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圖像中的「位置」變化:疏離與緊密

文:陳錦忠

圖:由本文作者提供。出自《烏鴉太郎》,遠流出版;《團圓》,信誼出版。

 

        在畫面中,選擇了圖像單位之後,並做位置的安排與變化,可以產生圖像空間、情緒、美感的意義;其中,位置的疏密變化,將會產生強烈的不同故事情節效果。

 

烏鴉01

《烏鴉太郎》(“Crow Boy”),八島太郎文圖。

 

        故事一開始,描繪出主角烏鴉太郎,在小學學習中受到老師、同學的漠視,但他喜歡觀察微小昆蟲事物,對烏鴉的叫聲瞭若指掌,甚至可以模仿得唯妙唯肖,表現出他與眾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雖然缺乏人際關係但也自得其樂,並且也是班上唯一得到「六年全勤獎」的同學。這種模仿烏鴉的獨特才能,直到小學六年級時來了一位新導師,以寬闊的心胸發掘出他的與眾不同,利用機會讓他表演,因而得到同學們對他的肯定,並被稱為「烏鴉太郎」,此後他對自己更有自信,並建立了未來的人生方向。

 

烏鴉02

 

  本書的插畫以色鉛筆、蠟筆為主,人物則以黑筆勾畫的傳統畫法。此圖中烏鴉太郎不管下雨或是颳風,依然裹著蓑衣上學。畫面中烏鴉太郎、同學、校門圍牆、樹影,這些圖像單位是孤單、分離、各自獨立,並以單位間的大小變化、細節多少、清楚或模糊、線條粗細、色彩高低彩度、筆刷力度的階層關係,建立了強烈的空間深度,產生空曠和疏離的場景;而逆光的光影方式,使景物蒙上些微陰影,因此整體散發出淡淡的抑鬱氣氛,以及標示著主角和同學間的冷漠人際關係。

 

 

團圓01

《團圓》,余麗瓊文,朱成梁圖。

 

        《團圓》是經由小女孩的觀點,描繪常年在外工作的父親過年回家與女兒和妻子團聚,一家人從終年分離而只能在春節一起享受親情的日子。從一開始,剛看到父親歸來時的陌生,經過數天相處後,逐漸回到過去與父親相處時的親密,但僅有幾天相聚的短暫幸福後,父親必須離去而感到落寞與不捨。作者雖僅以樸實的文字慢慢敘述著故事,配合著圖像的濃濃中國喜慶色彩風格,讓人感受到女孩與父親之間既含蓄又親密的父女情感,和呈現出當今社會現況的無奈與歡欣。

 

團圓02

 

        圖中父親從遙遠外地帶來的紅色旅行箱中,拿出好多特別準備要送給女兒和妻子的禮物。他坐下來喝著暖暖的咖啡和吃著巧克力,而換上新衣的女孩,家中小貓,大家的目光及姿態方向,集中在試穿著長襖的媽媽,凝聚的人物關係表示著一個團圓家庭。此圖像在內容的選擇和安排,其手法是聚集與充滿的概念,狹小房間裡被傢俱、人物佔滿,地上、桌上都是滿滿東西,連棉被、衣服上也都佈滿紋飾,圖像元素充滿畫面而不留空處,讓整個畫面充滿親情和久逢的喜悅。圖像中使用不透明水彩──高彩度暖色調的中國傳統色彩,使圖像單位之間更為親近密切,其效果則是歡欣、凝聚、幸福和圓滿,洋溢著中國傳統的家庭過年氛圍。

 

        《烏鴉太郎》和《團圓》中這兩幅圖像的構圖,利用圖像單位間「位置」的疏離與緊密變化,不只在空間上表現出遠離和接近的對照,而且具有感情上的接近和疏遠,配合故事場景和產生情節氣氛。

 

 

  1. 《烏鴉太郎》,文/圖:八島太郎,出版社:遠流。
  2. 《團圓》,文:余麗瓊,圖:朱成梁,出版社:信誼。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