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鄭仲珈
圖/封面圖鄭仲珈,其餘取材自繪本內頁
生命,從一場離別開始。
當脫離母體——名為子宮的起點,我們就此踏上不斷道別的旅程。告別對奶嘴的依戀,告別牙牙學語的童年,告別乳齒與單車上的輔助輪,告別翻頁的學期,也告別那些無法回頭的昨日。有時,這些分離的時刻悄然而至,不帶聲響地闖入我們的世界。絕大多數的時間裡,人們保持著默契絕口不談,但其實它們一直潛伏在身旁。
在真正的離別到來前——《再見的練習》
⋯⋯暴風半徑7級風200公里,向西北西轉西北前進。中心瞬間最大陣風每秒68公尺。預計明日⋯⋯
《再見的練習》,始於一個颱風天,不需要遛狗的日子。由接續下來的故事,我們會得知小狗——「比比」走失了。但這不是一個愛犬失而復得的故事,而是一段關於真正的別離到來前擁抱彼此的過程。
墨線充滿生命力的足跡,使得畫面裡的每一幀,超越了圖像的框架。小狗比比外出冒險的那些時光裡,畫面上,林小杯運用大面積的綠色鋪陳,讓那些與其他狗兒們自由自在地在世界裡奔跑的日子,像是蘇打水一般湧現的往日回憶,也像是一段不屬於過去、此刻與未來,成為某種遺世而獨立的存在。
氣味裡的往昔
書頁的前半部,有一張鼻子的特寫畫面——「比比,你的鼻子有濕濕涼涼的嗎?」他問道,惦記著遠方的比比是否一切安好。問候裡所飽含的情感,隨著話語飄散至讀者心中,纖細柔軟的線條,也讓人聯想起狗狗們靈敏的嗅覺。
《再見的練習》裏頭,存在著許多關於嗅覺的時刻,文字的描寫上,聞不到狗狗氣息的家、飄散在空中的洗毛精、太陽、灰塵與雨的氣味;圖像裏頭,遠處的陽台上吞吐的人影、背景中小吃攤升起的炊煙,一切都是關於氣味的記憶。像是《追憶似水年華》1裡蘸了茶的小瑪德蓮,感官的記憶引領讀者在閱讀過程,連接起生活裡珍貴的吉光片羽——傍晚時分城市巷弄間傳來的飯菜香、一陣風吹過揚起的沙塵,以及陽光曬過的棉被⋯⋯,那些難以被捕捉的感官記憶,在時間疊加的深處停留著。
有時,過去的臉孔與聲音的質地,會在日子裡漸漸斑駁,但屬於嗅覺的回憶卻使人難以忘卻,總能在某個觸發時刻,喚醒深藏的情感。林小杯細膩的筆觸,將每一個想記得的瞬間,收藏進《再見的練習》之中。
此時此刻,正映照著過去每一個走過的時光
故事中,當主角再度與愛犬比比道別後,視野範圍右側開始出現一道綠色的暈染————那是屬於比比的時空裡,獨有的綠。隨著書頁漸入尾聲,這抹綠的範圍逐漸擴張,。或許,這正意味著:此刻所映照的,正是過往每一個曾經走過的片段。那些關於愛與陪伴的時光,從未真正消失。它們穿越時間與空間的物理距離,與我們此刻所身處的現世相連。
2
《再見的練習》
作者:林小杯
出版社:是路故事有限公司(2021年)
為了,終將會到來的某一天——《我離開之後》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是一本特別的圖文書,由一對母親與女兒共同編制。翻開前言,繪者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便提及製作這本離別指南的緣由,起心動念源自她對母親有一天可能離世擔憂。於是,當經歷一次令人傷感的惡夢後,貝特曼便告訴自己的母親——也就是這本書的文字作家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我需要一本手冊,教我學會如何適應你離開的日子」。
