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

《太陽與月亮》當老虎抽菸斗的時候……

文:張靜宜
圖由作者提供。
 
  「當老虎抽菸斗的時候……」是韓國民間故事用來強調很久很久以前的說法。這是個十分具畫面感的句子,乍聽此一有趣的開場,不禁令人好奇,老虎抽菸斗究竟是啥模樣?
 
   老虎  「老虎抽菸斗」也是朝鮮民畫常見的題材之一。同樣是老虎抽菸斗,口演民間故事作為開場的老虎,和民畫中的老虎合作會產出什麼樣的圖畫書?以下談的這本圖畫書《太陽與月亮》(圖1)就是以民畫中的老虎抽煙斗造型來起頭的民間故事。
 

韓國版的虎姑婆 

    
  有一對小兄妹獨自在家,他們的媽媽去鄰村幫忙。返家的時候,媽媽頂著一盤糕,要帶回來給小兄妹吃。就在她趕著路的時候,遇到了一隻大老虎。老虎說:「給我一塊糕,不然我就吃掉妳。」媽媽害怕的朝虎口投了糕,打發牠。但是一路上,老虎不斷地出現,要帶回家的糕點被老虎吃光了,最後連媽媽也被老虎吞下肚子。
 
   老虎假扮成媽媽的樣子,往家裡去,接下來的情節就跟《大野狼與七隻小羊》若合符節。小兄妹一心盼望媽媽快回來,終於有人來敲門了,機伶的哥哥並沒有馬上開門,他先確認一下來者何許人也。一問發現,「聲音低沉又沙啞」,老虎跟大野狼掰的理由一樣:「因為感冒所以這樣。」於是,小兄弟又發問了,「那麼,請讓我看一下妳的手」。一看,這不是媽媽的手!媽媽的手沒有這麼大!老虎說:「因為做了太多工作的關係,所以手很大」。接下來,孩子檢查老虎的腳,他們看到的是一雙大腳,老虎的理由是「因為走了很多山路,所以腳變大了。」老虎連過三關,小兄妹,開門了。
 
    一進門打扮得跟媽媽一模一樣的老虎,還輕聲細語的問「肚子餓了吧?媽媽去做飯。」但是一個轉身,露出來了的老虎尾巴,把他們嚇壞了。兄妹倆趕緊溜走、躲起來。老虎費了一番功夫,才在院子的水缸裡,找到他們。老虎真是太滿意了,可是,牠往水裡一撈,竟然撲了空。原來小兄妹是躲在一旁的大樹上,老虎往樹上爬,早已被塗滿芝麻油的樹幹,滑不溜丟,讓牠摔了好幾跤,後來老虎拿了斧頭,一路砍出階梯,爬上大樹。
 
  眼看著老虎就快爬上來了,千均一髮之際,小兄妹向上天禱告,老天垂憐,放下一條繩子,把他們拉到天上。至於老虎呢?因為牠也向上天禱告,上天也垂下一條繩子給牠,但是,牠抓到的是爛繩子,所以老虎一屁股摔到高粱田裡,流出來的血染紅了高粱,這就是為什麼高粱是紅色的原因。至於得救的小兄妹,則變成了太陽和月亮,妹妹害怕黑暗,所以變成太陽,哥哥則變成月亮。
 

來自北方民族的故事 

  
  根據民俗學者孫晉泰(註一)的調查指出,《日月傳說》這個故事在朝鮮(指尚未分裂前的韓半島)的流傳十分的廣泛,他也發現這個故事和一則東蒙古地區流傳的民間故事類似,因此推測,也許是通過高麗時期元朝歸化到蒙古的女性人口傳入蒙古,再輾轉傳來韓國、日本。在東蒙流傳的故事為鳥居君子所紀錄(註二),概述如下:
 
    
  從前某個地方,有位婦人有四個女兒,某天婦人回娘家去,直到很晚了,仍未返抵家門。孩子們於是熄了燈先睡了。就在那時,外頭響起了媽媽的腳步聲,媽媽一言不發進門來,媽媽擁著一個小孩睡覺,並發出喀滋、喀滋,吃東西的聲音。其他孩子們問,媽媽在吃啥?他們也想吃。媽媽回答:是蘿蔔,並且把她的東西扔過來,孩子們一看是嬰孩的小指頭。她們非常害怕,趕緊溜到外邊的大樹上,會吃人的鬼婆婆也跟到外頭去,嚷著也要到樹上去,孩子們綁了一個有圈套的繩子,放下來,叫鬼婆婆把頭套進去,好拉她上來。她們把套上繩子的鬼婆婆消滅了,不久埋葬鬼婆婆的樹下長出一棵白菜。
  
