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ue
圖/出自網路,網址附於參考資料處。
伊麗莎白·萊爾德是英國兒少小說、旅行作家、英語教學者。1990年代與英國文化協會合作,以從衣索比亞地區收集大量民間傳說而聞名。萊爾德根據長年旅外、在戰區、難民營服務的所見所聞,寫下許多動人而深刻的兒少小說。她的作品曾榮獲英國漢普郡圖書獎、六次入圍卡內基獎。此外,她也是至2010年英國歷史小說獎Walter Scott Prize成立以來的歷年評審。
移民者的童年
伊莉莎白・萊爾德1943年出生於紐西蘭威靈頓,為家中第四子。她父親是蘇格蘭裔船醫,當時萊爾德家庭定居紐西蘭,幾年後舉家搬遷回到英國。這段期間,萊爾德的弟弟出生,他患有先天殘疾、出生短短四年就過世了,那份在悲痛與鬆了一口氣之間矛盾又複雜的情緒,一直在她的記憶中,多年後,她以文字將這種難以言喻的灰色情緒放入她的小說《Red Sky in the Morning 》(1988)。除此之外,儘管搬回英國的那段時光萊爾德尚且年幼,她仍然記得她們的用詞總是跟周圍的人不同、不知道如何應對英國的階級制度,那種疏離而格格不入的感覺,影響著她的童年。拉爾德認為這份「移民」、「外來者」的感受,某種程度使她早早就想離開英國、去更廣闊的世界尋找歸屬。
▲《Red Sky in the Morning》,2016,Pan Macmillan。
出走他方冒險
18歲那年,她前往馬來西亞擔任一年的英語教師,那一年的經歷讓她大開眼界 :東南亞的動植物、人文風情、當地的住民,當然也包含了不怎麼讓人喜歡的海蛇和疾病。她親身經歷了當地居民與白人移民之間的種族隔閡、種族歧視,而她是當時少數「不識相」與當地馬來西亞人成為朋友、往來的「奇怪」白人。
她說:「⋯⋯我對種族主義有些執著,部分原因是因為我曾經和我的馬來西亞朋友度過了那段改變我思維的美好時光。我的成長過程中,曾經帶著1960年代白人女性的優越態度,因此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覺醒的時刻。種族主義,以及我們如何看待來自不同種族的人,是我們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議題之一,克服這一點非常關鍵,我們必須停止以過去那樣的眼光看待其他種族的人;白人仍然抱有這種不正當的優越感。」
▲在馬來西亞與學生的合影。
一年後,她重回英國進入大學修習法文與德文。1960年代,萊爾德前往衣索比亞教英文、頻繁旅行,在當地居住數年,對她而言衣索比亞的一切有種魔力,而她為此深深地著迷。但非常戲劇化地,萊爾德突如其來被指控謀殺而被逮捕,雖然是子虛無有之事,但她仍然不得不離開。長達三十年,萊爾德不敢再回去,然而這意外僅僅是個休止符,因為在她往後一生中還要與這塊土地有許多故事。
返回英國後,她在愛丁堡大學讀書進修,隨後又再次向東啟程,這次她的目的地是印度 (前往教授語言學、語音學)。其實印度也與萊爾德有著深刻的淵源:她的曾曾祖父曾經在印度擁有一大片茶園和四頭大象。此外,她的祖父也在印度出生。最酷的是,她第一次前往印度所搭乘的飛機晃得厲害,萊爾德因為暈機而吐得昏天黑地,此時坐在她旁邊的男子非常好心地給予幫助,天曉得,後來萊爾德與鄰座這位好心男子結為連理。多年後,萊爾德根據150年前的家族歷史故事,結合她在印度的所見所聞,寫下《Dindy and the Elephant》(2015)。
▲《Dindy and the Elephant》,2015,Pan Macmillan。
一同處在紛亂的日子
結婚後,隨著丈夫在英國文化協會與聯合國的工作,夫妻倆先後居住在印度、伊拉克、和黎巴嫩等地區。1970年代她在伊拉克期間親眼目睹伊拉克庫爾德人1 與薩達姆.海珊政權之間的衝突,經過沉澱後,萊爾德以庫德族(Kurds)女孩Tara的視角講述這段時光的伊拉克故事—《Kiss the Dust》(1991)。
▲(左)萊爾德在伊拉克。(右)《Kiss the Dust》,2017,Pan Macmillan。
而《Oranges in No Man's Land》(2006)。是萊爾德根據她與家人在黎巴嫩內戰期間生活的點滴作為故事背景。她與家人曾短暫居住在兩支軍隊的分界線,她每天早上都會從陽台往下查看動靜,需要時就趕緊拉上窗簾。炸彈爆開的震懾、不絕耳的炮火聲、及時逃離戰線的光景,還有查哨站的士兵如何從嬰兒車裡抱起她的兒子、跟他一起玩耍⋯⋯回憶中的種種轉換成為她的故事。萊爾德說:「我總覺得,寫這類書的時候,我好像是在見證我們時代中的一些偉大故事。」
最後,萊爾德與丈夫帶著兩個兒子回到英國定居。夫妻二人都全心從事寫作,同時兼任各式各樣的工作來維持生計。
▲(左)萊爾德與丈夫在伊朗。(右)《Oranges in No Man's Land》,2016,Pan Macmillan。
在故事消失前,捕捉它們
