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雅媛
圖:圖一由國家人權博物館提供,圖二由本文作者提供,圖三、四出自博客來網路書店。
聯合國於1989年11月20日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此公約使世人了解兒童應是權利的主體,而非國家或父母的附屬品[1]。2019年是《兒童權利公約》頒布的30週年,國家人權博物館[2]除了舉辦「我是兒童 我有權利──兒童權利公約頒布30週年主題特展[3]」之外,也舉辦系列講座、工作坊,藉由多元的活動形式,讓民眾更加了解《兒童權利公約》的意涵。
為推廣人權教育,國家人權博物館時常舉辦各類活動,使民眾了解不同的人權議題。2020年7月18日,國家人權博物館就有四場不同的人權議題活動[4]在進行,其中一場便是前述提到與《兒童權利公約》有關的系列講座,主題為「我的身體我決定!談繪本中的性別教育」,講者是目前在財團法人勵馨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服務,同時也是國立東華大學通識課程兼任教授的周雅淳。
孩子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
▲圖一:周雅淳以「繪本中的性別教育」為題,與現場聽眾分享如何在生活中、故事中、繪本中與孩子談性/性別。
在講座正式開始前,周雅淳就先與現場聽眾做小小的互動,了解大家的背景後,她特地說明,在她的講座裡,孩子是可以說話、可以奔跑、可以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的。「因為他們是孩子嘛!」周雅淳這樣說著,看似輕描淡寫的一句話,背後蘊含的其實是將孩子視為獨立個體的觀念。接著,周雅淳向大家自我介紹,她目前服務於勵馨基金會花蓮分事務所,也因此在當天的講座中,不時會連結相關案例,讓現場聽眾能更貼近真實。她舉例,像是提到性侵時,事實上就有不少受害者是男性,且也不見得如大家想像的加害者就是同志,而且有許多是熟人性侵、權勢性侵等,藉由這個例子,周雅淳想讓大家了解的,無非就是性侵的樣貌並非是單一的、刻板的。
大人最大的盲點
在開場之後,周雅淳首先以自己觀察到的「大人最大的盲點」作為溫柔的提醒。第一點她便提到,許多大人很容易忘記自己正在經歷一段學習的過程,像是學習成為父母、老師、長輩等,也過於急著要給予孩子「一些什麼」,深怕自己耽誤孩子的學習,但卻往往因此造成反效果。周雅淳提醒大家練習放慢腳步,慢下來,才能看見孩子的狀態,並且也要時時提醒自己,看見自己的立場。另外,許多大人都認為孩子是天真無邪的代表,大人的世界則是很險惡的,因此會避免讓孩子認識世界的樣貌。然而,孩子與大人一樣共處在這個世界,孩子會看見、聽見與感覺世界的不同樣貌,身為大人的我們,必須學習的是不美化也不醜化這個世界,而非將孩子與大人的世界劃分為二。
許多大人會問,什麼時候開始教孩子性教育?或總直覺地認為,這些等孩子長大再教就會懂了。然而,無論是基本的認識生理構造,抑或是學習保護自己等,在在都與孩子息息相關,因此,所謂的「分齡」,並非指「議題分齡」,而是要用孩子聽得懂的語言來傳遞資訊與開啟討論;另外,跟孩子說故事的時候,應避免按照字面逐字逐句的唸,而是自己先充分理解與消化後,將故事轉化成自己的語言,再說給孩子聽。周雅淳表示,這樣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孩子必須累積足夠的經驗,才能逐漸內化為自身的價值觀,進而慢慢發展出獨立思考的能力。
性/性別議題就在我們的生活中
▲圖二:周雅淳以自身與女兒互動的經驗為例,讓觀眾知道性/性別議題是無所不在的。
緊接著,周雅淳以自身與女兒互動的經驗為例,讓觀眾知道性/性別議題是無所不在的。周雅淳說,幾年前一次為了當講師,必須在外面過夜,當時帶著小學二年級的女兒去住汽車旅館。抵達汽車旅館後,女兒很快就打開電視想看卡通,但汽車旅館播放的是A片,周雅淳當下想轉台,遙控器卻沒反應。她心裡有些焦急,反而是女兒很冷靜地問她:「媽媽,這個就是A片嗎?」 這件事情之後,有次她帶著女兒跟朋友見面,沒想到,女兒便跟朋友分享起這件事情:「我跟媽媽去汽車旅館看A片,有一個女生很噁心,她在喝男生的尿。」聽到女兒這樣說,周雅淳忍不住大笑,但隨即她便告訴女兒:「做愛的時候男生的尿尿是不會跑出來的,陰莖系統會把尿尿阻隔,輸送出來的是精液而不是尿尿。」周雅淳用這個例子告訴大家,我們無法迴避性/性別議題,重要的是大人的態度,倘若大人採取迴避的態度,不僅無法降低孩子對性的好奇心,也錯失了一次讓孩子學習正確觀念的機會。