  以下故事同樣出自鳥居君子的蒙古田調記錄,本文略作刪節轉載:
 
      從前某個地方有四個女孩,分別叫做篦子、木梳、刷子、小刷,她們和媽媽住在一起。孩子的媽媽做了糕點攜回娘家,半路上遇到一個老婆婆,老婆婆說 :「給我一塊糕吧!」就這樣要了一塊又一塊的糕,糕吃完之後,老婆婆藉故幫忙抓頭上的蟲子,一口咬住媽媽的脖子吸了血,害死媽媽。
      夜裡,門外傳來媽媽的叫門聲,因為是不熟悉的聲音,所以孩子起了疑心,要求對方從門縫裡伸出手來。她們一瞧是黑黑的鬼手。孩子沒有開門,鬼婆婆憤憤地說隔天還會再來。接下來在孩子們思考復仇計畫時,雞蛋、石磨、剪刀、針、豬頭都跑來幫忙,代價是「給我一塊糕、我就會助你們一臂之力。」隔天,來吃小孩的鬼婆婆先是被火爐裡炸開的雞蛋嚇著、到被窩抓小孩時被躲在裡頭的剪刀剪斷了手、在窗臺東摸西摸欲尋找點燈的打火石,卻被針給扎了。去到灶口打算取火把照明,手一伸,又被豬頭給咬著,嚇得她奪門而出,一出房門就被落下來的石磨給打死了。

 

口傳故事的重構 

  
  孫晉泰的分類中,將上述兩個故事歸類為「受北方民族影響的民族故事」,從這兩則摘錄的故事中,可看到故事裡的主角都是鬼婆婆/山妖。鬼婆婆吃完了糕、吃媽媽、吃小孩,最後小孩都安全脫身,也報了仇。這個打退吃人妖的故事,在韓國流傳的版本主要為:「日與月的由來」。第二則故事,被孩子和廚房的各式生活用品聯手擊退的吃人妖,在韓國和臺灣流傳時鬼婆婆被替換成動物,例如,韓國的《豆粥婆婆和老虎》、臺灣流傳的《老婆婆和黑金剛》。
 
  事實上我們現今所看到的《太陽與月亮》這則民間故事的歷史不到百年,韓國被日本殖民時期(1910-1945)當「童話」這個名詞出現在朝鮮半島時,主要是民間故事和外國童話故事的組合,這類改編的故事通常被稱作「創作童話」。1922年朱耀燮(註三)(1902-1972)在《開闢》發表了《日與月》之後帶動了「由來譚」類型童話的發展。日據殖民抵抗壓迫的時代氛圍加深了《太陽與月亮》這則故事的民族化。從以下案例可看到這種民間故事與民族情感的凝聚:學者李御寧童年時受日本教育,在其作品〈日與月的神話〉一文中表示,當時孩童在學校聽日語的《桃太郎故事》,桃太郎的故事充滿野心和侵略的武士思想,回到家之後聽長輩口述《太陽與月亮》,故事裡小兄妹的處境和桃太郎的激進是很大的對比。聽著這個故事的孩子們眼裡都是淚汪汪的,他們為被騙的媽媽難過,也為被追得四處躲藏的兄妹捏一把冷汗。結局裡兄妹的獲救是因無處可逃而升上天去,這不是侵略而是受難(註四),這類以母語講述或印刷出版的朝鮮故事最能表現出民族的思想與情感,這正是日據時期「創作童話」發達的原由。
 

進入圖畫書裡的「太陽與月亮」

 

  「日與月」這個故事後來被許多所謂「傳統故事系列」的套書收錄,常見的書名有《日與月》、《日月傳說》、《日月神話》、《太陽與月亮的由來》、《太陽妹妹月亮哥哥》、《變成太陽月亮的兄妹》、其他尚有《日巡、月巡、星巡》、《高粱變成紅色的由來》、《給我一塊糕,不然我吃掉你》等等。
 
