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報導>葉偉忠:人生如神話,神話如人生——神話裡的表達與象徵

 

文:羅以樂(整理報導)
照片:感謝葉偉忠、兒文所提供
講者:葉偉忠(巴黎索邦大學拉丁文博士)
(編按:本文內容整理自兒文所2024/04/17由葉偉忠主講的「神話怎麼講?象徵怎麼用?而透過象徵,我們是否活在神話裡?」講座)

 

   想到神話,你會想到睡前故事、還是古時人們對宇宙萬物的探索與解釋?或許神話與日常的聯繫,比你我想像得更加緊密。

 

 

 

 

神話中的母親:陰影、生命與死亡

 

  在羅馬詩人奧維德(Ovid, Publius Ovidius Naso)的作品《變形記》(Metamorphoses)中,穀物女神狄米特(Demeter, Δημήτηρ)的女兒波瑟芬妮(Persephone, Περσεφόνη)被冥王擄走,失去女兒的狄米特悲痛欲絕,踏遍大地,決心找回失去的孩子;若與《狄美特之荷馬讚歌》(Homeric Hymn to Demeter)一同觀看,就能發現狄米特的悲傷不僅是因為失去女兒,我們能詮釋為,她也替自己失去生育能力而哀悼——就算是女神,也無法再生一個女兒;狄米特化身成老太太,在大地上流浪,失去女兒的悲傷一直如影相隨。她被一位公主請來照顧王后的小兒子,當狄米特遇見別人家的小孩時,便投射了她的渴望——讓孩子永生不死。

  

  於是每天晚上,狄米特像是打鐵一樣地用烈火鍛鍊這個孩子,想讓他變得如天神般不朽。最終,這個行為被孩子的親生母親發現——儀式被破壞,魔法也跟著失效。狄米特試圖彌補遺憾,然而,這位母親的願望未能成真。

 

  同樣的故事,在賽緹絲(Thetis, Θέτις)身上也有類似的身影。《變形記》描述了一場「世紀婚禮」(在所有神話故事裡,世紀婚禮只會對家族帶來災難和厄運):預言說,賽緹絲生出的兒子會超越他的父親,於是追求賽緹絲的兩位天神——宙斯和波賽頓立刻放棄。賽緹絲最後和一位凡人結婚,生下了阿基利斯(Achilles, Ἀχιλλεύς)。過不久,賽緹絲又聽到一個預言:阿基利斯將成為全希臘最勇猛的戰士,不過他會在特洛伊戰爭中死亡。聽到這樣的預言,沒有一位母親不會為自己的兒子做些什麼,她抓住阿基利斯的腳踝,將他泡在冥河裡,阿基利斯因此刀槍不入,除了他的腳踝——這個母親為了保護孩子遠離死亡、有所連結之處,反而成為孩子唯一的致命傷。

 

 


▲ 賽緹絲將阿基利斯沉入冥河水中。
Thomas Banks — Thétis plongeant Achille dans l’eau du Styx, 1789

 

 

  《變形記》還有另外一位母親——尼歐蓓(Niobe, Νιόβη)。尼歐蓓生了七個英勇的兒子以及七個美麗的女兒,她認為這對一個女人而言是最榮耀的事,只生下太陽神阿波羅與月之女神阿蒂蜜絲的女神勒托根本不算什麼。尼歐蓓的驕傲,惹怒了阿波羅與阿蒂蜜絲,這對天神雙胞胎在盛怒下,用箭將尼歐蓓的14個凡人小孩全部射死,尼歐蓓的丈夫也因此自殺。在這個故事裡,一位母親因為眾多子女而產生的眾多喜悅,反而導致了眾多死亡。

 

 


▲Ovid, Metamorphoses, VI, 146-312

 

 

