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2024六月繪本推薦>站在對面的人啊 我們之間的距離是什麼?

 

文/羅以樂
圖/取自網路、翻拍自繪本

 

 


 

 

哈囉,你好,也祝你六月好!這個月的選書主題是「對面的人」:討論時,有和你想法一致的人,也有持相反意見的人;拔河時,有人站在你身後、與你一起奮鬥,但麻繩另一側,也站著與你抗衡的另一群人;還有——衝突爆發時,站在這邊的人,和對面那邊的人。

 

真是完美的新居生活⋯⋯嗎?

  鳥人達西先生耗盡畢生積蓄(存了好久的一千萬顆松果全部花光!),如願以償地,搬進森林最美的粉紅樹裡。他精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小天地,將這裡佈置的漂亮又溫馨——他被熱氣蒸騰的茶香包圍、也與美麗的花草相伴,達西先生對這樣悠閒的生活非常滿意。

 

 

 

 

啊?有必要嗎?不過就是一些蟲子嘛!

  這一天,達西先生一如往常地走進森林,準備採些新鮮的花朵妝點房間。他哼著小曲,漫步在最喜愛的小路。不料,前方傳來森林其他鳥人的驚呼,打破原本的寧靜:

 

「好好的樹怎麼會斷裂?」
「你們看!」
「是蟲!」
「好多的蟲,是有毒的蟲!」
「好臭!而且還在生蛋!」

 

  鳥人們交頭接耳,但在達西先生耳裡這些聲音好煩人,「真討厭!」,達西先生嘟囔著,不過就是一些蟲子和一棵倒下的樹嘛,有必要大驚小怪嗎?達西先生繞過他們,來到一片美麗的花園。正當他放鬆享受柑橘香氣時,吆喝聲又傳了過來:

 

「大家快拿起武器!」
「有毒的蟲會毀了我們的家!」
「一起來戰鬥!」

 

  達西先生看著激動的群眾,難以理解他們為何如此誇張。然而,他似乎也隱約察覺到森林的異常。越來越多倒下的樹木、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陣陣惡臭,都讓他的心更加不安。達西先生衝回家、用力甩上門。不過,屋外的躁動,還是從門縫鑽進來。這個夜晚,森林一點也不平靜:

 

有越來越多鳥察覺了森林的變化。
他們紛紛加入驅蟲行動,拿起武器,戴上護具。

 

  不過就是一些小蟲子,有必要讓整片森林陷入混亂嗎?達西先生悶頭倒進溫暖的被窩裡。然而,被窩外的世界,危機一觸即發⋯⋯

 

 

 

 

「森林裡一棵樹倒下/如果沒有人聽見/它就不會發出聲音」

  2019年,許多人戴上防毒面具、全副武裝地站上香港街頭,為數不少的孩子也在其中。當受傷的學生、河裡的浮屍出現在新聞時,詩人何景窗的詩句也在繪本創作者林廉恩的心頭浮現:

 

森林裡一棵樹倒下
如果沒有人聽見
它就不會發出聲音

 

  倒下的樹就像倒下的孩子,沒人聽見他們的倒地聲,他們似乎也悄然無息地消失在暗夜裡。「以前的我就像達西先生,不理解為何有人這麼『吵』,」林廉恩坦承,「但是現在作為媽媽,我想給孩子一個更好的的世界。很多事情都是一步步、慢慢演變成現在的樣子,我們需要多一點警覺。」1 在達西先生眼中,是鬧哄哄的鳥人與他的美好生活作對;但是對森林而言,是所有的不作為造成這片滿目瘡痍的荒原。

 

 

 

 

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
作/繪者:林廉恩
出版社:維京
關鍵字:社會議題、社會運動、公民參與


 

射擊、射擊!等待、更多的等待⋯⋯

  翻開《The Enemy: A Book About Peace》,兩個「對面的人」矗立在頁面:書本中線的左和右,分別有兩個洞口,洞口探出兩個士兵的頭——他們身著軍服、手拿刺槍,從外型看不出兩人任何的差別,然而下一個翻頁,他們奮力朝對方扔出一切所有:斧頭、小刀、手榴彈、鍋具、靴子、罐頭⋯⋯沒錯,他們是不折不扣的敵人。

 

 

 

 

  另一個洞裡的士兵殺人不眨眼,至動物於死地更是毫不留情面。不但如此,他還會下毒在我們的河流、放火燒我們的森林。他們根本不是人,而是不知仁慈為何物的野獸!「我」為何如此肯定?因為手冊寫得很清楚:

 

很久以前,在戰爭的第一天,我們拿到了一本手冊和一支槍。手冊裡講述了關於敵人的一切。它說我們必須在敵人殺死我們之前——先殺死他。2 

 

  洞裡的日子由數不清的射擊、無止盡的等待組成。有星星的晚上,那個士兵,會不會跟我看著同一片星空,心想著這場戰爭最好趕快結束?他會先停火嗎?噢,如果他這麼做,我絕對會留他一命——因為我是人,跟他可不一樣!但是那個時候,是什麼時候?

 

  我下定決心了。「這場戰爭立刻就要結束。」我拿起槍、假扮成樹叢、緩緩爬向敵人的洞(路上還經過一隻獅子——敵不動我不動,還好牠沒發現我!)然而,洞穴裡空無一人!只有一些照片(我可沒料到野獸也有家人)和一本手冊——看起來就跟我的手冊如出一轍,只不過裡面的「敵人」是我。不過,我心裡還有另一個震撼:對面的士兵既然不在洞穴,那他在哪裡?

