,確保作品能完成製作,但相對的,FLiPER Publish在分潤上也要求最高。

 

 陳玉金認為募資平臺看似有很大自由度,但其實不然,其中也有很多地方需要被檢核,原以為群眾募資不會像出版社干涉較多,但其實平臺經營者也有審查機制,只是相對出版社對創作內容的干涉較少,其中成功案例為《蝴蝶朵朵》等,甚至投案者後續有系列出版,一般人也能成為繪本創作者。

 

 臺灣繪本過去需要專業美術設計科班人力,漸漸的一般人也能加入繪本領域,也使得題材多元豐富,適讀年齡擴大,現今產業越發蓬勃多樣。從本研究中可以發現,不管以什麼方式都還是需要透過審查,只是將權力由出版社轉移到募資平臺,成為場域裡支配者的身份,最後陳玉金也呼籲想透過募資平臺創作者的人,需要了解自己的目標需求,釐清創作者想一次性出版還是未來持續出版,可以考量募資平臺的特性與出版後續通路等,使目標需求更能被達成。

 

 

責任編輯:王予彤、李季芳、黃懿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