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琬琳
圖:《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原刊載於《繪本棒棒堂》第三期,2006年3月春季號。
第一次的經驗總是特別的,在這個「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的時代裡,人們用各種方式記錄下「第一次」。
我們可能用文字書寫,在日記本上寫下和初戀情人第一次去看的電影,電影票根聯貼在旁邊作為回憶時的證據;或是敲打鍵盤,在部落格上,與網路另一端的未知朋友們分享寶寶第一次叫爸爸或媽媽時,初為人父母的興奮。我們也可能用圖像書寫,用照片記錄第一次出國時,在跨出機場出境大廳那一刻雀躍的心情;或是用家用攝影機拍下寶寶第一次走路,蹣跚幾步又跌倒的模樣。記錄的方法百千,尤其現在多媒體器材的發達及普遍,讓記錄變得更加容易。不管以何種形式,當我們記錄了當下,未來回顧此刻時,這個記錄就成為切入回憶的斷面。
孩子第一次完成一件事情的經驗歷來都是許多繪本作家喜愛發揮的主題,在《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中,作者亞歷山大‧史戴樂講了一個小女孩與她喜歡的圖書館間發生的故事。
喜歡圖書館的莉莉終於可以拿到她的「第一張」借書證,她慎重地挑選一本她喜歡的書,這是她「第一本」借的書。這本書是關於恐龍的,莉莉好喜歡,喜歡到愛不釋手的地步,隨時隨地都在讀它。當她讀到最後一頁才發現書已經逾期一天了,沒想到第一次借書,就犯下了「第一次」違規的紀錄。因為擔心受到嚴厲的懲罰,莉莉不敢去還書,最後終於在媽媽的打氣陪同下去還書。結果,她並沒有受到懲罰,在館員盧太太(一隻嘴巴長長的鳥)的引介之下,她還在圖書館交到了「第一個」同樣喜歡恐龍的朋友小威,他們一起成立了恐龍閱讀俱樂部,這可能也是莉莉「第一個」參加的俱樂部唷。
這個故事十分簡單,卻又充滿新奇的體驗,圖書館裡有好多有趣事情可能發生呢!這本書圖畫書的圖和故事內容兩者十分搭配,也許因為作者即是繪者吧,所以能夠清楚掌握圖畫書進行的調性應該是如何。圖畫在背景上的處理以留白居多,讓讀者閱讀時能夠專注於畫面中人物及事件,畫面中沒有枝微末節的細部描述,搭配著簡單的故事線可說十分合適。人物場景以黑色描邊、水彩著色,場景周圍刷上一層淡淡的色彩,清新的風格給人舒服的感覺,讀者可用愉快的心情來閱讀這本書。
圖書館導覽
對不曾去過圖書館的孩子來說,圖書館其實是個神秘的地方,尤其在他們識字能力不足時,圖書館裡的樓層指標、書籍的分類編目就像密碼一樣,實在讓人很容易迷路(有的時候連大人都看不懂了,小孩怎麼辦)。所以,一開始實在需要大人的引導,像是莉莉的媽媽每個星期二下午帶莉莉去圖書館一樣。
要向孩子介紹圖書館,這本圖畫書是很合適的材料,它的內容囊括了圖書館重要而基礎的一些規則。例如如何借書,首先你必須要有一張借書證,這張證件代表著你可以借任何你喜歡的書的權利。有了這個權利,還必須要能夠找到書才行,書都在書架上,也許使用電腦查書對年幼的小孩有些困難,但事實上也不一定非用電腦不可,就在書架間逛逛,找到最吸引自己的書,像是「一本又大又亮眼的書」,拿去櫃臺請館員幫忙辦理,就可以把書帶回家讀了。不論是辦證件、借書、或是有事情需要詢問都必須找館員,但是圖書館裡人這麼多,館員是哪一個呢?館員就是坐在櫃臺裡面的那一個,或者館員也有可能在書架之間整理圖書。由於圖書館裡的書是共有的財產,大家必須輪流看,因此書借回家是有期限的,要記得按時還,如果不小心逾期了,也別太擔心,「這不是很嚴重的事,只是下次要更小心喔」,趕緊去還就好。
這本書可以作為認識圖書館的教材,但它和介紹圖書館的工具書又有所不同。舉個例子作為比較,在主旨明確就是要介紹圖書館的書中,讀者可能會看到這樣的語句:「這是館員。她每天的工作很多,要整理圖書、要辦理借書手續、還要隨時保持親切回答讀者的問題。」或者不那麼直接的,會讓兩個人物以對話方式帶出上面那一段關於館員的敘述,不過,其實都是一樣的意思。在《莉莉的第一張圖書證》中,關於館員是誰、館員的工作有哪些則是以生活化的情節來呈現,雖然關於圖書館的知識並非直接地傳達,但讀者接收的效果未必較差,其實很有可能比較好。如果用語言為兩者作區別,前者工具書使用的是在教學上的非實用性語言,後者莉莉的故事則是生活日常實用的語言。可以比較看看哪一種方式比較吸引人,跟著重述 “This is a librarian.” 或者是閱讀一個故事呢?
