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予彤採訪報導
圖:四也文化出版公司提供
撰寫時間:2021/04

 

        一個社會如何看待並對待兒童的方式,形塑出各個時代不同的兒童觀,而現在的大人抱持的兒童觀,關乎孩子在未來成為什麼樣的大人——你的價值觀、行為和態度,都攸關孩子如何長大。

 

 四也文化出版公司在二○二一年元月推出日本兒童學權威本田和子教授的著作《百年兒童敘事:從二十世紀的兒童到兒童權利公約》,以宏觀且廣闊的視角爬梳歷史脈絡和制度變革,梳理成人和兒童之間的關係變化,也讓人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發出叩問:我是用什麼角度看待兒童的呢?我真的理解兒童嗎?「為了孩子」這樣的價值將何去何從?

 

《百年兒童敘事》書封_四也出版社提供
《百年兒童敘事》日文原版(左)與中文版(右),王予彤攝影

 

展現兒童多樣性

 

 攤開四也文化出版公司的出版物,以繪本和少年小說為主,看似和《百年兒童敘事》這一本知識理論書差異甚大,但細看各本書的主題,不難發現幾乎都圍繞著兒童「生而為人」的權利與價值,和《百年兒童敘事》的文類雖完全不同,但核心概念卻是一樣的——肯定兒童多元豐富的樣貌,同時引導讀者進一步思考「兒童是什麼」。
 談及出版緣起,四也文化出版公司總編輯、同時也是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博士生的張素卿說,兩年前在兒童文化課堂上,副教授游珮芸向她推薦了日文版的《百年兒童敘事》,游老師認為自己在日本御茶之水女子大學修業時的指導教授本田和子是兒童學的巨擘,這本書著眼的是「成人和兒童的關係史」,加上副標的「兒童權利公約」這幾個字,讓張總編輯當下決定出版。

 

    在確認繁體版權可以取得的同時,還有一個重要關鍵,那就是最適合的譯者在哪裡?誰能深刻的為臺灣讀者搭起橋樑,轉譯本田和子的思想和論述呢?四也文化出版公司在各項條件評估下,邀請了同樣也是本田和子門下的指導學生、兒童文學評論家林真美擔任譯者。林真美老師花了超過半年時間,一字一句反覆的推敲琢磨,修改無數次後才完成翻譯工作,除了希望能精準且完善的呈現恩師的思想和文采,更期盼能趕在二○二一年出版,成為本田和子老師九十歲大壽的驚喜。

 

如何成就一本好書?

 

 《百年兒童敘事》原為專欄文章,在一九九七年到二○○○年間發表於月刊雜誌《幼兒的教育》,連載結束之後再重新擴充、整理並集結成書。雖然本書二十年後才在臺灣問世,但對於百年來的兒童歷史回望,以及思古鑑今的價值迄今仍無可取代。同時也提出新發明的科學武器、「資訊革命」下網路世界的住民、抱著「兒童」不放的兒童產業等環境及變化,讓孩子的「人權」被看見、被重視、被省思,讓現代的大人們重新檢視與孩子的關係,再次梳理自己的價值觀。

 

 《百年兒童敘事》飄洋過海從日本來到臺灣後,有些日本人認為的常識,對臺灣人來說卻很陌生,因此,在編輯過程中林真美老師除了翻譯日文原始註解,也會和編輯討論並加入譯者註解,讓臺灣讀者獲得更全面的概念。
 在閱讀過程中,讀者的目光很難不被馬尼尼為的插畫所吸引,主編張文婷回憶,為了要配合文字,所以在尋找插畫家時有一些預設的範圍和限制,例如,因為是理論書,所以插畫風格不可以太過奇幻;但他們也排除了太過寫實的插圖,希望讀者在閱讀過程中能延展自己的思考。經歷了一番尋找之後,張文婷發現馬尼尼為揉合古樸和前衛的插畫創作,和本書探究過往、迎接未來概念相當合拍,果然文圖搭配之後,也的確呈現出理想的成果。另外,作為一本內容紮實的理論書,張文婷希望讀者讀起來不要有壓力,因此文字排版較為寬鬆,也選擇柔軟的日本紙印刷,讓本書達到剛柔並濟的平衡感。

 


細細品嘗靈感之書

 

 不要聽到是理論書就不敢翻開,張文婷分享自己《百年兒童敘事》的閱讀策略——慢慢來,不要急。本田和子老師在論述時會使用大篇幅的鋪陳,如果當下無法吸收也沒關係,可以翻到其他章節,也可以放下書本,過一陣子再翻閱。
 這本書任何一個段落都能成為閱讀時的「入口」,隨意翻開,映入眼簾的字句都能在引發省思之餘,向外發散、連結至廣闊的知識世界。張文婷比喻,《百年兒童敘事》就像是一本「靈感之書」,相當適合相關領域的工作者放在桌邊隨時翻閱,更能時刻獲得啟發。

 

《百年兒童敘事》書封_四也出版社提供
《百年兒童敘事》書封,四也出版社提供


我們為什麼需要這本書?

 

 目前臺灣關於兒童文化的出版品,除了兒童文學理論書籍,就是教大人怎麼讀繪本的指導手冊,這些都是很好的功能型書籍,但我們必須自問:如果只靠這類書籍,是否會讓成人與孩子互動的改變停留於表面?成人如何看待兒童,關乎他們如何長大,如果兒童觀沒有進步,那麼再多的親子共讀和說故事時間只會流於形式,而童書則成為傳輸說故事者心中想法的工具而已。

 

 關注兒童文化發展和兒童主體的《百年兒童敘事》,為缺乏兒童學論述的臺灣注入一股新能量,張素卿認為,這本書除了提供成人與兒童關係的新視角,最重要的是提出新的價值觀,也就是「判斷人的價值不在能力多寡,或能力展現出的效能」,而是重視「每一個存在個體」的意義和價值。每個兒童都是自身權利的擁有者,也是行使權力的主體,當大人能意識到兒童是一個有資格成為「權力主體」的人,兒童也會相信自己存在的本身就是有意義的,相信自己能夠好好的被愛,也能好好的愛人。
 

 

責任編輯:王予彤、李季芳、黃懿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