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張靜宜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請見圖片下註解。

 

《爺爺家住著鬼》(할아버지 집에는 귀신이),李英雅(이영아) 文、圖,夢橋2017
圖1《爺爺家住著鬼》(할아버지 집에는 귀신이  산다),李英雅(이영아) 文、圖,夢橋2017。

 

釜山的一處民宅裡,住著一位獨居的老爺爺,一個鬼魂如影隨形地跟蹤他,在一個雷雨交加的日子裡,書中的兩位主角「見到了彼此」,鬼魂穿著日式服裝,莫名其妙地撞見鬼,老爺爺被嚇得魂不附體。一回生二回熟,之後老爺爺雖然不再害怕,但是,鬼魂不時出現、緊迫盯人,鬼魂纏著老爺爺有什麼事?日本鬼魂為何跑到釜山來?他們相遇是巧合,或另有隱情?


        故事的主角,是一位住在釜山峨嵋洞碑石村的老爺爺,獨居50多年的他,老覺得「身旁有人跟著他」,某一日他摔了一跤,「分明有鬼」,沒錯!這回老爺爺真的見到鬼了,應該說是鬼魂拐了他一腳,害他摔跤。一個穿著和服的日本老先生,與他對望,接著,還穿牆破壁進到屋子裡招呼他呢(圖2),大白天裡發生這種事,真把人嚇出一身冷汗。鬼魂賴著不走,宣稱這是他的房子,沒想到一覺醒來,發現有人在他墳上蓋了房子。他們倆都是「屋主」,只是日本鬼爺爺住的是陰宅、釜山老爺爺住的是陽宅,鬼魂的出現打擾了平日寡居又冷漠的老爺爺,所以老爺爺很不客氣的請他出去。鬼魂莫名地跑來擾人,實在是有事相求。原來,去世已百年的日本爺爺,遺骸葬在韓國釜山,得知後代前來尋找祖先遺骨,所以希望陽間有人幫忙,好讓自己能歸葬故土。

 

        為了尋找墓碑,兩人開始有了更多的認識,住「陽宅」的爺爺是一位15歲時從黃海道(位於北韓)來到釜山避難的北方人,因為南北分裂再也無法返回家鄉,住「陰宅」的日本爺爺,生前住在日本對馬島,為了做生意來到釜山,因病去世,葬在客地,故事裡出現了衝突的原因就是釜山老爺爺的房子和日本爺爺的墳墓重疊而導致,他們倆敞開心門述說身世,言談中充滿感慨,他們的共同心願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回到故鄉。

 

        釜山鄰近日本,朝鮮王朝時期許多日本人移居到朝鮮半島,釜山草梁洞倭館即是當時的貿易會館,隨著日本住民的增加土地不敷使用,遂將墓地集中於較偏僻的山丘上,即現今的峨嵋洞。上世紀五零年代的韓戰,北方數以萬計的逃難人潮湧入釜山,人多地少,公墓四周擠滿了難民(圖3),他們搭起了草棚、木板屋,隨後形成村落,許多公墓的石碑被拿去築牆(圖4)或作成階梯(圖5),日本公墓區逐漸發展成山坡上的村落,迄今成為人口稠密的社區(圖6)。自從村落成型以來,時有關於日本鬼魂的佚事流傳,圖畫書《爺爺的房子裡住著鬼》,以獨居峨嵋洞的老爺爺和日本幽靈的奇遇開場,訴說這段歷史緣由。


 
        出身釜山的圖文創作者李英雅(이영아音譯)表示她在報上看到一則有關碑石村的報導後,決定好好地認識家鄉這段歷史,她採訪了當地的居民,以及尋找離散家族的相關資料,更不時去到社區踏查,在曲巷石階中穿梭構思這個故事。離散是一個沈重的主題,但是作者以幽默的方式化解其中悲苦,尤其以「鬼」當標題,很容易吸引孩子打開這本書,與鄰近的觀光熱點甘川洞相似,社區的牆面逐漸被彩繪覆蓋,為還原昔日光景,書中的畫面以樸素的淡水彩呈現,作者別有用心,在一幅社區鳥瞰圖中,以青石藍的色彩,標示出各個石碑的位置(圖7),以便讀者按圖索驥,來一番社區「尋幽」之旅。此書出版前兩年,作者與釜山圖畫書同好組成「創作共同體A」社群,開始進行鄉土文化研究,計畫以當地故事為基礎創作圖畫書。首先出現的成果就是這一本作品,鄉土歷史的圖畫書甫出版引起不少關注與報導,本書紀錄了大時代的故事,和家鄉地名的歷史典故,當然作者也希望藉由圖畫書的出版給失去家鄉的一代傳遞些許的溫暖。

 

圖片說明:

一個身著和服的日本老先生,穿牆破壁進到屋子裡。
圖2 一個身著和服的日本老先生,穿牆破壁進到屋子裡。

 

圖3
圖3

 

碑石村曲折的小巷裡,以墓碑築成的牆壁。
圖4 碑石村曲折的小巷裡,以墓碑築成的牆壁。
圖片出處:https://www.visitbusan.net/index.do?menuCd=DOM_000000601001001000&uc_seq=288&lang_cd=cnb

 

圖5
圖5
圖片出處:https://m.blog.naver.com/tkwnstkfkd/221986912904

 

圖6
圖6


圖7 社區鳥瞰圖中,作者以青石藍標示出石碑的位置
圖7 社區鳥瞰圖中,作者以青石藍標示出石碑的位置

 

 

責任編輯:王予彤、李季芳、黃懿蓉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