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文:王予彤採訪報導
圖:王予彤提供
撰寫時間:2021/05

 

 如果你也是繪本的愛好者,那你肯定有看過兒童文學研究所副教授游珮芸譯作,從岩村和朗的「大尖山的大冒險」系列、《愛思考的青蛙》、谷川俊太郎的《活著》到大衛.卡利《一隻偉大的狗》,從一九九五年至今,游珮芸已經翻譯了超過一百三十本英語和日語童書了。

 

(圖1)書名翻譯是一大考驗,右側為原文版,左側為中文版。
書名翻譯是一大考驗,右側為原文版,左側為中文版。

 

一切從《閣樓上的光》說起


 把時間拉回一九九二年,還在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讀書的游珮芸,為了在研討會分享臺灣兒童文學作家李潼的作品,便拜訪了李潼,並在他的牽線之下,認識了當時還在自立晚報出版部任職的魏淑貞。


 後來魏淑貞來到日本參觀東京書展,和游珮芸相約逛了當地的童書店,閒聊之中,游珮芸隨手拿起謝爾.希爾弗斯坦的作品推薦給魏淑貞;沒想到魏淑貞順勢買下了版權,並邀請她翻譯詩集《閣樓上的光》。雖然後來自立晚報的出版部關閉,魏淑貞仍然惦記著《閣樓上的光》,一九九五年魏淑貞成立玉山社,並再次向美國出版社買下版權,讓這本書得以出版。
 在《閣樓上的光》之後,游珮芸持續為玉山社企畫書系並翻譯童書;而《中國時報》開卷版主編李金蓮也開始邀請她撰寫佐野洋子的繪本書評,包含《活了100萬次的貓》、《老伯伯的傘》等;隨著與童書出版領域的接觸越來越多,也擴張了游珮芸翻譯童書的旅程。在沒有特別設定目標的狀況下,游珮芸的翻譯工作相當「佛系」,有時候一整年沒接幾個案子,有時候則是一本接著一本,二十多年下來,不知不覺間就翻譯了超過一百三十本童書。

 

 

翻譯大原則:貼近作者原意


 翻譯工作開始之前,游珮芸會先好好的閱讀過一次原文,感受文字和插畫,再開始翻譯;這項工作往往不會一氣呵成,翻譯完成之後,會再讀第二次、第三次,一直到最流暢、最滿意為止。
 翻譯的過程不只是傳達故事,也傳遞了作者在創作時背後的文化;但不同文化之間肯定有無法完全轉換的內涵,像是在繪本《寂靜的聲音》提到的「間」——聲音與聲音之間短暫的寂靜,雖然在日文中有漢字,但在臺灣人的文化中,就是鮮少接觸到的概念。


 游珮芸分享自己的翻譯原則,除了注重原書裡頭文句的節奏和韻律感,最重要的是貼近作者語言的肌理。如果作者的原文就是用很簡單明白的字句寫下「夏天要結束了」,那麼她就不會翻譯成文氣十足的「夏日將盡」,而是配合作者行文的風格,以較為口語化的文辭轉譯給臺灣讀者。

 

(圖2)《和小蓮一起遊莫內花園》和《莫內與貓的奇幻旅程》都是游珮芸翻譯的莫內相關繪本。
《和小蓮一起遊莫內花園》和《莫內與貓的奇幻旅程》都是游珮芸翻譯的莫內相關繪本。

 

翻譯大挑戰:書名怎麼取?


 曾旅居日本長達十一年的游珮芸,在翻譯日語作品時能快速感受作者的筆調,很直覺的反應該怎麼翻譯最流暢;除了日語也翻譯英語童書的她認為,相較於語言使用方法和順序比較類似的日文與中文,將英文翻譯到中文時得進行較大的變化。例如旅居美國的北愛爾蘭作家奧利佛.傑法的新書What We'll Build,在她筆下翻譯成《創造我們的未來》,光是Build這個單字,就有許多意思,但考量內文呈現,決定翻譯成「創造」,書名的What根據內文,並不是疑問,而是共有的「未來」,這樣實在的存在。


 事實上,書名往往是翻譯過程中最耗費工程的部分,在考量原文之餘,也要想出最適合、最吸引中文使用者的文字。像是美國暢銷童書作家喬里・約翰的作品Penguin Problems被游珮芸翻譯為《好煩好煩的小企鵝》兼具小企鵝煩惱的問題,同時也呈現書名的趣味性。
 最近游珮芸正思考著二○二○年獲得凱迪克銀牌獎的作品Outside In,要如何翻譯,才能把書中象徵大自然世界的Outside,以及人們和自然融合為一體的Outside In,以簡單卻擁有強烈象徵意涵的書名表達出來。

 

 

一趟愉悅的學習之旅


 好奇心十足的游珮芸對於許多事物都充滿興趣也樂於嘗試,對她來說,翻譯童書是一個很棒的學習方式。例如,關於十九世紀法國印象派大師莫內的童書為數不少,其中二○○八年出版的經典繪本《和小蓮一起遊莫內花園》就是游珮芸翻譯的;二○二○年年底出版的《莫內與貓的奇幻旅程》雖然也是關於莫內,卻讓她耳目一新——故事中圍繞著莫內的神奇貓咪琪卡,其實是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陶瓷貓,這隻陶瓷貓消失在世人的眼中多年,一直到二○一八年才被再次發現,也激發了作者莉莉‧莫瑞寫作《莫內與貓的奇幻旅程》,看著同樣的莫內主題在充滿創意的童書創作者中,依舊能端出有滋有味的美好作品,讓游珮芸相當驚喜。


 喜歡閱讀的游珮芸認為翻譯工作最棒的地方,就是能接觸到各式各樣好玩的外國童書,除了可以觀察童書出版的趨勢和取向、向有才華的外國作者學習說故事的技巧,也能從童書的文字和插畫裡,看到兒童觀的變化與流轉。也因為如此,與其說翻譯是游珮芸的工作,不如說是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學習養分。

 

 

 

責任編輯:王予彤、李季芳、黃懿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