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王予彤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圖出自Corduroy,Puffin Books;A Pocket for Corduroy,Puffin Books;《再見,鵜鶘》,小魯;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Phaidon Press。
 

兒童是一個人最接近大自然的狀態,逐漸長大的我們成為更接近「文明社會」的人,這或許也是許多童話和卡通以動物為主角的原因——牠們更接近自然,更貼近兒童。隨著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很多動物都有自己的專屬日喔!就讓我們在這些日子裡,關注這些動物好朋友在繪本裡的樣貌吧。

 

         真誠的擁抱能傳遞美好的心意,可以分享快樂、帶來安慰、更能予人溫暖,十一月七日是美國的「國際抱抱小熊日」(National Hug a Bear Day),不過,可不是要鼓勵大家去抱真的熊!而是可以從抱自己的小熊娃娃開始,並大大的擁抱周圍所愛的人。

 

圖說:《小熊可可》英文版書封。圖片來源:Amazon。

圖說:《小熊可可》英文版書封。圖片來源:Amazon。
 

        每個人床頭上可能都曾有過一隻小熊娃娃,世界上著名的玩具小熊很多,但對許多美國人來說,提到小熊娃娃,一隻穿著燈芯絨吊帶褲的小熊便會浮現腦中。

 

      《小熊可可》(Corduroy)是唐.菲力曼(Don Freeman,1908~1978)的經典之作:可可是一隻被放在百貨公司玩具店架上,遲遲沒有被買走的小熊,因為放太久了,連吊帶褲上的鈕扣都丟了一顆,即便女孩小麗一眼就相中了可可,但媽媽卻因為可可少了一顆鈕扣,而拒絕讓麗莎買下可可;到了晚上,可可在百貨公司裡開始了一場尋找新鈕扣的小冒險⋯⋯這是一個簡單,卻充滿愛的故事,即便可可丟失了鈕扣,是一個不完美的玩具,但小麗仍然愛他,用自己撲滿裡的錢把他帶回家,更用巧手修好了可可,讓他成為一隻完美的小熊。

 

圖說:小麗和媽媽一起逛百貨公司,一眼就看中可可,但媽媽說不可以買。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圖說:小麗和媽媽一起逛百貨公司,一眼就看中可可,但媽媽說不可以買。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值得一提的是,可可僅是小熊的中文譯名,如果從小熊的英文名字Corduroy來看,就是燈芯絨的意思,也就是小熊身上穿的吊帶褲材質;看起來蓬鬆柔軟的小熊娃娃,再配上那件看起來舒服極的燈芯絨褲,真的是孩子們夢寐以求的玩具,而《小熊可可》出版超過半世紀以來,影響了三代美國的小朋友,大家都想和小麗一樣,擁有一隻活潑又可愛的小熊娃娃。

 

圖說:小熊可可在無人的百貨公司搭電梯。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圖說:小熊可可在無人的百貨公司搭電梯。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自幼喜愛畫畫的菲力曼在高中畢業之後離開加州前往紐約闖蕩,在紐約藝術學生聯盟(Art Students' League)學畫的時候,他時常帶著速寫本記錄下紐約的城市風景或是到百老匯描繪炫目的演出,也在舞團吹小喇叭伴奏,賺取生活費。沒想到有一次搭地鐵時,菲力曼因為畫畫太專注而差點坐過站,在急急忙忙跑下車的過程中,居然把心愛的小喇叭忘在車上了!
 

       不過,菲力曼很快就打起精神,決定改以自己速寫專長賺錢,畢竟他本來就非常喜歡到百老匯看表演,更熱愛跑到後臺用畫筆捕捉關於演出的一切;隨著菲力曼的速寫功力在百老匯闖出名號,也為其帶來更多機會,除了繪製書籍插畫——合作對象包含著名的劇作家薩羅揚(William Saroyan)、幽默作家賽伯(James Thurber),他也開始創作自己的繪本作品,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一九六八年出版的《小熊可可》。

 

