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樹開不出紫羅蘭

專欄作家  游珮芸
攝    影  游珮芸
本文刊登於《兒童哲學月刊》2012年4月號
 
 

會不會澆太多水?該不該曬太陽?

 
    過年前,我買了一盆滿是花苞的芙蓉香波(茶花的一種),粉紅色的花苞,看起來很能討個吉祥如意。過了年,花苞開出第一朵、第二朵……。果然是香氣四溢、鮮嫩的花朵也令人驚艷。於是,我將花盆從日照多的露台,搬到陽光較少的玄關陽台,想讓來家裡的朋友一進門就能欣賞到美麗的花開。露台原本放了幾盆山蘇、黃金葛,倒也綠意盎然,加入了芙蓉香波,綠中點綴粉紅,多美的畫面呀!不過,這只是我的一廂情願。
 
    茶花持續開了幾天,卻沒有再開新的花,我也沒去關心。由於照顧不周和「環境變遷」,大約兩個星期後,還沒開花的花苞開始掉落,樹葉也漸漸枯黃,等我仔細觀看,才愕然發現芙蓉香波病了,我不懂醫治,只能修剪後,再搬回露台,期待它自癒、重生。
      
    然而,環看旁邊的山蘇、黃金葛,同樣的條件和環境下,依舊生氣勃勃。山蘇和黃金葛與芙蓉香波的生長條件是「不一樣」的!對於植物的照顧,只會澆水的我,竟然完全沒有想到這點,只是在自己的心裡畫出紅花綠葉、不切實際的風景,而殘忍的折磨了一株原本可以盛開的花樹。
 
    對於芙蓉香波,我非常抱歉。這令我想起有一段時間,在臺灣也很流行的日本漫畫《家栽之人》。
 

孩子不是家庭的裝飾品

 
    《家栽之人》是日本作家毛利甚八的腳本,魚戶修繪圖的漫畫作品,原來連載於日本出版社小學館的漫畫月刊,後來集結成單行本,共有十五冊,在臺灣由時報翻譯出版。故事主角桑田義雄是一位在家事法庭(在日本稱為家庭裁判所,簡稱「家裁」)工作的判事(法官),家裁所主要處理家庭事件(如離婚訴訟)、調停(如遺產分配),以及少年保護事件的審理。因為桑田判事非常喜愛植物,對於植物的生態相當捻熟,也常將植物的成長和培育拿來和手邊的事件相對應,因此漫畫名稱取了諧音字「家『栽』」(註:「栽」和「裁」在日文漢字裡發音相同)。
     
    記得裡頭有一篇故事,提到一位十五歲的少女因為援交而被監護。少女家境良好,在學校的功課和人際關係也沒有問題,但是卻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毫無悔意,指稱賣淫只是為了有錢花,看來一點也不想「悔改」,早點離開監護所回家。
 
    桑田判事聽了屬下調查員的陳述,判斷應該要去查訪少女的家庭。調查員最後發現少女的母親有嚴重的潔癖,強烈厭惡骯髒和腐爛的東西。漫畫中有一個橋段是描寫少女初潮的那一天,驚慌的從學校跑回家,說自己流血了,母親卻表情厭惡說:「快去廁所,別弄髒走廊!」調查員還知道了少女從小喜愛動物,卻因為母親反對,不能養小貓、小狗。總總跡象顯示,少女或許就是基於對母親的反抗,而故意「玷污」自己,以為「報復」。
 
    漫畫在這方面並沒有做更深入的探討和描述,不過令我難忘的是桑田判事在開庭時對母親和少女說的一席話。他對少女的母親說:「小孩不是家庭的裝飾品,沒有義務配合妳對美的意識而活。小孩需要自己去經驗世事,來換取成長。妳的工作不只是養育她,而且要在後面守護著,在重要的時候幫助她解決問題,協助她找出自己正確的方向。」然後桑田判事問少女:「妳想回家?還是留在監護所?」少女驚訝的回問,這不是由判事來決定的嗎?桑田回答她:「妳就像妳看到的、監護所外面的櫻桃樹,季節一到,不論妳在監護所或是在家,都一樣會開花、結果。問題是妳可以用自己的意志力決定,變成、長成自己喜歡的樣子。這是沒有人可以阻止妳的。」
 
