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惠鈞
圖/取自網路

 

繪者︰JUMI

 

        「到底該不該給孩子玩手機?」這是現代父母、長輩最兩難的問題。3C產品帶來了便利,卻也帶來新的煩腦。應該完全禁止孩子使用手機嗎(但大人自己「機」不離身,孩子能信服嗎)?在無法回頭的科技趨勢下,孩子怎樣自律,善用手機而非被掌握?更重要的是,3C成癮問題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更深層的訊息──越來越疏離的親子關係,越來越焦慮的自我存在認同;這關乎我們每個人,不分世代,何以在科技進展中安身立命。


「如果你給老鼠一隻手機,他就不會再跟你要餅乾、牛奶,或是要求你做任何事情。」

 

  光看《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到底該不該玩手機?》的書名,肯定會先入為主地認為這是個「說教意圖濃厚」的故事。穿著藍色吊帶褲的小老鼠站在果醬罐上,向正在塗抹花生醬到吐司上的小男孩,滔滔不絕地提出五花八門的要求,小男孩百般無奈下只好拿出手機,對小老鼠說:「要是你能安靜幾分鐘不要吵我,我就讓你玩手機。但是,只能玩10分鐘喔!」

 

  看到這裡,大家一定猜得到接下來發生了什麼事──小老鼠沉浸在手機的世界中,就連小男孩帶小老鼠到他期待已久的動物主題樂園,他的眼光也不曾從手機上離開……在這個故事中,作者很明顯以小老鼠比喻「玩手機的孩子」,小男孩則成為「給孩子玩手機的家長」,如果你覺得這個比喻帶來的說教感讓人感到無趣,先等等!故事才正準備開始呢!

 

 

  本書作者Ann Droyd是插畫家David Milgrim的筆名,他在2011年出版了《Goodnight iPad》一書,討論現代家庭使用3C產品的習慣及成癮問題,書名、構圖和畫風都明顯致敬經典繪本《月亮,晚安》(注意看!連右下角的壁爐都變成了電視畫面),探討的主題太過明確,難免給人說教之感,但這波「翻玩」也成功以詼諧的方式,一針見血地點出現代大眾(從個人乃至家庭)對3C用品的依賴問題;2012年出版的《Siri & Me: A Modern Love Story》講述人類與虛擬語音助理Siri戀愛的故事,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對3C議題的持續關注。

 

 

  回到不斷敲著手機螢幕、發出答答聲的小老鼠,在他忙著滑手機的同時,四周發生了什麼事?當手機電力耗盡時,小老鼠和小男孩又該怎麼辦呢?有待讀者去找出答案啦!

 

 

 

 

《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到底該不該玩手機?》
作/繪者:Ann Droyd
譯者:童夢館編輯部
出版社:童夢館
關鍵字:手機成癮、陪伴、親子關係


 

  模仿平板電腦大小的開本及系統介面的邊框,配上「山吸童」這個書名,以及下方目不轉睛盯著電子產品的原始人男孩,讓讀者一眼就受到封面吸引,並察覺本書欲傳達的主題。本書的作者正是經典繪本《「沒有東西」送給你》的作者麥當諾(Patrick McDonnell),他富有在雜誌上連載漫畫的經驗,曾以連環漫畫作品《Mutts》奪下無數獎項,筆下的角色總帶有歐美漫畫的俏皮和靈巧,故事也以結合藝術、幽默、哲理聞名。

 

  《山吸童:摩登洞穴男孩》原文書名「Tek: The Modern Cave Boy」,「Tek」是主角男孩的名字,由「科技」的英文「technology」變體而來,繁中版翻譯採取了「意譯」,先是翻成「3C童」,再貼合故事劇情修改用字為「山吸童」,真實呈現故事中男孩沉迷於3C用品,因而被「吸」在「山洞」裡,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模樣,是很有趣的翻譯手法。

 

 

  麥當諾把故事設定在想像中的遠古時代,山吸童住在山洞裡,有著毛茸茸的鬍子,「是典型的野蠻小孩」,但是山吸童的爸爸發明了「網路」(他甚至還沒發明火!)從此山吸童的生活和其他洞穴男孩再也不同:「山吸童待在洞穴裡,一整天、一整晚、每分每秒都跟他的手機、平板、遊戲機黏在一起。」不管外頭發生什麼事,一切都和山吸童無關,山吸童的父母和他的恐龍朋友、部落大王,都曾試著讓山吸童離開洞穴,然而他們全都無功而返……

 

  書中有許多隨著故事情節開展而改變的小細節,像是密碼欄、訊號格、電量格、emoji和不斷轉圈圈的讀取符號等,作者巧妙融合史前和現代,用可愛的角色和情節說了一則有趣的警世寓言──虛擬世界固然充滿好玩的事物,但也別太過沉溺,偶爾放下3C用品,抬起頭感受自己身處的真實世界,說不定會發現不一樣的美好風景呢!