圖說:小熊可可在百貨公司的寢具部門找到了一顆鈕扣,可惜後來在扯鈕扣的時候出現了「意外」。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圖說:小熊可可在百貨公司的寢具部門找到了一顆鈕扣,可惜後來在扯鈕扣的時候出現了「意外」。圖片取自:《小熊可可》內頁。

 

   《小熊可可》的故事發想,其實跟小熊娃娃沒什麼關係,菲力曼一開始只是想要透過一個角色,探索夜間的百貨公司,而為什麼選擇由一隻小熊娃娃擔綱演出呢?菲力曼坦言自己也說不清楚,但或許是童年經驗影響,讓他想到這個故事時,就有一隻穿著燈芯絨吊帶褲的小熊娃娃浮現腦海,而且褲子上還少了一顆扣子!而小熊的名字Corduroy,其實是他在兒子羅伊(Roy)小時候幫他取的可愛暱稱。

 

圖說:一九六一年出版的作品《再見,鵜鶘》,描述男孩和鵜鶘的友誼。圖片取自內頁《再見,鵜鶘》。

圖說:一九六一年出版的作品《再見,鵜鶘》,描述男孩和鵜鶘的友誼。圖片取自內頁《再見,鵜鶘》。

 

     菲力曼是一個多產的作家,出版了超過三十本繪本,故事內容多元豐富,像是在《再見,鵜鶘》(Come Again, Pelican)訴說著小男孩穿著新的紅色雨鞋和鵜鶘學釣魚的故事,《安靜!這裡是圖書館》 (Quiet! There's a Canary in the Library)則是一個女孩在圖書館做的一場動物夢,在《蠟筆盒的故事》(Chalk Box Story)讓蠟筆、畫紙和想像力發展出一場紙上冒險⋯⋯菲力曼在超過三十年的繪本創作生涯中,即便創作主題各異,畫風和使用媒材也不大相同,但他筆下的故事總是溫暖,也給人寧靜又誠懇的感受。不過,在這麼多創作中,《小熊可可》仍然是他最受歡迎的作品,菲力曼也在多年後又寫下了續集《小熊可可的口袋》(A Pocket for Corduroy,暫譯),可惜他在一九七八年二月就因心臟病發作而去世,無法看到該書正式出版。

 

圖說:《小熊可可的口袋》維持《小熊可可》「尋物」的故事背景,描述可可想要一個口袋,所以在洗衣店探險的故事,同樣也有夜間「搞破壞」的場景:在《小熊可可》裡頭,可可拔掉床上的鈕扣,而在《小熊可可的口袋》中,他把洗衣粉當作雪花,把洗衣粉倒了整地。圖片取自《小熊可可的口袋》內頁。

圖說:《小熊可可的口袋》維持《小熊可可》「尋物」的故事背景,描述可可想要一個口袋,所以在洗衣店探險的故事,同樣也有夜間「搞破壞」的場景:在《小熊可可》裡頭,可可拔掉床上的鈕扣,而在《小熊可可的口袋》中,他把洗衣粉當作雪花,把洗衣粉倒了整地。圖片取自《小熊可可的口袋》內頁。

 

圖說:不論是《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結尾都是小麗對可可的愛,小麗先是幫可可縫上鈕扣、修好吊帶褲,接著又為他的吊帶褲加上她夢寐以求的口袋。圖片分別取自《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內頁。圖說:不論是《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結尾都是小麗對可可的愛,小麗先是幫可可縫上鈕扣、修好吊帶褲,接著又為他的吊帶褲加上她夢寐以求的口袋。圖片分別取自《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內頁。

圖說:不論是《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結尾都是小麗對可可的愛,小麗先是幫可可縫上鈕扣、修好吊帶褲,接著又為他的吊帶褲加上她夢寐以求的口袋。圖片分別取自《小熊可可》和《小熊可可的口袋》內頁。

 