不只是導覽而已
做為圖書館導覽的材料,這本書是合適的,但若只把它當成導覽書來看可就太對不起作者了,因為在圖畫書中可看到作者的巧思帶來的驚喜。
我相信作者史戴樂肯定是個喜愛圖書館的人,從幾幅畫面中可以看到他對於圖書館的觀察以及他心目中理想圖書館的形象。從考慮到使用者角度的硬體設施開始說,服務櫃臺設置在莉莉也能輕鬆和館員對話的高度,書架也是她方便瀏覽的高度;書架並不是擺得百分整齊,但也並不紊亂,重要的是沒有哪一格書櫃是被塞得滿滿的,當莉莉看到一本有興趣的書,可以輕輕鬆鬆把它抽出來。書架上有盆栽增添綠意,暖暖的陽光從窗戶照進來。
接下來談談館員吧,彼蒙特圖書館的盧太太待人的方式十分誠懇,對孩子也一視同仁,不會特別用童言童語說話。雖然她有很多事情要忙,但發圖書證給莉莉的時候,她仍然注意到,對別人說話要直視對方眼睛、慢慢把整句話說完。當莉莉拿書回來還,因為書逾期了所以她有點緊張,盧太太並沒有責備她,也沒有用輕忽的態度說「沒關係,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盧太太說:「你只遲了兩天,莉莉。這不是很嚴重的事,只是你下次要更小心喔!」這樣的回應讓莉莉明白自己的行為的確不對,但是並不嚴重,下次一定要小心一點。盧太太想起小威正好在找這本恐龍的書,她帶著莉莉一起拿書過去給小威,兩個小小恐龍愛好者熱絡地討論了起來。一般我們都知道館員可以做為讀者與書之間的橋樑,而一個細心的館員,像盧太太這樣,甚至可以將個別讀者之間聯繫起來。
最後,談談主角莉莉。她真是個乖寶寶,認真地把整本書讀完,當發現書逾期了,自責的她在夢中還換上了「四月七日」,書到期的那一天的睡衣。她和三角龍的對話令人不禁莞爾,她知道三角龍不可能吃她:「你是草食性動物啊!你只吃小樹木和其他的草本植物,書裡第42和43頁是這樣說的!」如果莉莉沒有把最後一章〈三角龍的食性〉讀完,面對逐漸逼近的三角龍,她的惡夢恐怕要以驚聲尖叫收場了。一個書迷,得到的除了閱讀的快樂,更能用科學知識找到惡夢的破綻。
莉莉第一次要辦理借書證的時候,特別先整理好她的蝴蝶結;帶莉莉去圖書館的媽媽總是盛裝打扮的;館員盧太太總是誠懇地對莉莉說話,書中的這些細節透露出作者對於書以及圖書館的慎重態度。
找到屬於個人的樂趣
討論《莉莉的第一張借書證》的那個下午,楊老師的一段發言讓我印象深刻,他說圖書館員會喜歡這本書,因為鳥館員盧太太很瘦,正是每個館員期待自己能夠擁有的身材(編按:本文寫於2006年,當時《繪本棒棒堂》的繪本討論會由楊茂秀教授主持)。這句話當然是半開玩笑,但真有趣不是嗎?原來人物的造型也能夠透露出這樣的訊息,老師引起的這個話題大家都蠻有興趣,熱烈討論起這隻鳥的造型來。我對這個話題也挺有興趣,而且,為什麼這本書使用鳥這種動物作為館員呢,有什麼特別的涵意嗎?前後翻看了幾遍,我在莉莉的惡夢這一頁停了下來,館員盧太太變成又大又綠的三角龍,非常恐怖。
為什麼我特別在這一頁停了下來呢?因為我在這一頁找到問題的答案啦!親愛的讀者,你想到了嗎?
盧太太跟三角龍外型和顏色類似,除此之外,其實恐龍是鳥的祖先,所以莉莉做的這個惡夢不只是胡思亂想而已,可是很有科學根據的呢。不論作者當初畫鳥館員時是否從恐龍和鳥的親戚關係得到靈感,當我帶著先備的科學小知識讀到這邊時,確實得到了一種解謎的快樂。
各位親愛的爸爸、媽媽、老師、讀者們,這篇文章到這邊差不多要結束了,如果你看到這邊了,只剩下最後一件事情還沒有說。那件事就是:動手幫孩子做一本「圖書館的第一次日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