  將上述希臘神話的母親形象重疊,可以發現一個共同點:神話中的母親如同一扇門,門內的母親肩負生育與保護的「神話任務」,保護孩子不被門後的死亡威脅;然而,連接門內與門外的那只門把,同時也連接了生命與死亡——當然,並非神話裡全部的母親皆如此,不過當母親出現時,死亡的陰影似乎也緊隨而至。

 

 

神話中的腳和膝蓋:身而為人的自覺

 

  除了阿基利斯,希臘神話中還有其他人物的「腳」值得關注。底比斯的國王萊瑤斯(Laius, Λάϊος)和王后尤卡絲苔(Jocasta, Ἰοκάστη)生下伊底帕斯(Oedipus, Οἰδίπους)——他的名字在希臘語中意為「腫腳」。伊底帕斯的出生伴隨著一個預言:他將會殺掉自己的父親並娶他的母親。因為這個預言,嬰兒伊底帕斯被遺棄、雙腳被穿孔後綁在樹上,但還是被牧羊人解救。輾轉之下,伊底帕斯成為了另一國的王子。

 

  多年後,神諭再次對他說話,為了不讓預言成真(所以伊底帕斯其實沒有「伊底帕斯情結」),他離開家鄉、開始流浪。途中,他意外殺死底比斯的國王,接著又破解了獅身人面獸的謎語——什麼動物早上四隻腳,中午兩隻兩隻腳,晚上三隻腳?(可以在這裡停下來思考,為什麼獅身人面獸在形容「人」時,會用「腳」的數量來定義?)解決謎題的他被視為英雄,娶了王后。他為了逃避神諭而出走,卻還是走在命運的安排中。

 

  多年後,王國疫情爆發,他開始追查誰是帶來這場災難的兇手,而這也成為西方文學史上最完美的作品之一:伊底帕斯是一位執法者,不過在緝兇的過程中,他對兇手的每一個詛咒、每一個問題,都讓他與真相更靠近——兇手竟是他自己。

 

 

   
▲ Jean Mansel — Polybos trouvant                                                              ▲ Gustave Moreau —       
        Oedipe attaché à un arbre                                                                Oedipe et le Sphinx, 1864

 

 

  羅浮宮裡,有一座伊底帕斯的雕像。雕像底部有一隻狗,正在舔舐伊底帕斯的腳——這雙因為被穿孔而流血的腳、大家在詮釋伊底帕斯時,往往會忽略的腳。《大師為你說希臘神話:永遠的宇宙、諸神、人》L’univers les Dieux les Hommes)的作者凡爾農(Jean-Pierre Vernant)從神話學的角度詮釋,認為王位的傳承永遠都會出問題。在這場悲劇登場的人物,他們的名字就已充滿端倪:伊底帕斯的父親名叫萊瑤斯(Laius, Λάϊος),他的名字有「左邊」的意思,而這個方位常被視為不吉利;伊底帕斯的阿公名叫拉布達科斯(Labdacus, Λάβδακος),有「長短腳」、「跛腳」的意思。從阿公開始,這個家族的王位傳承就一波三折,伊底帕斯要把王位傳給繼任者時,過程也十分混亂——他的兒子(或是弟弟)艾帖歐克磊(Eteocles , Ἐτεοκλῆς)和波律內愷(Polyneices, Πολυνείκης)因為爭奪王位而雙雙喪命。

 

 


▲ 《大師為你說希臘神話:永遠的宇宙、諸神、人》,貓頭鷹出版社,2022。

 

  

▲ 嬰兒伊底帕斯被牧羊人佛博斯從樹上解下,喚回生命。
Antoine-Denis Chaudet — Œdipe enfant rappelé à la vie par le berger Phorbas qui l’a détaché de l’arbre 1801

 

 

 

神話中的眼睛:懲罰、超能力與缺陷

 