     不過,即便菲力曼去世了,還是有好多喜歡可可的讀者希望能看到更多有關的書,所以出版社便邀請其他創作者依照可可的原型,寫下一系列可可的故事,包含《可可走失了》(Corduroy Lost and Found,暫譯)、《小熊可可的耶誕願望》(A Christmas Wish for Corduroy,暫譯)等,還有為了慶祝《小熊可可》五十週年,所出版的《小熊可可下臺一鞠躬》(Corduroy Takes a Bow,暫譯)——故事由小麗帶著可可去看舞臺劇展開,這也是可可第一次進入劇場,隨著可可在臺前臺後的小冒險,讀者也更了解舞臺劇的魅力;以這樣的故事設定來紀念熱愛劇場、從劇場起家的菲力曼,實在是再圓滿不過了;事實上,菲力曼也曾說過,童書對他來說就像是劇場,每一頁都必須栩栩如生,而且一定要擁有讓讀者懸著一顆心的元素,這樣一來他們才會一直一直往下翻,就如同劇場一樣!

 

圖說:《小熊可可下臺一鞠躬》書封。圖片來源:Amazon。

圖說:《小熊可可下臺一鞠躬》書封。圖片來源:Amazon。

 

後記:除了可可之外,另一隻舉世聞名的小熊娃娃是繪本大師湯米.溫格爾(Tomi Ungerer,1931~2019)筆下的奧圖,在他一九九九年出版的作品《我是泰迪熊奧圖》(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暫譯)中,他用這隻小熊娃娃的在不同人手上的流轉經歷,闡述戰爭的殘酷無情,但也在故事中保留一絲人情的暖意。圖片取自《奧圖》內頁,左側和右上的插畫是兒時的大衛、奧斯卡和奧圖,右下的插畫是多年後他們三個重聚的樣子,牆上還掛著當年大衛和奧斯卡一起和奧圖玩的照片。

後記:除了可可之外,另一隻舉世聞名的小熊娃娃是繪本大師湯米.溫格爾(Tomi Ungerer,1931~2019)筆下的奧圖,在他一九九九年出版的作品《我是泰迪熊奧圖》(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暫譯)中,他用這隻小熊娃娃的在不同人手上的流轉經歷,闡述戰爭的殘酷無情,但也在故事中保留一絲人情的暖意。圖片取自《奧圖》內頁,左側和右上的插畫是兒時的大衛、奧斯卡和奧圖,右下的插畫是多年後他們三個重聚的樣子,牆上還掛著當年大衛和奧斯卡一起和奧圖玩的照片。

 


 

參考書目:

  1. Freeman, Don. Corduroy. NYC: Puffin Books. 1976.9.
  2. Freeman, Don. A Pocket for Corduroy. NYC: Puffin Books. 1980. 3.
  3. Ungerer, Tomi. Otto: The Autobiography of a Teddy Bear. NYC: Phaidon Press. 2010.10. 
  4. 唐.菲力曼(Freeman, Don),朱昆槐譯。《小熊可可》(Corduroy)。臺北:上誼。1994.8。
  5. 唐.菲力曼(Freeman, Don),林真美譯。《蠟筆盒的故事》(Chalk Box Story)。臺北:遠流。1998.10。
  6. 唐.菲力曼(Freeman, Don),林真美譯。《安靜!這裡是圖書館》 (Quiet! There's a Canary in the Library)。臺北:遠流。2012.11。
  7. 唐.菲力曼(Freeman, Don),柯倩華譯。《再見,鵜鶘》(Come Again, Pelican)。臺北:小魯。2011.8。

網路資源:

  1. About Don Freeman. CORDUROY. n.d. Web. 15 Oct, 2022. http://www.corduroybook.com/author.html
  2. Kleiman, Dena. “DON FREEMAN DIES; ILLUSTRATOR WAS 69.” The New York Times. 3 Feb, 1978. Web. 15 Oct, 2022. https://www.nytimes.com/1978/02/03/archives/don-freeman-dies-illustrator-was-69-he-also-wrote-books-for.html
  3. Freeman, Roy. “Why did Don write Corduroy?”Don Freeman. Mar, 2019. Web. 15 Oct, 2022. https://donfreeman.info/why-did-don-write-corduroy

 

 

 

責任編輯:陳惠伶、羅雅詠、林岳鋅、李暉穎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