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報導>兒童文學創作與編輯工作坊──2024年兒文週活動側寫

 

文:Sue、羅以樂、林芷憓、周燕雯(整理報導)
照片:兒文所提供
講者:(講者姓名按照工作坊開設順序排列)
貓魚(插畫家、繪本作家)
黃惠鈴(資深編輯、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
林哲璋(兒童文學作家)
陳堯興(導演)
楊茂秀(兒童哲學討論帶領專家)
(編按:本文內容整理自兒文所2024「兒童文學創作與編輯」兒文週工作坊活動)

 

 

  2024年5月春暖花開的日子,兒文所邀請相關領域的從業者在兒文週期間來到所上開設工作坊,本次工作坊包含圖像創作童書編輯文字創作兒童哲學四場工作坊,以及一場紀錄片映後座談。精彩豐富的內容,讓學員們有機會對於兒童文學相關產業有更多面向、實務方面的認識。

 

 

▍圖像創作工作坊 ▍貓魚:一頁之間——探索畫格與翻頁間的神奇魅力

 

 

 

 

  插畫家、繪本作家——貓魚老師負責兒文週工作坊第一棒,以畫格與翻頁間的圖像設計為題。貓魚老師首先分享自己欣賞的創作家及其創作,接著,也請學員們輪流分享自己關注的作品。

 

 

 

 

 


▲ 分享彼此關注的特色「畫格與翻頁圖像設計」作品。

 

 

  秉持著一貫以真心說實話的風格,貓魚老師分享年初參加一場工作坊,聽到國際大獎的獲獎者也會有「我畫得有夠糟糕」、「完全不知道要從哪裡下筆」的煩惱時,她說自己聽完覺得安心了許多,貓魚老師也鼓勵台下的學員,如果創作過程有類似的感覺,這都是很正常的!

 

 

 

 

  受限於時間,實作課程以完成「一份小誌草稿」為目標。貓魚老師首先提供創作的四個步驟:概念設定規格草稿分鏡劇情發展。接著她分享小誌製作的縮時影片,從影片中可以看見,光是要畫出一個「對味」的角色,其實要歷經無數次的嘗試、塗改。而且出人意料的是,「這個故事的關鍵物」竟然是邊畫邊想的過程中蹦出來的創意。

 

 

 

 

 

 


▲ 使出渾身解術創作小誌。

 

 

  創作小誌的時間,貓魚老師提醒大家,不要忘記「因為喜歡而創作的初心」,整體創作氛圍非常自由、友善,參與者的設計都充滿巧思,更重要的是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 草稿概念分享時間。

 


▲ 工作坊圓滿結束。

 

 

▍童書編輯工作坊 ▍黃惠鈴:編輯的丁達爾效應,務實造夢

 

  一本書的產出,背後有一群人的努力,其中編輯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此次童書編輯工作坊,由現任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理事長、在出版業江湖行走近30年的資深編輯黃惠鈴,帶著學員們一探「一本書隱藏的靈魂」——編輯工作的樣貌。

 

 


▲ 黃惠鈴老師生動地分享著編輯生涯的點滴。

 


▲ 大合照。

 

 

「就像光是透明的,編輯大多是隱形的。」

 

  編輯的工作就像光一樣,負責照亮、成就他人。編輯讓好的作品、優秀的創作者被更多人看見,但有多少人會知道一本書的編輯是誰呢?

 

「如果說『作者已死』,那麼,編輯死的更早。」

 

  這麼看來,編輯是個吃力不討好的工作,但是在黃惠鈴老師幽默生動的分享中,可以看見她對於編輯工作的熱誠、非常樂在其中的模樣。她表示「編輯是個必須不斷的學習的工作」,不僅要在編輯台上工作,也需要常常與人接洽、出國考察、跑印刷廠,甚至還會為了製作一本書去爬百岳。另外,為了培養對市場動向的敏感度和前瞻性,需要大量的閱讀與接觸各式國內外的出版品,與此同時也認識更多的創作者,因為也許製作下一本書時,該創作者就是對的人選。除此之外,黃老師也談到從業期間面臨的危機關卡:版權官司、印刷出包、近年來出版業式微等,都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見招拆招。

