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巧妮
圖:取自網路
照片:感謝鄭宗弦老師提供
(編按:本文與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合作,整理自2023/4/8「少年小說與兒童文學石頭湯讀書會」系列線上講座)

 


  「我們灶幫乃是武林各幫各派的鼻祖,只是幫規一再要求幫員們謙沖自牧,世人因此對我們所知不多。然而,祖輩先賢有先見之知,因為在血腥爭鬥的江湖中,低調才是明哲保身的智慧之舉。」
  ──《少年廚俠1:兩王的心結》

 

  你能想像嗎?原來俠客不只存在於古代中國和異世界般的武俠小說裡,他們身懷絕技混跡於常人之中;時空來到現代,他們依然在日常現實裡貫徹並實現俠義精神,在你我身邊,只是不欲人知、不為人所知。

 

  從夜市小吃攤販、流水席總鋪師,乃至頂級飯店主廚……這些人燒得一手好菜,也練得一身好功夫。你想找武林高手,不必遠赴重巖疊嶂、雲霧繚繞的武當峨嵋,或許自巷口小吃店推門而入即可尋見,這名高人又或許正在廚房裡烹煮香噴噴的料理,隨即喜孜孜地為你端上桌。
 



 

  鄭宗弦勾勒出這樣的世界──武藝源於廚藝,廚師不容小覷,廚房實屬重地。在「少年廚俠」系列中,不只武俠結合食藝,主人翁林志達也穿越古今,見證並參與歷史。鄭宗弦開創了少年輕武俠的新局,一連寫了五集。暢銷作家陳郁如如此評論這套書:

 

  鄭老師不是隨便拿穿越出來搭配武俠,順便加幾道小菜就滿足了,他的穿越有歷史根據,你可以貼近古人的生活,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學到歷史典故;他的武功配合身體各處穴道,中西合併,相容並蓄;而他筆下的菜色有憑有據,富有創意,對於食材來源、用法都有詳細的介紹。

 

  什麼樣的奇人寫出這麼一套書?這套奇書又如何寫成?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斜槓斜成文學路,自然人文樣樣寫

 

  鄭宗弦創作資歷逾二十年,他既是作家,也是國小教師。然而,他最初的志願是當一位國畫家(甚至是故宮的文物研究人員),後來經由家人鼓勵改以醫生為志願,高中時選讀第三類組,想不到沒考上醫生,而是考入農學院。服役期間,他開始寫作投稿報章雜誌,也參加文學比賽;退伍後,他第一份工作是農業雜誌的採訪編輯。

 

  鄭宗弦漸漸走上文學路,任教前已經出版了兩本書。他筆耕不輟,勤於研究寫作技巧和練習,得到的獎項和出版作品越來越多,像是:九歌現代兒童文學獎首獎、陳國政兒童文學獎首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選等數十項文學獎;另著有「穿越故宮大冒險」系列、《媽祖回娘家》、「香腸班長妙老師」系列、「鄭宗弦的『鬼』故事」系列、「豬頭小偵探」系列、「來自星星的小偵探」系列、《大番薯的小綠芽》、《媽祖林默娘》等書。


 



 

  儘管現在傾盡心力投入的事並非從小志願,但鄭宗弦認為,「角色的轉換有助於增廣閱歷,多元廣博的學習讓我能結合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兒少文學,提供源源不絕的創作靈感,寫出眾多不同類型的童書。沒有一項學習是白白經歷,白白浪費的。」

 

  近年來,鄭宗弦把自己的興趣和關注化為童書創作的主題,真情誠懇地觀察、感受臺灣這塊土地上分分秒秒發生的感人故事,書寫那些人、事、物組成的常民文化,「少年廚俠」系列就是代表作之一。

 



追尋名菜、行俠仗義,一手包辦!

 

  「少年廚俠」系列故事始於農曆臘月二十四,這天是民間送灶王爺上天庭說好話的日子,也是神祕組織「灶幫」一年一度的聚會日。每年這日,年滿十三歲的少年少女得祭拜祖師爺,進行入幫儀式;這年更是特別,同時舉辦睽違二十年的「武藝大會」總決賽,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幫員來到臺灣。

 

  林志達的媽媽──陳淑美將與另一位候選人比武,爭奪新任幫主之位。沒想到陳淑美在成為新一任幫主後,遭人暗算下毒,經脈寸斷,全身癱瘓。林志達唯有學會失傳的「全脈神功」才有一線生機。他為了醫治母親,四處尋找祕笈。藉由軒轅石,他一次次穿越時空回到古代,尋找並學做神功裡傳說的五大神菜,好回現代治癒母親……

 

  書籍出版後,有些讀者捎來回饋,認為情節安排主角媽媽全身癱瘓,似乎有些「殘忍」。不過,這個安排的靈感其實源於鄭宗弦與母親相處的點滴;母親動完脊椎手術,必須臥榻半年,期間由他悉心照料,他也在過程中萌生小說構想的雛型。「我想寫一套少年小說,讓辛苦做菜的媽媽好好休息,改由孝順的孩子做菜給媽媽吃。」

 

