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及演出團隊:真快樂掌中劇團 柯世宏
記錄者:李季芳
時間:2021/10/06 9:30-12:30
布袋戲自明清時期開始發展,起源已難以證實,而取名為布袋,可以說是因為戲偶的身體像個布袋;也可以說是因為早期上演布袋戲的戲台像個布袋,讓人可以掛在扁擔上帶著走;又可以說是因為在戲班演出時會將戲偶裝在戲台下的布袋,故而得名。柯世宏從布袋戲的歷史出發,一一向大家介紹布袋戲這項傳統藝術以及其在台灣的發展,還有身為「真快樂掌中劇團」第三代傳人的他與布袋戲的過去和未來。
圖說:「真快樂掌中劇團」總監柯世宏演示戲偶
布袋戲在台灣的歷史將近兩百年之久,在柯世宏的介紹中,藉由戲偶的大小尺寸,簡單將台灣的布袋戲發展分為三個主要階段。第一階段是最早期的傳統布袋戲時期,此時的戲偶最小身,大多搭配北管現場伴奏,彩樓戲台以黑紗覆蓋並經常以武打的劇情為戲碼。其次是金光布袋戲時期,演出形式由外台轉向內台發展,並且為了讓觀眾看得更加清楚,開始使用更大的偶身表演,同時加入許多舞台燈光效果、火花、怪物,及流行樂等元素營造氛圍,在台灣中部地區的演出中,甚至有吊鋼絲飛出戲台外的特殊形式。最後則是電視布袋戲時期,此時的布袋戲為配合影片的剪輯和運鏡技巧,表演上無法像過往一樣一演到底,甚至許多戲偶都是以不完整的偶身搭配特寫鏡頭完成表演。接著,在講座現場柯世宏一邊演示如何操偶,一邊為大家解說戲中的各種角色。他說,布袋戲是一種擬人的表演,因此生旦淨末丑其姿態各有不同,同時在演出過程中,非常考驗雙手的協調性。
圖說:柯世宏為大家解說戲中的各種角色
柯世宏出身於傳統布袋戲之家,他的奶奶江賜美是台灣第一代女演師,創辦了「真快樂掌中劇團」。爸爸柯加財亦從小學習布袋戲,到如今將家族事業傳到柯世宏和弟弟柯世華身上。從過去到現在,從傳統到當代,柯世宏和布袋戲該如何往前走?首先,由於奶奶在布袋戲領域中特殊的女性地位,讓「真快樂掌中劇團」的演出有了更多的女性觀點與情感的刻畫,而柯世宏雖啟蒙於傳統布袋戲,但他亦有培養西方偶戲的實力,畢業於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和美國康乃迪克大學偶戲研究所碩士,這些養分讓柯世宏得以結合東方與西方、在保存傳統與創新之間,用更多元的角度思考布袋戲。
以劇目《孟婆.湯》為例,本劇以王寶釧、潘金蓮、白素貞三位女性為主角,演繹她們人生的悲喜愛恨,最後藉孟婆湯獲得救贖,重獲新生的故事。表演中,三位主角雖為傳統布袋戲偶,但孟婆卻是借用西方偶戲的巧思,既是偶亦是表演舞台的一部分,跳脫傳統戲台的限制,加入當代劇場概念的演出,讓布袋戲在升級過後,更富生命哲思。此外,還有以奶奶江賜美的經歷及早期布袋戲賣藥團為背景,結合水滸傳中女將扈三娘的故事劇目《一丈青》,或是以柯世宏本人的成長生活為發想,呈現學戲、看戲、作戲等哲學的《My Puppet My Life》等等,都讓觀眾見證了布袋戲脫胎於過去的新面貌。在本次的講座中,除了可見柯世宏對布袋戲的熱忱和使命感,經由柯世宏的介紹,更令人不禁對「真快樂掌中劇團」與布袋戲的新發展感到既興奮又期待。
責任編輯:陳惠伶、羅雅詠、林岳鋅、李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