 

「有災難才會有回憶。」

 

  30年的經驗談,大家也看見黃老師保有初衷、熱情、義氣、培育後人的編輯魂。當看到創作者成功、書本大賣時,她為鎂光燈下的萬眾矚目鼓掌,同時守在編輯的崗位,感受幕後推手的欣慰。

 

 

 


▲  黃惠鈴老師簽書時間。

 

 

  第二天的工作坊,學員進行實務操作練習,分組針對一份稿件,評判是否要出版該作品。如果不出版,要如何書寫退稿信件;如果選擇出版,那麼出版形式、印刷數量、行銷策略分別為何。在各種意見的交流激盪和最終的決策中,大家稍稍體驗了編輯工作的其中一個面向,對於該職務所需的專業能力,學員們也深感敬佩,最後黃老師提供各組一些方向和提醒。在工作坊的尾聲,她也鼓勵、支持有志在兒童文學界發展的晚生後輩,一起在這塊領域努力。

 

 


▲ 參與者絞盡腦汁,練習寫誠懇又不得罪人的退稿信。

 


 

 


▲實作討論時間。

 


▲ 工作坊圓滿結束。

 

 

▍文字創作工作坊 ▍林哲璋:把童話寫成一首詩

 

  「不怕被撞可以當賽車手、不怕被打可以當拳擊手、不怕退稿⋯⋯可以當作家!

 

 


▲ 作家林哲璋畢業於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作品貼近兒童,是傳遞快樂的幽默大師

 

 

  寫出《用點心學校》、《屁屁超人》等暢銷書,在兒童出版事業屹立不搖的林哲璋老師,以童書作家兼兒文所學長的身分,不藏私地將寫作的心路歷程大公開!(這點從豐富的課前大補帖就可發現)

 

 

 
   ▲ 《用點心學校系列》,小天下,2022。                      ▲ 《屁屁超人系列》,親子天下,2020。

 

 

  如何把童話寫成詩?林哲璋老師分享自己的「林式獨門寫作秘笈」:「破槍式」——「押韻」磨槍,不亮也光!押韻的節奏感,能讓故事更出彩,「就像沒有六塊肌,你也可以穿漂亮衣!」他逗趣地補充;「破掌式」——孤掌難鳴,但「雙」掌響如雷霆!當概念以「雙關」、「排比」、「疊字」手拉手地出現,就能讓故事層次更上一階。最後是「破刀式」——借「刀」殺出新意!刀從哪裡來?這仰賴大家對自然萬物背後「物性」的觀察。故事的「道」或許是舊的,但「文」可以藉由觀察,不斷翻出新意,讓讀者眼睛一亮,願意讀它。至於如何寫出「可圈可點的胡說八道,入情入理的荒誕無稽」,就十分考驗各位俠客的功力啦!

 

 


▲ 工作坊氣氛歡快,不時傳出哈哈大笑聲。

 

 

  對寫作有興趣、但是擔心填不飽肚子的有志之士,林哲璋老師開門見山地說:「把你的書設計成系列作,它們就不會淹沒在書海,」他眨眨眼:「舊讀者會追你的新書,新讀者會追你的舊書,你很難被遺忘!

 

  除此之外,提及寫作路上必遇的大魔王——卡關與退稿,林哲璋老師分享了自身經驗,替大家打氣:「危機就是轉機,bug 就是good!」只要多寫、多投稿,如果石沈大海,也不要沮喪、急著想把它們丟掉!「把作者的名字改成你最討厭的人,你就可以一直挑錯,這個故事也會越修越好!」修改後,作品一定有適合發表的地方。林哲璋老師鼓勵大家:「這些『美好的退稿經歷』告訴我,污點出現時不要趕快拿立可白塗掉。用邏輯把這些破洞補好,污點也可以變成⋯⋯蜜蜂!