周雅淳也分享許多與女兒共讀童話故事的經驗,並帶領讀者一同看見童話故事裡的性/性別議題。《灰姑娘》中的後母與姊姊最後被懲罰到皇宮幫忙做家事,可是,家事應該是由家人共同分擔的,而故事隱含的意義則是「做家事是一種懲罰」,無形之中便會傳達給孩子,使孩子對於「做家事」產生刻板認知;另外,只有灰姑娘穿得下玻璃鞋,表示她的腳特別小,這可以從「什麼是美」的方向討論,例如傳統認為女性要小腳才是美麗,因此有纏足的習俗,但其實是對女性的壓迫與束縛。談到「美的定義」,周雅淳也談到在國小觀察到的現象,許多小女生表面上好像滿不在乎,但其實會偷偷觀察彼此,聊天時就會說誰的胸部發育了;或是每次到國高中與學生對談時,都會有男學生問「男生的陰莖平均有多長?」、「自慰幾次才不會太多?」這些現象與孩子提出的問題都隱含著孩子對性的焦慮與不確定性。因為在大環境中,孩子接收到的訊息是:胸部要夠大、陰莖要夠長、自慰是不好的,這些都是造成孩子焦慮的原因,而這些焦慮也可能會轉化成大人眼中不合宜的行為。因此,性/性別教育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
除了《灰姑娘》,其他的童話故事也有許多可與孩子討論的議題。《白雪公主》的結局是白雪公主與王子結婚,但是,為什麼結婚後的白雪公主就要住王子家呢?如果是王子來住小矮人家,那公主就不用跟小矮人分開了不是嗎?周雅淳分享,這是女兒自己提出的想法,而這背後指涉的其實就是傳統的結婚習俗。另一個有趣的討論是,小矮人跟王子誰比較愛公主?小矮人為公主做了許多事情,但王子只有親她一下而已,公主就跟王子結婚,這樣是愛情嗎?又例如《牛郎與織女》的故事,牛郎是在織女洗澡時偷走她的羽衣並向她表白,後來織女便與牛郎結婚,這樣的婚姻是合意婚姻嗎?織女的媽媽王母娘娘常被描寫成拆散情侶的惡人,但從故事的前後脈絡來看,她真的是惡人嗎?
繪本,好用也要小心使用
▲圖三:《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小光點出版;《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維京出版。
圖片來源:博客來-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博客來-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
講座的後半段,周雅淳介紹了數本性/性別教育的繪本,提供現場聽眾作為參考。首先介紹的是易讀本[5]《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6]與《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7]。《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從孩子對性/性別常有的疑問作為主要架構,像是「女孩和男孩有什麼不同?」、「身上的哪些地方叫做隱私部位?」、「青春期的女孩/男孩會有哪些改變呢?」,或是大人難以啟齒的「大人怎麼製造出寶寶呢?」、「男人和女人每次發生性行為都會生出寶寶嗎?」等[8],以自然的、坦然的方式讓孩子了解正確知識,周雅淳也提到,她特別喜歡書中的圖像有描繪出多元族群的形象,代表創作者是有意識地避免傳遞單一的刻板印象給孩子。而《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雖是以家庭為主題,其實也蘊含許多性別議題在故事中,像是在家人的章節中,就有提到「有些孩子有兩個媽媽或兩個爸爸」,破除了過往繪本中多以異性戀為主的模式;又例如在談及工作的章節時,圖像的呈現不是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內」,而是提供多種可能性,讓孩子知道工作或家務的分工是不分性別的。
▲圖四:《家族相簿》,和英出版。圖片來源:博客來-家族相簿。
有別於易讀本的形式,《家族相簿》[9]則以小老鼠小妮絲的故事,帶出兒童性侵的議題。故事裡的某個畫面是瓦提亞叔叔抱著小妮絲坐在他的大腿上,他抓著尾巴要小妮絲摸摸看,小妮絲不想卻又不知道如何拒絕。周雅淳說,通常孩子看到這一幕時,都會知道小妮絲被性侵了,不過,她也曾遇過一個狀況,當她詢問孩子「人會不會遇到這個狀況」的時候,孩子斬釘截鐵地說「不會!」原因是「人類又沒有尾巴。」孩子的回答引起大人會心一笑,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大人,使用繪本說故事時,要視孩子的能力去調整與引導,說故事並非是單一且一成不變的過程,而是充滿彈性與變動的歷程。