為了,那終將到來的某個日子,於是這本帶著笑與淚水的指南就這麼誕生了。
心碎的時候,為自己煮一頓美味的料理
這本指南收錄了母親離開後第一天起,直至往後兩萬個日子裡,關於生活的各種細節。其中,經常穿插在書頁間的食譜,使人深刻感受到:生者的時間,仍真切地持續著。想起日劇《四重奏》裏頭松隆子飾演的真紀,曾對哭著吃豬排飯的小雀(滿島光飾演)説:「能一邊哭著一邊吃飯的人,一定能活下去。」在這些心碎的日子裡,為自己端上一道營養且溫熱的料理,則是霍普金斯帶給女兒的求生守則之一。
第兩萬天的篇章中,霍普金斯逐一細數著那些她或許無法親歷的女兒人生階段。有一天,女兒將從少女慢慢成長為與母親年齡相仿的女人。當書寫直至接近尾聲,在這最後的日子裡,她則寫下:關於如何「籌備一場理想的死亡」——這也預示著,這本指南不僅是一份與摯愛道別的練習,更是一封伴隨一生,關於如何好好說再見的信。
寫一封再見的信
也許,你其實並不真正需要一份指南,而是需要時間,你必須慢慢地經歷生命裡所有的連結與失去,在那些日子裡逐漸成熟,學會為自己做出選擇,並承擔更多的責任。最終,你也會築起屬於自己的家。時光的逝去,並不意味著那些靜止於過去回憶裡的人兒們將不再重要,生命的長河會帶著你,走向一個又一個明日,你仍舊得不斷地向前——直到再見的那一天真正到來。
那麼,你會如何寫下這封關於「再見」的信呢?
《我離開之後:一個母親給女兒的人生指南, 以及那些來不及說的愛與牽掛》
WHAT TO DO WHEN I’M GONE
作者:蘇西.霍普金斯(Suzy Hopkins)
繪者:哈莉.貝特曼(Hallie Bateman)
譯者:吳愉萱
出版社:三采(2019年)
死亡,只是「不在這裡」的這件事而已嗎?——《かないくん3》
《かないくん》是由畫家松本大洋與詩人谷川俊太郎歷時兩年共同完成的繪本,於2014年出版。《かないくん》描繪著一位小學四年級生今井同學的死亡,主角為第一人稱的敘事者,透過主角的獨白,讀者能夠看見自今井同學的過世後,時間如何不斷流逝。
「死亡,只是『不在這裡』的這件事而已嗎?」主角對於「死亡」有著各種疑問。今井同學的座位,已坐著另一位同學,曾經受到衝擊的朋友們,也漸漸回歸日常生活節奏。時間在他們身上繼續向前推進,唯有今井同學,永遠停留在那張照片之中。
《かないくん》的故事十分純粹,由兩次生命的消逝將敘事劃分為兩部分。前半部以今井同學過世後的日子作為開端,逐步鋪陳出日常的變化與記憶的空缺。直到某一刻,我們才得知,這段敘述原來是一位爺爺未完成的繪本草稿。後半部則由爺爺與孫女的對話接續,直至另一個死亡的到來。當爺爺面對著生命的凋零,憶起兒時今井同學所留下的印記,來自過去對於死亡與空的凝視突然湧現。
白色的高領衫
最初的畫面中,一位身穿白色高領衫的男孩登場。他在書頁中反覆出現,像是默默地觀看、紀錄著一切的存在,故事的後半段,輪椅上的爺爺也穿著同樣的白色高領衫。或許,我們可以推測,這位男孩正是爺爺童年的樣貌,也是故事中的敘事者本身。
雖然已經畫到這裡了,卻一直停在這裡沒再繼續下去。
當揭示這段對於今井同學的回憶來自爺爺的繪本草稿後,存在著一幅完整的跨頁,抱著兔子的白色高領衫男孩與今井同學遙遙相望,想起離開這個世界後被惦記著的事,那一刻,像是時間折疊後產生的連結:被記得的事與再也說不出口的話語——此刻在圖像中靜靜發生。若再見是一種可能,那麼,爺爺他見到今井同學了嗎?