 

 


▲林哲璋老師表情豐富,臺下參與者們無不聚精會神。

 

 

  「兒童文學最大的獨家特色,就是無厘頭的樂趣!」工作坊第二天,林哲璋老師帶領學員們用「發」字故事接龍,於是出現了:「哲璋老師發現自己發胖,無法忍受於是發瘋!他在網路上發文哭訴、然後又發芽⋯⋯」讓現場每一個「長大的孩子」哄堂大笑的無厘頭故事。儘管樂趣重要,林哲璋老師也強調兒童文學不能有「畢卡索」——太抽象的、邏輯不通的,都需要圓滿地補好缺漏;林哲璋也現場分析大家的童話創作,給予真實又具體的建議。

 

  工作坊尾聲,林哲璋老師大方送給參與者童詩明信片與造型書籤,在獲得知識和獲贈禮物的雙重滿足中,眾人滿載而歸。

 

 

▲ 不只分享經驗,林哲璋老師也大方贈送禮物,甚至連筆電都差點留下。

 


▲大合照

 

 

▍紀錄片觀賞與映後座談 ▍陳堯興:《天空是鳥的畫布》中的兒童哲學

 

 


▲楊茂秀老師和陳堯興導演於影片放映後一同解析片中情節

 

 

  陳堯興導演以當代兒童哲學巨擘--楊茂秀老師為紀錄片主角,以超現實的拍攝手法。片中紀錄了楊茂秀老師精彩的兒童哲學觀念分享及創作,結合臺灣本土風景印象,描繪出寫意的兒童文學世界。

 

 


▲楊茂秀老師神采飛揚的分享兒時吃過蚯蚓的經驗。

 

 

  不論是孩提時代的鄉土記憶,亦或是長大成人後經歷的種種,對楊茂秀老師來說,都是最最珍貴,也能盡情在廣闊無邊的天空中揮灑的炫麗色彩。透過陳導演精湛的拍攝紀錄,讓大家能進一步貼近楊茂秀老師所創造的兒童哲學世界,也向心裡的孩子走近了一些。

 

  放映結束後,由兒文所林玲遠老師引導問答與討論,每個人都對楊茂秀老師神奇有趣的童年經驗分享非常感興趣,也對陳堯興導演的劇情走向及拍攝手法提出不同的觀點並進行共同討論,最後在和老師及導演的合照中結束整場紀錄片播放及映後座談。

 

 


▲和大家相談甚歡的楊茂秀老師及陳堯興導演。

 

 

▍兒童哲學工作坊 ▍楊茂秀:跟毛毛蟲一樣思考

 

  兒文週的壓軸環節,是楊茂秀老師主領的兒童哲學工作坊。

 

 


▲楊茂秀老師分享多年來帶領兒童哲學思考活動的寶貴經驗。

 

 

  楊茂秀老師在工作坊的開首強調一點,「帶領兒童進行哲學思考,最重要的是帶領者的素養,要尊重及接納每一位參與者,營造一個開放參與的討論空間。」眼前這位充滿魅力的老師,只是一個親手將書送到參與者手上的微小的動作,都活現了一個教學藝術家的態度與信念。

 

 


▲楊茂秀老師為每一位學員親手送上教學材料。

 

 

  不只兒童哲學理論分享,楊茂秀老師帶領學員們進行了一場有趣的、「毛毛蟲」式的哲學思考。他親身示範探索團體的意義,將個人思維引向社群協同思維,因為他相信,思考應當走在溝通與探索的道路上。

 

 


▲楊茂秀老師帶領學員共讀案例。

 


▲楊茂秀老師收集每個學員提出的問題

 

 

  在工作坊的後半部份,楊茂秀老師邀請每一位學員發掘自己的故事,透過整理和設計事件,一個好故事才能生根、發芽、開花,成為一個充滿敍事智慧的案例。

 

 


▲學員彼此分享自己的案例

 


▲大合照

 

 

  一週當中四場工作坊、紀錄片映後會,講師們精彩的分享與有趣的實務帶領,學員們皆收穫滿滿。2024年兒文週完美畫下句點。

 

 

 

 

責任編輯: Sue、羅以樂、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