    或許現實世界裡的糾葛,不是桑田判事一席話就可以舒解,不過「小孩不是家庭的裝飾品,沒有義務配合妳對美的意識而活」這句話,對很多父母來說,確實是重要的提醒。就像我不顧芙蓉香波的生長條件,硬要把它拿來裝飾門面一般;多少父母不顧孩子的興趣和人格特質,一昧希望孩子長大當醫生或律師、或成為科學家,不也是為了自己的「門面」或是「家族的榮耀」?
 

讓玫瑰是玫瑰、紫羅蘭是紫羅蘭

 
    我還喜歡桑田判事在另一個故事裡,談到繡球花的生長生態。他說:「繡球花很奇妙,如果你想要把它修剪成你要的樣子,它的花就會越開越小。不過,如果你在院子裡給它足夠的空間生長,不需特別照顧,它就會越來越茂盛。」有些花越修剪越有生命力,花開得越好,有些花卻不然。這其實也跟孩子的教育一般,每個孩子都不同,我們需要尊重他們原初的潛能和個性。
 
    不久之前,去接兩個孩子放學。看著他們一前一後走過馬路,迎面而來,突然心中升起深深的感歎──好神奇!  為什麼這兩個孩子這麼不一樣。觸動下,我寫了一首詩。
 
一樣、卻不一樣
 
還是小天使的時候
你們一樣
一樣  選擇了當我的孩子
來到了世間
卻不一樣
一個愛吃玉米
一個不吃玉米
一個愛吃水餃
一個不吃水餃
一個愛吃巧克力吐司
一個怨恨巧克力吐司
一個愛吃冰
一個討厭吃冰
一個愛跑步
一個不喜歡運動
一個愛看書
一個討厭看書
一個愛畫畫
一個討厭畫畫
有時候
我真希望你們能一樣
但你們擺明了
不一樣  又怎樣
你們的容器不一樣
一個卷髮、一個直髮
靈魂不一樣
一個膽大、一個心細
性格不一樣
一個直爽、一個幽默
還好卻都一樣  良善
一樣  愛我
就如同我一樣
一樣
愛你們  一樣
  
    我常常跟想生小孩的朋友說,如果妳只想生一個,不如生兩個。如此一來,妳就會知道,世界上的孩子,每個都不一樣,然後,妳自然學會尊重和包容自己的孩子,甚至類推到尊重他人。這是上蒼給可能當母親的人,一份可以用「生理」和「情感」去經驗的珍貴禮物。當然,我們「理性」知道,每個小孩都不一樣,書本上也這麼寫。然而,為人父母或是當老師的我們,真的了解每個孩子生來的特性,認真對待、尊重每個孩子的不一樣嗎?
 
    有的孩子像玫瑰、有的是紫羅蘭、也有山蘇和黃金葛,有的會長成竹子、有些是樟樹……。你說玫瑰好,還是紫羅蘭美?你說竹子有用還是樟樹挺拔?每一個孩子如果可以順性長成他們應有的樣子,發揮既有的潛能,都很棒、很美,不是嗎?大多的時候,我們在教育上的挫敗來自於只用少數的標竿來衡量一切,責備玫瑰花說:「你怎麼不是紫羅蘭的樣子」,對著竹子嘶喊:「你怎麼沒有樟樹強壯!」我們要孩子跟他人比較,灌輸「競爭力」的重要,而不是讓孩子認識自己的特性、認識自己的美好,以及潛在可能的美好。
 
    玫瑰花樹是開不出紫羅蘭的。讓玫瑰是玫瑰、紫羅蘭是紫羅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