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靜宜
圖:出自《看見蔘了》(심봤다),Safari出版社。
圖1《看見蔘了》書封,Safari出版社,2006。
為百工作傳
《看見蔘了》是韓國Safari出版社傳統行業系列作品之一。由金明姬(김명희)撰寫,韓太熙(한태희 音譯)繪圖。此一系列作品中,涵蓋了韓國的多項傳統行業,包括採蔘人、馴鷹人、雜技藝人、海女、弓匠、巫師、瓦匠、繡花鞋匠、黃銅器製作等,共九卷。這套圖畫書所要呈現的不僅是庶民美學,更大的企圖是為這些傳統行業裡的「達人」作傳。雖然臺灣尚未引進,但筆者覺得非常值得與國人推薦。
古老的行業
人蔘是一種長在深山裡的珍貴藥草。這種天然藥草生長緩慢,需經過長久的歲月才能生成,因此長期以來人們認為能得到它是老天賜福。在蔘田種植技術還不發達的年代,想得到蔘,就得依靠採蔘人去尋找。中韓交界的長白山一帶是亞洲地區採蔘人最多的地方,也是人蔘傳說的原鄉。這些故事從古代口耳相傳下來,加上代代採蔘人的經驗累積,發展出無數的採蔘故事。韓國也是個採蔘歷史久遠的國家,雖然故事不盡相同,但旨趣相似,都是描述「尋寶」過程中,像是山林生活的艱辛、採蔘的禁忌,以及尋找蔘、採掘蔘的方法等,尤其神祕的採蔘術語,讓外行人一聽,如墜「五里迷霧」,跟著師傅一起上山去,認識一下這個古老的行業吧。
深山採藥去
野蔘被認為是一種仙草靈藥,得之不易,山中有寶藏,吸引了「採蔘幫」入山來尋寶。春雪融化後,氣候回溫的春末,就是這些採蔘人活動的季節。《看見蔘了》這本書描述,初入此行的年輕採蔘人,跟著一位經驗豐富的師傅去到山裡採蔘的經歷。
他們進到深山裡,找好落腳的地點後,先以冷水淨身,再擺上貢品祭拜山神。因為在叢山峻嶺間工作,需要神靈指點方向,也需要神靈保佑出入平安。在山中生活,作息當然和大自然一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早早入睡,除了養精蓄銳外,另一方面,採蔘人的共同願望是──盼望能得到「蔘夢」。夜晚如果夢見了象徵好運的吉祥獸,或其它和蔘有關的事物,就是好兆頭,他們稱這種夢叫做「蔘夢」。不過剛入山不久,許多世俗雜念和未知的命運讓年輕人輾轉難眠。
兩位採蔘人忙了多日毫無斬獲,原來就在採蔘老人和年輕人初抵山林的時候,在某個無人知曉的角落,有株「童子蔘」正巧受到野豬蹄的踩踏,嚇得鑽到更深的地底下去,沈睡了。所以他們雖然已入深山,又尋找多日,卻連一點跡象都沒有。某一個輾轉難眠的夜裡,年輕人起身誠心的禱告,隨後便看見在一處雲霧飄邈的地方,有雙大手抱著一個娃兒送給他(圖2)。被夢驚醒的年輕人,又驚又喜,隔天,因而找得更認真了。突然,年輕人看到一株「蔘」,這位年輕學徒尚未看過真正在野地裡生長的蔘,所以詢問師傅:「是蔘嗎?」最後,他空歡喜一場,原來那只是外觀長得很像蔘的五加皮罷了。
圖2 《看見蔘了》插圖:採蔘人如果夢見了象徵好運的吉祥獸,或其它和蔘有關的事物,就是好兆頭,他們稱這種夢叫做「蔘夢」。