周雅淳也提醒大家,繪本是頗受歡迎的文類,大人在選擇時務必要先檢視過內容,並保留與孩子討論的空間。例如廣為人知的《小雞成長系列套書》[10],故事大多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因此受到許多孩子的喜愛,不過,在故事中會看到對家事分工帶有性別刻板的印象,只要大人具備足夠的敏感度,便能帶孩子一同討論。《我的小雞雞》[11]是知名的性教育繪本,周雅淳坦言自己過去也很推薦這一本書,不過後來她對於書中定義的壞人形象抱有疑慮,因為書中提到的壞人是陌生人,且圖像以全黑的影子呈現,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的性侵案件中,許多是熟人犯案,身分背景也都不盡相同。說到身分背景,周雅淳接著提到《蝴蝶朵朵》[12]裡有一幕是媽媽的男朋友被警察抓走的背影,圖像呈現的是中下階層男人的形象,可能會形成對加害者的刻板印象。除此之外,周雅淳也分享在通報兒童性侵案件時,為了保護孩子的安全,會先把孩子安置在兒少機構,這部分在圖像上並未呈現出來,因此,大人在分享繪本時,可針對這個部分補充與延伸討論。
每個人都能成為一股力量
作為專業的助人工作者,周雅淳與大家分享她的觀點,除了要救出孩子,也要看見父母是需要被幫助的,提供父母足夠的資源與支持系統,才能避免類似的憾事一再發生。而作為一般大眾的我們,也並非束手無策,無論是一本繪本、一段討論、一些關懷,都有可能會成為一位受傷的孩子或是一個無助的父母的一股溫暖力量。
當天的講座雖然只有兩小時,講者周雅淳仍以自身經驗、童話故事、繪本等方式與大家分享性/性別議題的重要性。周雅淳除了帶給大家與自身專業相關的知識與經驗之外,也幫助大家拓展了更多元、更廣闊的視野,同時,她也傳達了一個極其重要的觀念──人人都必須正視性/性別議題,因為無論年齡層,我們的生活始終充斥著性/性別,這是每個人都無法迴避的課題。
[1] 〈兒童權利公約〉,《兒童少年權益網》,https://www.cylaw.org.tw/about/crc/introduce/107,2014.9,檢索日期:2020.7.21。
[2] 成立國家人權博物館的目的是希望能用國家高度促進當代社會面對人權受害的歷史,反省過去、記取教訓、展望未來。除了推動威權統治時期相關人權檔案史料文物的典藏、研究、展示、教育推廣及國際交流工作外,也擴大支持各種人權議題及當代人權理念實踐推廣的組織發展。國家人權博物館有兩個園區,分別為「白色恐怖綠島紀念園區」、「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本文講座地點為景美紀念園區。)資料來源:〈人權館簡介〉,《國家人權博物館》,https://reurl.cc/d5z7Lg,檢索日期:2020.8.10。
[3] 展出日期為2019.11.20-2020.8.30,詳細資訊請見:https://crc30th.nhrm.com.tw/。
[4] 除本文提到的「我的身體我決定!談繪本中的性別教育」之外,其他三場活動分別是:「人權繪本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她們在火燒的島盛開」、「『美麗島事件40周年』教育推廣活動『自由之路』臺灣民主運動影像座談」。活動資訊請見:https://reurl.cc/Q3pLr5、https://reurl.cc/avlnOD。
[5] 易讀(Easy to read)是將複雜的資訊、艱澀難懂的文字,轉換為容易閱讀、便於理解的內容。資料來源:〈什麼是易讀?〉,《中華民國智障者家長總會》,https://www.papmh.org.tw/node/315,檢索日期:2020.7.21。
[6] 茉莉‧帕特(Molly Potter)文,莎拉‧詹寧斯(Sarah Jennings)圖,《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Let’s talk about the birds and the bees),臺北:小光點,2020.1.3。
[7] 瑪莉.霍夫曼(Mary Hoffman)文,蘿絲.阿思契弗(Ros Asquith)圖,《各種各樣的家──家庭大書》(The Great Big Book of Families),臺北:維京,2012.4.1。
[8] 〈我的小弟弟和妳的小妹妹〉,《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369,檢索日期:2020.7.22。
[9] 席薇亞•戴娜(Sylvia Deinert)、提娜•克莉格(Tine Krieg)文,烏麗可•柏楊(Ulrike Boljahn)圖,洪翠娥譯,《家族相簿》,竹北:和英文化,2019.11(初版日期:2001.10)。
[10] 工藤紀子(工藤ノリコ)文/圖,周佩穎、劉握瑜譯,《小雞成長系列套書》,臺北:小魯文化,2015.8。
[11] 山本直英(やまもとなおひで)文,佐藤 真紀子圖,游蕾蕾譯,《我的小雞雞》,臺北:維京,2003.9。
責任編輯:陳嘉慧