時間來到1990年代,時隔三十年,她再度回到令她心心念念卻又戰戰兢兢的衣索比亞,她在那裡遇見英國文化協會(The British Council )理事,萊爾德隨後提出在當地「採集民間口傳故事」的點子,理事非常支持,提供口譯員與交通資源,於是事就成了。該計畫的衷旨在於透過用簡易的英文與當地文字記錄口傳民間故事,一方面留下東非口傳文化的珍寶、一方面讓衣索比亞學校的學生可以作為英語學習讀本。
▲在衣索比亞採集故事。
這項計畫前後經歷五次造訪,費時五個月以上,訪談對象從農田裡的農夫到沙漠裡的牧民、甚至是在監獄裡的受刑犯,他們的足跡從河谷到高原。萊爾德表示當地的人很不以為意,他們認為那些只不過是廚房角落老奶奶的叨絮,他們更想看電視、聽廣播,與此同時,這些故事正在消逝。其中,她在荒無人煙的地方聽到的故事,與聖經中、伊索寓言中的內容相互共鳴,她因此確信自己正在記錄的是源自非常古老年代的故事體。拉爾德說:「我彷彿格林兄弟,我在它們(故事)永遠消失之前捕捉它們。」
那是一段精采絕倫的旅程,她將這份回憶寫在《The Lure of the Honey Bird: The Storytellers of Ethiopia》(2013)一書中。後來這些故事因為各方考量,僅出版八冊。但整個團隊決定將整理好的珍貴資料放在網站上,提供給所有人。
Ethiopian Folktales (網站超連結: https://www.ethiopianfolktales.com/)
Ethiopian English Readers (網站超連結:https://www.ethiopianenglishreaders.com/)
▲(左)《The Lure of the Honey Bird: The Storytellers of Ethiopia》,2013,Paul & Co Pub Consortium。
(右)在衣索比亞干貝拉聽譯者翻譯Anuak族的故事。
生命之重,審慎待之
伊莉莎白・拉爾德長時間的旅外經歷,深深影響她的創作,她的小說多設定在她所熟悉的國家場域中,書寫的主題包含戰爭、家暴、殘疾、吸毒等議題,儘管是艱困與危機充滿的環境,但故事中總是透漏著希望與人性的溫暖與光輝。其實,萊爾德在訪談中也提到,她深知她所書寫的歷史、國家、人與生命的重量與份量,因此她總是花大量的時間查閱資料、聽聽當事人怎麼說、去實地考察、親身經歷和等待。
▲在加薩難民營。
「所以,每當我寫的不是關於一個住在英國的白人時,我就必須進行非常細緻的研究,因為我到底是誰,竟敢去模仿一個埃塞俄比亞街頭男孩的聲音,或者是巴勒斯坦孩子,或者是敘利亞的孩子。我知道我如履薄冰,所以我不會輕視這個工作。我確實會做很多研究,與很多人交談,閱讀資料,聆聽,我耐心等待,有時候,我還會和來自那個文化的作家合作。」
▲(左)在巴基斯坦與年幼的駱駝騎士合影。
(右)《A Little Piece of Ground》,2018,Pan Macmillan。
方寸之地的真實
《A Little Piece of Ground》(2003)被認為是萊爾德最具爭議性的兒少小說,這本書是與巴勒斯坦作家Sonia Nimr共同創作,故事講述在以色列佔領下,平凡家庭因衝突而受到的摧殘與巴勒斯坦兒童的困境──故事裡12歲男孩Karim,在以色列坦克車摧毀當地運動場後,尋找與朋友們共同踢足球的地方。因為該書觸及敏感議題,出版前遭到來自書商和猶太勢力團體的反對與打壓2,所幸最後順利出版。曾獲兒童桂冠作家的麥克.莫波格 (Michael Morpurgo)就為萊爾德站台發聲,甚至為《A Little Piece of Ground》撰寫了序言:
「除了伊莉莎白・萊爾德,沒有人能寫出這本書。她曾經住在中東。她了解那裡,感受那裡,愛那裡,為那裡悲傷,並對那裡充滿希望。閱讀《A Little Piece of Ground》,我們就能感受到被壓迫的感覺,每天都活在恐懼中⋯⋯我們往往把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事件當作電視劇來看,暴力且重複。然而,在這本書中,我們進入了拉姆安拉,我們在那裡生活,不再是旁觀者,而是我們應該成為的參與者⋯⋯一本出色且大膽的書。」3
萊爾德本人則表示:「我曾經去過加沙和拉馬拉,為一些想為孩子們寫作的巴勒斯坦教師舉辦課程。我對那裡的情況感到非常震驚、非常震驚。街道的邊緣有坦克,孩子們受到了創傷⋯⋯我認為事實是,任何形式的軍事佔領,不論它發生在哪裡,都對被佔領的人民產生毀滅性的影響,同時也會對佔領者造成深遠的腐化。沒有人能從中獲益,這樣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我並沒有真正的傳達信息,我只是想寫出那裡的真實情況.⋯⋯當然,這讓一些人感到不滿,因為大多數猶太人非常希望以色列存在,這是顯而易見的原因,他們希望以色列是無可指責的,當他們覺得以色列並非無可指責時,這讓他們感到非常痛苦。巴勒斯坦人也不是無可指責的,但這是我想講述的故事。我認為,這與見證歷史有關,這些偉大的世界事件正在我們周圍發生,讓我們去看看,看看真正發生了什麼。」
▲(左)與敘利亞教師們在約旦難民營合影。
(右)《Welcome to Nowhere》,2017,Pan Macmillan。
開始批評前,先想想他們所經歷過的一切