  除了「腳」,「眼睛」的意象亦在神話裡反覆出現:北歐神話中,主神峨丁(Odin)為了一飲智慧之水,不惜犧牲「一隻眼睛」作為代價;古羅馬神話,則有「獨眼」英雄——科克萊斯(Cocles)(《基督山恩仇記》(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裡,正好有一位名叫“Cocles”的人物,他是基督山伯爵父親的朋友,恰巧也是位「獨眼」);希臘神話裡,則有伊底帕斯刺瞎自己的「雙眼」,作為看不見真相的自我懲罰。

 

  將雙眼刺瞎作為懲罰,伊底帕斯並非特例。古羅馬執政官雷古鲁(Regulus)在一次戰爭時成為迦太基人的俘虜,迦太基人派他回羅馬傳遞和談訊息,沒想到回到羅馬的他,卻大力勸說同胞不要接受這些條件。雷古鲁返回迦太基後,立刻被處以酷刑:在其中一個版本裡,迦太基人剝奪了雷古鲁的睡眠,使他因為長期失眠而崩潰;在另一個版本中,雷古鲁被關在黑暗的地牢後拖出,見到刺眼陽光的他立刻失明。

 

  被視為懲罰的目標,「眼睛」在古人的認知裡似乎還有更多特殊意義。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認為,人的「看見」充滿力量。當帶有情緒的視線——例如「嫉妒」和「羨慕」投射到某人身上時,心裡的毒素也跟著眼神一起傳遞。這也能解釋為何許多地中海文明,會有關於眼睛的迷信,例如去希臘旅遊,人們會買眼睛式樣的吊飾作為護身符;在義大利,避邪的符號則是珊瑚——他們相信珊瑚四射的枝枒是避雷針,可以排開他人眼神發射出的惡意。除此之外,「眼睛」引申出的「獨眼」,也很值得深究。

 

  「獨眼」看似是人體缺陷,但在神話裡,失去的那一隻眼睛背後充滿秘密,而且獨眼往往比雙眼更有力量。換句話說,「缺陷」一點也不軟弱,反而能視之為「超能力」。這樣的表現手法,在文學裡也能窺見。巴爾札克(Honoré de Balzac)的作品《絕對的追尋》(Balzac Honore De: La recherche de l'absolu)裡,故事主人翁的太太是位「跛腳」(一但我們開始留意「跛腳」或是「獨眼」,就會發現這樣的形象充斥整個19世紀,他們在故事裡往往是配角,但在社會中比比皆是)這位女士不希望別人發現她的缺陷,於是發明了一種走路方式,意外的婀娜多姿,在她丈夫眼中看來更是別有風味。在這個故事裡,這位女士成功將她的「缺陷」轉化為「超能力」。

 

 


▲ Balzac Honore De: La recherche de l'absolu, 1834。

 

 

  不過,「超能力」與「缺陷」是一體兩面,總是伴隨著彼此出現:伊底帕斯靠著他如同「超能力」一般的智慧,解開人面獅身像的謎題,成為了英雄。然而他所引以為傲的智慧,也成為他的「缺陷」:他太相信自己,以至於追查是誰給王國帶來災難時,大聲的詛咒犯人,絲毫沒料到自己有可能是罪魁禍首。

 

 

 

 

過去的神話,今日的人生

 

  希臘神話將人的命運比喻為一條線,由命運三女神紡織、測量與剪斷。回溯人類文明的推進,除了用火,另一個重要里程就是「編織」:人們用絲線編織衣物,因此與野獸有所區別,人們也用文字編織故事。古老的故事順著這條線,遍佈古希臘,也延伸到我們的當代生活。時至今日,人們在閱讀時,也依舊會和某個神話人物產生共鳴。

 

  除了閱讀經驗的連結,當我們開口表達、動筆創作,非常有可能就和某個幾千年前的神話結構相同。似乎當我們開始說話,「編織」的力量就跟著作用,緩緩將我們推向某條故事線。這個奇異的現象,或許就能稱之為「神話」。

 

 

 

 

 

 

責任編輯:羅以樂、Sue、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