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實踐∞學術}學術與實踐的多元對話」研討會主題論文>錢昱昕:從圖像論文談邊界的發現與移動

 

文:李國溢整理報導
圖:由兒童文學研究所提供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於二○二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二十五日舉辦為期兩天的「兒少文學與文化研討會」。本屆研討會主題為「學術與實踐的多元對話」。現場匯聚各領域專家學者,還有千里迢迢而來的臺北班同學,互相激盪出更寬廣的視野。

 

本文為【「學術與實踐的多元對話」研討會】專題講座紀錄

 

 

 

 

主持人: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討論人:藍劍虹(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教授)
發表人:錢昱昕(掌中乾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D高級原畫設計師)
講題:從圖像論文談邊界的發現與移動

 

 

  圖像漫畫可以做為論文的載體嗎?哥倫比亞大學Nick Sousanis的博士漫畫論文《非平面》結合文字與圖像,深入探討學術問題,成為漫畫論文的先驅。錢昱昕受《非平面》啟發,並在指導教授的建議下,完成了以漫畫為載體的碩士論文《以圖研圖——畫說圖像中的相似性感知》。他以「觸及邊界」、「處於邊界」、「跨越邊界』及「邊界之外」為題,分享實踐圖像論文歷程裡的發現與移動。

 

觸及邊界

  游移在創作者與研究者的身份之間,錢昱昕身處學術與創作邊界多重身份間轉化,錢昱昕得以從不同的觀點看待自己的論文,並從中反思與覺察。或許內心有許多的疑惑,但探索未知的驅動力超越自我懷疑,展開了實踐圖像論文之旅。

 

處於邊界

  踏上圖像論文的旅程並非一路順遂。起初,錢昱昕嘗試以文字條列大綱,但進度緩慢,遂轉以簡易分鏡構想。視覺化加速了論文進程,同時也提升了創作的動力;至於如何處理圖像與文字的拉扯?錢昱昕以漫畫《獵人》與默劇漫畫《The Bus》為例,說明圖文的比例會依照脈絡決定;也因為漫畫不受文字與圖像限制,依舊能溝通傳遞,是為學術論文的新呈現。如何在創作的歷程裡,保持學術的嚴謹與論述深度,但也不失漫畫的熱血與劇情?作為一位漫畫論文創作者,同時也是資深漫畫迷,錢昱昕常常在研究者與創作者之間反覆橫跳,因此對學術與實踐的邊界感同身受。

 

跨越邊界

  在圖像論文中取得學術與娛樂的平衡並不容易,《非平面》這部作品便成為重要的參考來源。錢昱昕將自己化身為故事角色,在論文裡親自與學者對話,此舉提升論文的寫作動力,亦成為跨越學術與實踐邊界的親身體驗。

 

  書寫完成後,錢昱昕將圖像論文的第一章投稿至2022年巴哈姆特漫畫比賽並順利入圍,他也收到許多讀者回饋,其中一項值得玩味:,讀者不知道自己正在閱讀圖像論文時,會有比起劇情發展,整體更偏重理論科普的感受。,似乎理論性越高,就會拉低故事性。對此,錢昱昕認為這是圖像論文有更多發展空間、打破學術與實踐之處。

 

邊界之外

  創作圖像論文的歷程雖然挑戰,但錢昱昕也看見論文的更多可能:學術論文不必侷限於文字,還有更多豐富的表現形式。例如隨著智慧型手機問世,條狀漫畫也開始廣為人知;錢昱昕也指出,短影音受到許多學生歡迎,或許在將來,這也會成為論文的表現手法之一,值得繼續深思!

 

 

 

 

責任編輯:羅以樂、Sue、周燕雯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