中東各國長年以來發有許多戰事,特別在2011年敘利亞內戰爆發後,有許多難民湧入歐洲,為歐洲各國也帶來許多影響,萊爾德在《Welcome to Nowhere》 (2017)相關採訪中提到:「我真心希望這本書能帶來改變,以下是我認為它能帶來改變的方式。首先,當你聽到有人對難民和尋求庇護者說些不好的話時,請不要默不作聲。為他們站出來,告訴他們,這些人曾經經歷過非常困難的時刻,請在開始批評之前,先想想他們所經歷過的一切。」
童年所讀之書,影響深遠
萊爾德不僅是兒童文學作家、也同時是經驗豐富的英語教學教師、文化工作者、一位母親和祖母。她相當重視兒童讀物中多元文化與角色多樣性的呈現與書寫。她認為應該要讓擁有不同背景的孩子,可以從書中角色看見自己而有所連結、產生共鳴。此外,也讓孩子們可以有機會探索他者的世界,發展出勇氣與同理心。
因此,兒童讀物的挑選很重要:「我確實認為孩子們讀什麼書是很重要的,有些人說『孩子讀什麼書並不重要,只要他們有在讀書』。嗯,到某種程度上是這樣,但你不會說『孩子吃什麼不重要,只要他們有在吃』。你不會只是給他們巧克力,所以,我認為孩子們讀有趣搞笑的書是很好的,讓他們讀,這很好。但我認為,當孩子們被一個故事深深吸引,並且哭了、感同身受時,那是很特別的。⋯⋯我認為,孩子在兒時讀的書,的確能對他們的同理心產生很大影響⋯⋯我認為,讓孩子讀能激發他們想像力並促進同理心的書是相當重要的。有一個孩子在讀完《Red Sky in the Morning 》後寫信給我,她在信上提到:『我想奉獻我的一生去做一些好事。』」
最終,是那些穿越邊界、國界的
她的文字裡,讀者在危機中發現轉機,在戰火下看見希望。伊莉莎白.萊爾德把海外移民歸國者與社群格格不入的經歷,化作無與倫比的冒險動力。長年在戰爭動盪的國家旅行與服務,她看見也經歷許多。從宏觀的歷史性到微觀的人物心境,萊爾德謹慎而自覺地面對兒少作家的身分與筆下的故事。然而,最為關鍵的,還是那份關懷、憐憫生命和渴慕和平的心意。
作品簡介
▲ 《Crusade》,2016,Macmillan Children's Books。
《Crusade》
Salim 是個穆斯林男孩,那天爸爸為他安排了未來的出路,他可以在蘇丹的御醫身邊學習,成為一名學徒,但是殘暴的十字軍即將來到的消息令城裡的人聞風喪膽,逃的逃、跑的跑,當然,也有留下來誓死抵抗的。Salim不明白,決定留下的父母卻將他推了出去,「離開這裡,越遠越好。」Adam是個英國的農奴男孩,為了效忠他的君主,他將遠赴東方面對那些邪惡的異教徒。殘暴無情的十字軍對上邪惡恐怖的異教徒,當Salim遇見Adam⋯⋯
▲《Secret Friends》,2019,Pan Macmillan。
《Secret Friends》
Lucy永遠也無法忘記開學第一天,當她看見身材高挑、淺棕色皮膚、有一對大耳朵,而且名字很特別的女孩Rafaella,心裡有種說不出的滋味,因此當著大家的面,她叫Rafaella『耳夾子蟲』。那天開始『耳夾子蟲』這個綽號就一直跟著Rafaella,而且沒有人想跟她玩。雖然愧疚,但大勢已定,後來Lucy慢慢認識Rafaella,他們變成彼此的朋友⋯⋯(不過僅限放學後)。
備註
1 庫爾德人在中東擁有悠久的歷史,追溯到數千年前。他們歷史上曾經受到邊緣化和政治壓迫,特別是在土耳其、伊拉克和伊朗等國。庫爾德人民在歷史上曾多次追求自治或獨立,但這些訴求經常遭到其所在國中央政府的抵制。
2 書商Kidsbooks曾發起一場未成功的運動,試圖說服出版商麥克米蘭(Macmillan)不要繼續出版這本書,並且其他猶太團體也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
3 參考資料處:網頁資料(一)
※參考資料
一、網路資料
(一)影片
Education Choices Magazine. <Elizabeth Laird, Author.> July 31, 20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W1m-2S7frU,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edbookfest. < Julia Green and Elizabeth Laird at the Edinburgh International Book Festival.> December 13, 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7VzIoldOjw,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Readingagency. <Elizabeth Laird - Summer Reading Challenge Author of the Month.