不過,因為蔘夢的鼓勵,年輕人沒有氣餒,直想再往更深的山裡去尋找。山區氣候變化大,他們很不幸的遇上了一場暴雨,採蔘老人也因此失足受傷,生命瀕危。焦急的年輕人,深信只有蔘能救得了採蔘老人的命,他懇切地呼喚山神,並繼續尋找山蔘。幸運的是,他在「黑天鵝」(或稱「黑鳥」。兩者都是烏鴉的代稱,此屬於採蔘人用的隱語。)的帶領下,找到了蔘。老人家也在他的悉心照顧下康復了。他們帶著野蔘高興的下山了,一趟採蔘行也為他們建立起更深厚的情誼。
心誠則靈
一般而言,採蔘人是集體行動的。不過為了營造傳承與入行的啓蒙經歷故事,此書僅安排了兩位人物上場。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們一進到山裡,首先做的事,就是搭祭壇祭告山神。因為神仙與萬物有靈這個觀念,深深主宰著採蔘人的生活。故事裡,年輕採蔘人初抵山裡睡不著,腦海裡直想著,如果採到蔘就有錢可以娶太太,也可以好好奉養父母。許多念頭讓他無法入睡,所以他起身沖涼水、去禱告。他的禱告聲通過神靈傳遞給了童子蔘,因此本來被野豬蹄嚇到,躲入地底沈睡的童子蔘被他的誠心喚醒了(圖3)。
會有此一童子蔘角色的安排,和中國的「人蔘千歲為小兒」的說法相關,而在韓國,人們也相信長得像人形的蔘是很珍貴的。採蔘人認為神明會通過夢兆回應他們的祈求,所以他們非常重視夢兆。在誠心禱告後,再次入睡時,年輕人夢見神仙給他一個小娃兒。他認為神仙抱的就是童子蔘,這當然是個吉兆。
圖3《看見蔘了》插圖:童子蔘感應到,彷彿有人在呼喚它。
隔天,外出尋找時,他找到了一株「五加皮」。五加皮是一種類似人蔘的植物,也是初入行的生手,常會誤判的一種植物。尋找未果,難免感到挫折。但是因為已做過蔘夢的關係,年輕人滿懷希望,想在野外多停留些時候,繼續尋找。不過神仙再次介入,安排了考驗,讓他們遇上暴風雨。採蔘老人差點兒掉落山谷,還好年輕人拼了命把他拉住。在荒郊野外工作,夥伴之間的情義相助是基本的美德。採蔘強調「心誠則靈」,這個考驗,不僅是面對山林生物、也包括身邊的夥伴,為了要救性命瀕危的採蔘老人,年輕人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到蔘。
年輕人再次出發,但是此時尋找蔘的決心,不再是為了年輕人自身的前途利益,而是為了拯救同伴。工作的倫理意義已然取代了經濟利益,所以當霧靄茫茫,四下環顧,不知寶物究竟在何處之時,神明便透過「黑天鵝」來帶領他。烏鴉被採蔘人視為是領路使者,如同東北的「棒槌鳥」一樣。終於,年輕人在松蔭下,發現了野蔘。東北人見了蔘要趕緊「喊山」大叫「棒槌」;韓國則是大叫三聲:「看見蔘了!看見蔘了!看見蔘了!」
《看見蔘了》這本圖畫書以水彩繪製。圖畫書裡以繽紛的色彩來描繪採蔘人活動的山林,為了表現採蔘這門行業的傳奇與靈山聖境的氛圍,在蔘童和神仙出現的範圍裡,充滿象徵祥瑞的金黃色,金光閃閃。過往採蔘人的生活,充滿危險與傳奇,隨著生活的變遷,和進步的蔘田培植,艱辛的採蔘行業已乏人問津。但是採蔘的老故事,仍為人們所樂道。眾多採蔘的故事裡,還有一個常被提及的特點,即是,奧妙的採蔘術語。
採蔘禁忌多 術語特別發達