兔子與記憶的延續
在谷川俊太郎提出的故事主線上,松本大洋加入「兔子」作為角色間的連結。從今井同學座位上的兔子畫作,到餵養兔子的場景,似乎可以推測出今井同學曾是班級中的兔子飼養員,而在故事的後續,讀者們也能看到爺爺的輪椅周圍總是有兔子群相伴。
回到故事中段的跨頁,舉手的孩子們之間,有一隻穿著白色衣袖的手,其中食指被包紮著看起來特別顯眼,那或許正是繼承著飼養任務的主角本身。包紮的指頭也象徵著在今井同學離開後的日子裡,兔子逐漸適應新飼養員的痕跡。
今井同學的離世所帶來的變化,隨著日子一天天淡去,卻透過圖像留下了時間的刻痕。六十年過去,當爺爺站在死亡的面前,也與今井同學再度產生連結。
而愛與記憶將我們相連
尾聲中,孫女在滑雪場接到爺爺離世的消息時,她說著:「但我覺得,這不是結束,而是某種開始。」孫女所說的「開始」,也許即是當逝者離去,生者在往後的日子裡所持續背負著的記憶,這些記憶時時刻刻地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裡,而漫長的旅途才正要開始。
所謂的「開始」,是否正是另一種記憶的延續?那些我們曾與逝者共享的時光,也許從未真正離去。它們只是悄然地,鑲嵌進我們活著的每個瞬間。有時,我會產生出一種念頭——也許時間並不存在,如同故事結尾中的純白世界,看不見起點與終點、沒有白天與黑夜、沒有生與死的區別,有的僅僅只是一片混沌,而我們的每一段相遇,始終存在於此。
那麼,死亡,真的只是「不在這裡」的這件事而已嗎?
《かないくん》(暫譯:今井同學)
作者:谷川俊太郎
繪者:松本大洋
出版社:株式会社ほぼ日(2020年,五刷)
|編輯悄悄話|
兒文所的第一年在寫著這篇六月備忘錄時,跟著進入了尾聲。
寫著關於「終將會到來的某一天」這樣的主題時,原先很直觀地想著一則給成人們的再見練習提案,但隨著書寫的時間拉長,伴隨著的思緒讓自己無法再用輕鬆的提案去思考這樣的內容,為自己當初的魯莽感到羞愧(´;ω;`)
這次收錄的三本書籍,都是我非常喜歡的書,尤其是《かないくん》這本繪本,也許是小學時代的自己也曾經歷過相似的離別,所以將這本書的內容深刻地放在心中,裡頭許多的疑問與小時候的我相連,除了文章裡提到的部分,特別喜歡的是爺爺和孫女的其中一段對話:「そんなに長い間生きてきても、まだ分からないこと、知らないことがあるなんて素敵」 (大意上指的是:即使活了這麼久,還有不懂的、不知道的事,真是太好了。)
寫著這篇介紹時,深刻意識到文字能力的不足,對於能不能傳遞出作品的魅力與情感煩惱不已,但要是在不認識這些繪本的人們之中,能因此產生翻開這些書的契機,那真是最好的事情。
看到這裡,很多很多感謝的(鞠躬)。
附註:
1 《追憶似水年華:在斯萬家那邊》,馬賽爾・普魯斯特,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90-91。
2《再見的練習》新版於2025年2月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1011329?srsltid=AfmBOoq7m4VM3vCCl9MYM3g3ZK6bVPl2zt30CxxeDi5u958BbiqKYq6y
3 由於此書尚未於中文語境國家出版,在此暫時譯作:《今井同學》。
《かないくん》延伸閱讀:
《かないくん》的製作上有許多裝幀上的細節,在文章裏頭無法清楚地說明,希望這些延伸報導,能夠補充許多關於這本書深刻的介紹,閱讀愉快!
1 白色不只是白色!《かないくん》繪本的印刷製作特集!(香港書店:紙本分格)
https://zbfghk.org/2014/10/24/kanai-kun/
2 《かないくん》製作紀錄(共6回)
https://www.1101.com/kanaikun_making/
3 《かないくん》作者 谷川俊太郎 與 松本大洋 對談集(共10回,以及一則後記)
https://www.1101.com/tanikawa_taiyo/index.html
責任編輯:李品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