> July 8, 201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6ehKx7Rwxg,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Scottish Book Trust. < Liz Laird reads from Welcome to Nowhere | Scottish Teenage Book Prize 2018.> August 30, 2017.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UWLsdQmeqI,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Tiny Owl. < An interview with author Elizabeth Laird.> March 25, 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kn3DZl_1M&t=66s,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Tiny Owl. <Author Elizabeth Laird Talks New Book About Imagination!.> April 27, 202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qcNXZbZXQ,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Tiny Owl. < An interview with Elizabeth Laird about Grobblechops!.> March 1, 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fTp_2uG8I,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Tiny Owl. < An interview with author Elizabeth Laird. > March 25, 2019.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vkn3DZl_1M&t=66s,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二)網頁
AramcoWorld. < Finding Echoes of Stories Across Cultures: A Conversation With Elizabeth Laird.> https://www.aramcoworld.com/articles/2024/finding-echoes-of-stories-across-cultures-a-conversation-with-elizabeth-laird,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British Council-Literature. < Elizabeth Laird.> https://literature.britishcouncil.org/writer/elizabeth-laird,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BRITANNICA KIDS. < Elizabeth Laird.> https://kids.britannica.com/students/article/Elizabeth-Laird/601306,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Laird, Elizabeth. < Elizabeth Laird.> https://www.elizabethlaird.co.uk/test,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ReadingZone. < Elizabeth Laird.> https://www.readingzone.com/authors/elizabeth-laird/,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Scottish Book Trust. < Elizabeth Laird.> https://www.scottishbooktrust.com/authors/elizabeth-laird, accessed on 26 November 2024.
(三)圖片
圖片出處皆出自伊麗莎白.萊爾德個人網站:https://www.elizabethlaird.co.uk/test
責任編輯:Sue、羅以樂、周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