 

 

 

 

在同張紙的對面 在同本書的裡面

  文字作者大衛・卡里(Davide Cali)和繪者塞爾日・布洛赫(Serge Bloch)合作的繪本《我等待…》榮獲IBBY國際青少年文學獎後,2009年他們再度聯手,出版《The Enemy: A Book About Peace》。大衛・卡里的文字淺顯,但對戰爭的質問力道絲毫不減;「手冊」的設定也讓人思考:這本跟槍枝一起來到士兵手裡的「手冊」,規定士兵應該知道的、應該做的,我們的生活裡,是否也有這樣一本「手冊」,紀錄我們該如何思考、如何決策?

 

  塞爾日・布洛赫將紙張撕出圓形的破口,製造出對立於書頁兩側的洞,洞裡的士兵對立於左和右,然而當書本闔上,他們就身處同一本書中;若你仔細瞧,也能發現蝴蝶頁設計有所巧思:故事開始前,動作一致、服裝一致、表情一致的士兵塞滿了整個前蝴蝶頁,然而,當故事結束,後蝴蝶頁整齊排列的兵團,居然出現了兩個空白!你認為這兩個空白發生了什麼事呢?

 

  在臺灣,你也能買到(或是借到)繁體中文版的《敵人》(L'ennemi)。不過兩本書在封面、蝴蝶頁、內文及圖畫都略有不同。之所以選擇英文版,是因為這個版本在敘述上,留給讀者更多想像空間,我們也能因此更能貼近士兵的心理。比較兩個不同的版本、思考之間的差異,或許也是了解「對面」的一種方式呢。

 

 

 

The Enemy: A Book About Peace
作者:大衛・卡里(Davide Cali)
繪者:沙基・布勒奇(Serge Bloch)
出版社:Schwartz & Wade Books
關鍵字:士兵、戰爭、和平
 


 

我吃拉麵的時候⋯⋯你在做什麼呢?

  男孩唏哩呼嚕的吞下麵條,此時,他隔壁躺著打哈欠的花斑貓;花斑貓打哈欠時,隔壁房間的小米笑咪咪地看著電視,小米笑咪咪看著電視時,隔壁家的小悠在拉小提琴;隔壁家的小悠在拉小提琴時⋯⋯隔壁村子、隔壁國家的某個人,應該也在做些什麼吧?大家都在做喜歡的事情嗎?心情跟吃著拉麵的男孩一樣,心和胃都暖呼呼的嗎?

 

 

 

 

  隨著翻頁,讀者的視線也承著風、看得更遠:我們來到隔壁村子,看見和媽媽一起做甜點的女孩,再走遠一點,隔壁國家,有個男孩騎著腳踏車呼嘯而過。再往前、再往前、再往前,經過拉著牛的男孩、賣著麵包的女孩,最後,我們的視線停留在一座灰撲撲的山中村落,坑坑疤疤的村落裡,有位倒地的男孩。

 

  此時,風繼續吹,吹回男孩身邊,而男孩正吃著拉麵。

 

迎著同一陣風 在同一顆月亮下

  《我吃拉麵的時候⋯⋯》榮獲第13回日本繪本賞及第57回小學館兒童出版文化賞,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表示:「我想用繪本談戰爭、談和平,不是為了『教』,而是想創造一個大家一起來思考、察覺的機會,我們和孩子開始來想這些事吧! 」。3 長谷川義史奔放的筆觸如同一陣風,這陣風隨著讀者翻頁的氣流,掠過各地兒童定格的日常片刻,也靜靜地拂過某些從此靜止的生命。書本封底,那位在故事裡倒下男孩,背對著我們,頭頂一輪明月——很難確定,他是不是倒地後又重新爬起,不過我們能肯定,他望著的那輪明月,和我們今日所見並無不同。

 

 

 

 

 

我吃拉麵的時候⋯⋯
作/繪者:長谷川義史(はせがわよしふみ))
出版社:遠流
關鍵字:同理心、世界兒童、基輔的月亮



|編輯悄悄話|

  「有些事,絕對不能做⋯⋯不論是白天,或是晚上;不論在海裡,或是在陸地。例如:戰爭。」繪本《不能忘記的事》明亮的圖像、輕快的字句,傳達了作家羅大里(Gianni Rodari)一則穿越時空、有些沈重、但不能因為沈重就拋下的提醒:感到憤怒是正常的、與站在對面的人發生衝突是可能的,這些事就在我們的日常,每天都發生。如果我們都同意人的價值和尊嚴是最高指標,為何仇恨的種子還是會被餵養然後茁壯?我們如何辨識、又該怎麼防止它發芽?這些很難的問題,或許無法立刻說出答案,但我們可以把它們從地毯下掃出來,討論在這邊的我和那邊的你,我們之間的距離是什麼——就像做那些「每天都要做的事」一樣,說說「那些不能忘記的事」。

 

  那麼,我們就下個月再見囉!

 

 

 

備註

1 施暖暖(主持)(2024年5月6日發表)。{創作者專訪}林廉恩《森林裡倒下了一棵樹》[談話Podcast]。黑暖話舖。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4TCnOiU5XcZ98ejDjUkiE6

2 原文:“a long time ago. on the first day of the war, we were given a manual and a gun. The manual tells as everything about the enemy. It says that we must kill him before he kill us”

3 諶淑婷(2019)。字多不多一點都不重要, 讓孩子感受閱讀如何讓人歡喜吧!」——專訪繪本作家長谷川義史。博客來OKAPI。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12602

 

 

 

 

責任編輯:羅以樂、Sue、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