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曾玟婷整理報導
圖:由兒童文學研究所提供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於二○二二年十一月十一日、十二日舉辦為期兩天的「兒少文學與文化研討會」。本屆研討會主題為「以妖靈鬼怪為名」,探討神靈、妖精、鬼物、怪物等超自然現象中的角色在文學或影視作品中歷久不衰的影響力。現場匯聚各領域專家學者,還有千里迢迢而來的臺北班同學,互相激盪出更寬廣的視野。
 

本文為【「以妖靈鬼怪為名」研討會】專題講座紀錄

 

 

主持人:黃雅淳(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
討論人:周惠玲(遠流出版公司編輯本部編輯總監)
發表人:張素卿(四也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
論文主題: 從「福爾摩沙冒險小說」探少年小說中「歷史幽靈」的利基市場營銷、社會文化與經濟發展之關係


  從2011年下半年開始至2022年,四也文化出版公司陸續出版「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書籍,該系列以史為線,梳理當地文化風俗,作者們不約而同以穿越時空為載體,以「歷史幽靈」為文本主體形象。此現象無論純屬巧合,或為歷史奇幻小說的敘事基調、慣用手法,張素卿在此論文採用「借物寓事」的角度來討論此系列書的「歷史幽靈」,並以出版人立場提出該系列書與利基市場營銷、社會文化、經濟發展之關係。

 

  自臺灣解嚴後,臺灣歷史漸受重視;直到現在的108課綱,可以看見臺灣歷史在教育比重上的改變,其不只影響了年輕世代的認同立場,改變了社會文化,也帶動青少年出版的利基市場變化。「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書籍除了主打「臺灣本土意識」的利基市場營銷外,張素卿認為各個故事中的「歷史幽靈」具有「從自我認同到國族認同」、「特定類型」、以及「小的特分市場」等三大利基市場營銷特色。在小的特分市場層面,張素卿更以出版人的角度詳細列出:「地理區域專業化」、「垂直思考專業化」、「服務專業化」、「品質/價格專業化」、以及「通路專業化」,五種專業化的「利基市場營銷」面向。

 

  「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的文本,透過敘事方式製作「歷史幽靈」,讓過去種種歷史記憶以人或非人的方式重新復現與行動,呈現出當時的社會文化與經濟現象。第一種是「人」死後遊蕩在人間的幽靈,以綠光、黑影/白影、附身他人等宣告存在與行動;幽靈之所以為幽靈,不僅僅是對單一不正義事件的控訴,也希望能夠妥善處理與「他者」的關係,以再次面對終結時刻的期待,因而可以說是「受折磨的一族」。第二種以「非人」方式呈現的「歷史幽靈」,雖然沒有駭人或穿越時空的幽靈鬼怪,卻有著如幽靈般吞噬人心、無盡纏繞的強烈「心理情緒」或「象徵物」,象徵某種感受或價值觀,存在於常民的日常生活中。

 

  從「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書籍中可知,歷史幽靈的存在與行動提醒著那些不該被遺忘的事件,而在該系列創作的奇幻、想像故事的路徑裡,張素卿亦提出可以持續思考的兩個部分:第一、「人」死後變成的「歷史幽靈」清一色為男性,這是巧合?還是因為傳統社會以男性為主的父權文化,使得男性擁有較多機會可以參與重大歷史事件或相關事務?第二、為何幽靈的發生都與未能完成的理想抱負、遺憾、怨恨、懷疑等負面情緒或災難相關?鮮少是無關緊要的事件或正面積極的動機?

 

  張素卿認為歷史幽靈在「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的表現上,少了許多奇幻成分,且可說是出版業者瞄準「青少年的喜好」以及「家長認為青少年需要了解相關知識的需求」而塑造出的一種文學作品。換言之,為青少年所塑造的「幽靈」,通常也是成人自身想討論、感興趣的議題,甚至是在焦慮不安的時代背景下被創作出來的。

 

 


責任編輯:曾邢家儀、張惠鈞、薛巧妮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