 

 

 

 

《山吸童:摩登洞穴男孩》
作/繪者:麥當諾(Patrick McDonnell)
譯者:李咨誼
出版社:格林文化
關鍵字:3C成癮、遠古時代、創意滿點



  翻開《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蝴蝶頁亮眼的螢光橘和主角的雨衣顏色相互呼應,讀者的目光追隨著主角的身影,踏上雨中的森林探險。和上面兩本作品不同,本書以孩子的第一視角「我」出發,讓讀者更貼近孩子的內心世界,也為成人讀者帶來反思──孩子沉迷虛擬世界,真的只是因為「無聊」或「無法抗拒誘惑」嗎?讓我們看看本書的描寫:

 

  「每天,媽媽安靜的寫東西,我呢,就不停的消滅火星人,說的更精確一點,我一邊玩電動打發時間,一邊想著爸爸,想著他會帶我去的那些地方,還有他燦爛的微笑。

 

  媽媽看不過主角一直「無所事事」玩遊戲,沒收了他的遊戲機,但孩子總比大人想像的還要聰明,主角找出了遊戲機,套上亮橘色雨衣後走入森林。外頭下著雨,森林一片陰濕,除了主角的雨衣,一切都十分灰暗,映照出主角複雜的心境:渴求母親的陪伴、想念爸爸,但需求無法被即刻滿足,只好把情緒發洩在「消滅火星人」上。作者在文字中以「火星人」暗喻孩子無處發洩的憤怒:「我把那些石頭當成火星人圓圓的頭,一個踩過一個,我想要把它們踩碎。」並在圖像上以灰暗的色調和火星人的圖案暗示孩子不穩定的心理狀態。

 

  主角的遊戲機不小心掉進池塘,故事進入高潮,主角因為喪失遊戲機(精神寄託)而陷入迷惘和悲傷,但這個轉折成為主角探索大自然的契機,主角不只在這趟冒險中找回熟悉的幼時記憶(爺爺家的地下室),與自然的親密接觸,也讓他重新確定自己在廣袤世界中的「存在」,穿著雨衣回到家的主角已全身濕透,然而這一場雨沖刷了他紛亂的心情:「媽媽還是在寫東西,這是第一次,我們聆聽著同一片安靜。」最後,母子共享了一個無所事事的美好下午,親子關係的緊張在孩子確立自身的存在後得到緩解。

 

 

  本書的作者碧翠絲.阿雷馬娜(Beatrice Alemagna)擅以混合媒材創作,用簡單卻帶有詩性的文字和圖像相輔相成,深入描寫角色內心深層的情感。如同「3C成癮」在《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中只是表面議題,埋藏在底下的是親子關係間的緊張與疏離,以及孩子渴望找到精神皈依之處的焦慮,作者以溫暖又藝術的形式表現這些嚴肅的議題,值得讀者細細品味。

 

 

 

 

《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
作/繪者:碧翠絲.阿雷馬娜(Beatrice Alemagna)
譯者:吳愉萱
出版社:阿布拉
關鍵字:親子關係、兒童視角、自我存在


 

 

|編輯悄悄話|

 

  本月的主題是「失去網路的孩子」,這類主題的故事通常和「3C成癮」脫不了關係。《如果你給老鼠玩手機:到底該不該玩手機?》和《山吸童:摩登洞穴男孩》兩本作品主要還是聚焦在「兒童3C成癮」的問題上,表現手法各異但都相當有趣;而《無所事事的美好一天》則是以「遊戲成癮」作為引子,帶出兒童之所以「選擇」成癮,可能有著更深層的心理因素,提供讀者另一種看待「文明病」的視角。

 

  在這個科技無遠弗屆的時代,網路儼然已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硬是將其抽離。如何掌握虛擬與現實間的平衡,或許可看作人們在確立自我之路上的拉扯,也是新世代孩童在成長之路上必經的課題。

 

  希望大家喜歡這個月的選書。


  
  我們下個月見!

 

 

 

 

責任編輯:張惠鈞、曾邢家儀、羅以樂、薛巧妮、何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