在漫長的採蔘歷史累積下,採蔘人發展出一套習俗來,不管是生活作息、萬物觀察、語言或心情,這也成為大家必須遵守的行規。行規中,最特別的就是採蔘人用的「隱語」。隱語本是特定的集團為了防範其他團體,或為了保守秘密而出現的語言,用現代話來表示,就是「術語」、「行話」之意。中國東北一帶這樣的行話滿籮筐,例如:採蔘人稱人蔘為「棒槌」,「挖人蔘」的動作為「抬寶」;見到蛇得說那是「錢串子」;遇到虎,要尊稱為「山神爺」……。採蔘這個行業因為禁忌多,加上傳說皆稱「人蔘有靈性」,為了保密行蹤(可能是為了不讓人蔘聽到而跑走了),所以行話也特別多。
在韓國也不例外。採蔘人的術語(辭彙)涵蓋了天文、地理、動植物、人倫、身體、食物、日常用具,採蔘道具和諸多細節。可以說進到山裡之後,簡直是進到另一個語言的國度。
採蔘術語的構成方法某些是有理可循的,分別以聲態語、反義、轉意、謎語等方式出現,有些則是方言借用。現今流傳下來的採蔘術語,很多都是咸鏡道、平安北道這一帶的方言。更有些只有讀音,沒有字意,僅能以口語流傳,例如:山豬稱為「咕咕哩」(屬於隱語中的「聲態語型」)。口語流傳的術語,因為只有讀音又是方言,現在讀來多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此列上幾個比較白話的詞讓讀者瞧瞧:山蔘叫做「芳草」,吃飯的碗叫做「田螺」,鹽巴稱為「白沙」,拐杖叫「老虎腿」,老鼠稱為「西山大師」,人蔘的芽稱為「玉簪」,人蔘果實稱為「月亮」、「大果」、「大卵」,月亮稱為「鑼」等等。根據學者研究,韓國這些採蔘的隱語,其實深受中國東北聚落和滿族文化的影響,尤其是以自然崇拜為核心的薩滿思想,更是貫穿在天地萬物間,另起名稱也就不奇怪了。
《看見蔘了》在書末附錄頁中,把故事中兩位採蔘人一路辛苦走過的路線圖做成一張地圖,讓小讀者可按圖索驥,深山採蔘去。考慮到閱讀的方便性,本書中的術語不多,伴隨故事敘述而陸續出現,在附錄的遊戲地圖中也一併為之做了解說。例如:烏鴉稱為「黑天鵝」;「採蔘人」稱為「心摩尼」,意指,為了尋找神祕蔘草行為舉止絕對要端正的人。其中採蔘人的稱謂又有熟手、新手之分,不能直呼「老爺爺」、「師傅」之類的。經驗豐富又年長的叫做「御人摩尼」,新手叫做「小將摩尼」等。有些術語也會隨區域不同出現多種代稱,術語這麼多,一個不小心,不就犯忌了嗎?所以,「採蔘,不得多言」也是潛規則啊。
採蔘這行業,吃飯、睡覺、生火都不能隨便,看起來充滿迷信和禁忌,但是想想在叢山峻嶺間工作,天地一片蒼茫,面對各種野獸蟲虺的威脅,還得保持身體健康,撐得住惡劣天氣的考驗,尤其,千萬不能落單和迷路。凡此種種,都考驗人的信心和毅力。難怪在歷盡千辛萬苦,找到人蔘時,他們要大呼:「辛巴大!(심봤다)」。迴腸蕩氣的呼喊三聲,仿彿跟天地宣告:「皇天不負苦心人,山蔘別跑!」“심봤다”(直譯:「看見蔘了」),此詞是採蔘專用的術語,有「老天開眼了」、「找到了、看見了」之意。直到現在,人們形容千辛萬苦找到的事物,或遇到罕見珍貴的東西,仍舊會用「看見蔘了」這個詞來比喻。
此文原載於《兒童哲學月刊》26期,2013.4。
責任編輯:陳雅媛、陳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