  與此同時,鄭宗弦也驚訝於學生們高度的閱讀能力,他們經常興奮地向他分享看了哪些大部頭的武俠小說。然而,武俠小說被視為「大人的童話」並不無道理。鄭宗弦認為,成人武俠小說中的江湖恩怨太沉重,角色們多為爭權奪利,不一定是孩子們學習的典範,加上古代俠客「以武犯禁」於今也未必適用於當代社會。所以,他決定創作青少年專屬又「與時俱進」的武俠小說。

 

  鄭宗弦為什麼選擇以中華料理八大菜系創新武俠小說的形式與內涵呢?依他之見,武俠小說具備的獨特民族色彩不外乎「歷史地理、陰陽五行、醫卜星相、佛道哲理、詩詞歌賦」,但這些元素似乎已被金庸、古龍等大家寫過,他想另闢蹊徑,而中華料理同樣淵遠流長、博大精神,毫不遜於其他學問,飲食與俠義的結合就這麼拍板定案了。

 

  寫的既然是少年武俠小說,鄭宗弦勢必得「顛覆」成人武林中某些傳統結構,以新的價值重塑。因此,他為筆下的武林世界立下幾個原則──控制暴力,武功不用武器,以運氣、掌風等招式取而代之;也不該以暴制暴,而是運用智慧解決問題。再來,俠義精神不得凌駕於法律,避免任性違法,傾向濟弱扶傾、輕財重義、伸張正義的利他行為。

 

  除此之外,鄭宗弦寫這套書時,也埋藏不少巧思。比如灶幫自古就分為兩個派系,而「民灶派」和「官灶派」這兩個互相較勁的武功派別,背後代表不同的命名思維:民灶派為遍布酒樓、小吃攤的廚師,官灶派則是御膳房或達官貴人的廚子。兩派廚藝和武藝各不相同,官灶派自視甚高、附庸風雅,以琴棋書畫詩酒花為武功命名,例如書畫二十六劍式、吟詩三腿、花鳥掌等;民灶派廚師多出身草莽,深入民間,便以柴米油鹽醬醋茶為武功命名,像是米葉六劍、柴火三肘、冽醋五劍式等。

 

  向來注重品格教育的鄭宗弦,也將青少年人我關係的五種素養以五大神菜作為象徵,「希望孩子讀完我的作品,能先了解自己,關懷別人,進而在文字中療癒自己,幫助別人,並在不斷學習與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感悟與發揮『無私付出』的大愛精神。」第一集「雞仔豬肚鱉」(臺菜)象徵「包容之美」;第二集「西湖醋魚」(浙菜)象徵「正義之美」;第三集「麻婆豆腐」(川菜)象徵「澈悟之美」;第四集「臘味合蒸」(湘菜)象徵「振作之美」;第五集「苦菜小腸湯」(閩菜)象徵「寬恕之美」。這些佳餚與美德的對應看似信手拈來,背後可有大學問;各地菜系、菜譜各有傳承,不但跟地理特色、文化習慣有關,跟歷史人物也多有關聯。只要讀者跟隨主角林志達,就能穿越古今,一窺典故,還能品嚐紙上美食。

 

  五大神菜之所以能治好陳淑美,則為中醫原理的應用。中醫藥食同源,五味入五臟,「心、肝、脾、肺、腎」和「小腸、膽、胃、大腸、膀胱」這十條五組經脈互為表裡,以五大神菜「甘(雞仔豬肚鱉)、酸(西湖醋魚)、鹹(臘味合蒸)、辛(麻婆豆腐)、苦(苦菜小腸湯)」食療,就能治癒經脈寸斷的陳淑美。鄭宗弦笑著說,他的學生讀了他的書,還立志當中醫師呢!

 



寫作不為功名利祿,只為留下代表作

 

  鄭宗弦的創作類型多元,至今仍不懈地挑戰自我。說到創作者的使命,他認為是藉由故事角色的困境引導讀者,再和讀者互相學習。此外,作家看似優閒雅致,真正的寫作過程其實辛苦又漫長,為了思考故事情節經常殫精竭慮,最好透過運動讓大腦放鬆,務必照顧好身體健康。

 

  回顧自己創作兒少小說的初衷,鄭宗弦很感謝李潼帶來的啟發。李潼和他的作品,在臺灣本土兒童文學作家還寥寥無幾的年代,做為某種精神標竿,長期引領著他不斷向前邁進。李潼的《再見天人菊》讓他對童書改觀,兒童文學不是幼稚的文類,而是真善美兼具,不乏深度和文學藝術性的;《順風耳的新香爐》也觸動他立志書寫臺灣常民生活和在地情感,之後他寫下《姑姑家的夏令營》、《第一百面金牌》、《又見寒煙壺》和《媽祖回娘家》,也都得到文學獎的肯定。
 

 

  

 

  

 

  不過,鄭宗弦雖以李潼為目標,卻不是為了成為李潼的接班人,而是「自立山頭」,成為「他自己」。為此,他寫每部作品,都將它們當作「代表作」來寫。他既鼓勵新銳作家,同時也以此自勉:「作家應致力寫『大東西』。不要把成名和賺快錢當作寫作的目標,而是要留下代表作。」

 
  讀完鄭宗弦寫的故事,還有這些故事之外的故事,你說,鄭宗弦手握筆桿,胸懷天下和百姓,以文學的力量懲惡揚善。他不也是位大俠嗎?

 

 


責任編輯:張惠鈞、曾邢家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