  早期的插畫故事讀本為了強調老虎的可怕,常見駭人的描述,例如:老虎把糕點吃完之後,開始要手掌、要胳膊、要腿吃、直到把媽媽全吃掉。但是現今我們可以看到這部分情節明顯被「給我一塊糕,不然我就吃掉你」這句臺詞給淡化了,故事的焦點集中在兄妹如何逃脫老虎的追捕,以及為什麼他們會變成太陽和月亮。
 
老虎
  本文介紹的這本《太陽與月亮》是國民書館出版社「很久很久以前」系列圖書之一。文字作者為宋在贊(註五)(송재찬1950-1950-)此一版本的編寫以類似劇本   寫作的方式改編,主要以對白來帶動情境,閱讀起來,保有傳統口演故事的生動感。圖像方面同樣呈現馭繁為簡的風格,繪圖者李鍾美(註六)(이종미 1965- )。
 
  雖然以西畫媒材(水彩、色鉛筆)來創作,但她的構圖與情境卻是「水墨式」的。此書畫面乾淨俐落,除了故事中的主角和「被點名」的工具登場外,其他空間皆採留白處理,省掉了背景,單純的畫面讓圖像更有張力。表現主角的部分,以細膩的筆觸描繪,至於大樹、水缸這些場景,則以極簡的構圖交代,一個圓圈,就是水缸(圖2),排筆一刷,直線就是大樹。飛白般的快筆除了表現大樹幹外,也傳遞出老虎滑下大樹的戲劇感(圖3)。此書中,不乏這種細膩、暢快兼而有之的畫面。
    
  為了塑造這是一則來自「口傳說話(註七)」的故事,所以,故事一開場繪圖者便安排了一個「老虎抽菸斗」(圖4)的畫面,來烘托時間背景。「老虎抽菸斗」這個圖像也是朝鮮時期常見的民畫題材之一,這類「老虎抽菸斗」的作品常見的內容有:老虎獨自咬著菸桿安坐松樹下(圖5),或者是兔子幫老虎點菸(圖6)。過去的年代這些圖畫常常成為長輩為兒孫們講故事的材料。而現代,故事書和圖畫書的普及,傳統口演故事的風氣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民間故事圖畫書,當創作者思索著如何表現出更有民族情感的作品時,以民畫的圖像造型結合民間故事的改編很容易就達到此目的。
 
  「不斷地變化」是民間故事故事流傳的一個特點。原本口語傳播時代這個故事裡的老虎是個妖怪,但是進到圖畫書的系統裡,顯然有了不同的轉換,當老虎的菸斗再次冒煙時,表示說演故事的時間登場了,這隻從鬼婆婆/山妖化身的老虎,已然褪盡那一身血腥殘忍,不再開口要手或是腿,而是開口要塊糕,彷彿牠可以是吃素的。而書裡那句著名的臺詞:「給我一塊糕,不然我就吃掉你。」也成了愛吃糕的韓國小孩要糖吃的順口溜。
 
老虎
 

註一  孫晉泰(1900-1950?),1920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專攻歷史學與社會學,畢業後就職東洋文庫,同時到各地探訪、採集民謠和民間故事。1933年回韓國後組建朝鮮民俗學會,歷任京城帝大、漢城師範學院,1950韓戰後行蹤不明。
註二  這則故事為鳥居龍藏夫人鳥居君子在東蒙古喀喇沁王府聽公主講述而記錄,原載,鳥居君子 著《土俗學上より観たる蒙古》。此處轉載自,孫晉泰 著《朝鮮民族故事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初版,漢城:乙酉文化社1947)。
註三  朱耀燮,國文學家。平壤人,出生於牧師家庭,中學時就讀日本青山學院中學部,1919年3.1獨立運動後歸國。曾就讀上海滬江大學中學部、滬江大學教育系畢,隨後至史丹佛工讀教育心理學,先後任教於中國輔仁大學、韓國慶熙大學。
註四  收錄於:이어령《흙속에 저 바람 속에》문학사상2010 , p56-60。
註五  宋在贊,為國小教師,教書之餘致力於童書創作,曾獲韓國童話文學獎、大教文化兒童文學獎、李周洪兒童文學等獎項,擅長童話與民間故事改編。
註六  李鍾美,畢業於中央大學美術系主修西畫,曾於義大利IED設計學院進修,現為插畫家。
註七  「口傳說話」(구전 설화):口傳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三種類型。這類故事不是個人創作,而是共同體之間依風俗習慣、生活信仰、克服逆境的勇氣、智慧與夢想等等諸多要素積累的故事。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